APP下载

冬春季节猪传染性胃肠炎防制之我见

2015-04-17刘少强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病原猪群病猪

刘少强

(广东惠州市惠东县畜牧兽医局,广东惠州516300)

冬春季节猪传染性胃肠炎防制之我见

刘少强

(广东惠州市惠东县畜牧兽医局,广东惠州516300)

冬季气侯寒冷,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无常,是猪腹泻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防控猪群腹泻性疾病,向来就是猪场冬春季节疫病防控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在冬春腹泻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首推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各养猪场家应予高度关注,切实做好本病的防制。

现根据笔者在猪病防制工作中的多年实践与临床经验,对其防制措施提出如下见解。

1 流行特点与严重危害性

1.1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具有以下特点:

1.1.1 季节性明显

本病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深秋至翌年初春寒冷季节多发。

1.1.2 流行性广泛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只均易感染发病,而以2周龄内仔猪发病率最高。在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几天内蔓延全群。疫情一旦发生,猪群受到普遍不同程度的危害,几无幸免。

1.1.3 传播途径复杂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粪便、呕吐物、乳汁和呼吸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垫草、生产工具等感染其他猪只。随意丢弃的病死猪尸,也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1.1.4 流行方式因疫区而异

新疫区多呈暴发性流行,地方性流行则多见于老疫点。

1.1.5 死亡率因猪群而异

种猪、成年猪虽普遍发病,如无继发、并发感染,一般死亡率较低;而仔猪(特别是哺乳仔猪或低胎龄母猪所产的仔猪)死亡率极高,几乎100%死亡。

1.1.6 本病原对消毒药水耐受力较低

一般消毒药水均可杀灭本病毒。

1.2 本病对养猪业的严重危害

妊娠母猪偶有流产,哺乳母猪缺乳,后备、空怀母猪乏情,公猪性欲减退或消失,整体配种繁殖工作处于全面紊乱瘫痪状态;肉猪脱水掉膘,大大降低饲料报酬;10日龄内的仔猪几乎全群覆灭。如此种种,给养猪场户造成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极为惨重。因此,本病属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典B类疫病中必须检疫的生猪传染病。

2 临床症状

临床上以短暂发热、呕吐、急剧、水样性腹泻、脱水和二周龄内仔猪的高死亡率(几乎达100%)为主要特征。

在新疫区,本病传播迅猛,往往出现第一头病例之后,2~3天内即可在全场猪群中蔓延,若无及时、得力措施,5~7天内将达到高峰,所有猪只,不分品种年龄,几乎无一幸免。

仔猪:感染后,最初出现短暂性呕吐,接着发生急剧水样性腹泻,呈喷射状。有时水样粪便不由自主地从肛门流出,两后脚沾满粪污。泄泻物呈乳白色、灰色或黄绿色,有时带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只要一头发病,基本危及全窝、全舍。病猪吸乳减少或吸乳停止,加上严重腹泻,很快脱水、衰竭、消瘦,常于1~2天内死亡,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常达100%,3周龄仔猪有一部分可能耐过,但生长发育受阻,常形成僵猪。

妊娠母猪:食欲不振以至废食,继而急剧腹泻,偶尔出现流产。

哺乳母猪:症状轻重不一,有的出现体温升高,厌食或食欲废绝,呕吐,进而腹泻,高度衰弱,乳房收缩,泌乳减少或完全无乳,仔猪因之饥饿及脱水,病情恶化,加促死亡。

后备、空怀母猪:症状与妊娠哺乳母猪基本相似,但病情相对轻微。普遍厌食腹泻,停止发情。

公猪:症状轻微缓和,出现较短暂的厌食或废食,倦怠无神,性欲减退或消失,精液稀薄,授胎率低。

生长育肥猪:本阶段猪群因多采用群体平养的饲养模式,一旦感染后,传播迅猛。普遍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体温正常或偏低,呈急剧、持续水样性腹泻,常呈喷射状。粪便呈黄绿色、灰色、茶褐色不等,有时含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或气泡。急剧腹泻后,呈现渴感、脱水,因极度衰竭而步态蹒跚或全栏(群)昏睡,明显消瘦。

所有成年猪,虽腹泻急剧,脱水消瘦严重,但若无继发感染,则很少发生死亡,且一般经7天左右即可耐过。腹泻康复后的病猪,产生主动免疫,短期内一般不会复发本病。

3 病理变化

3.1 外观

死于本病的哺乳仔猪,尸体外观明显脱水消瘦,两眼凹陷。

3.2 内脏器官

病变多局限于胃、小肠和肾。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有时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肠管扩大,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态,肠内充满白色、黄绿色半液状或液状内容物,有时充满泡沫,肠管呈气性膨胀。肠黏膜剥落,空肠、回肠绒毛萎缩,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肾有时出现肿胀和脂肪变性,肾盂有时出现白色尿酸盐沉着。

4 综合防制

4.1 日常预防措施

用抗生素和化学抗病毒药治疗本病无效,重在综合防制。即在长年生物安全措施常抓不懈的基础上,应于每年入秋后本病的高发期前强化饲养管理,提供全价优质饲料,认真做好疫苗注射。同时,定期混饮或混饲预防药物,增强猪群体质和特异性免疫力,这是未病先防的明智之举。具体措施是:

4.1.1 提倡自繁自养

由于引种不慎将病原带入猪场,引起疫病暴发流行的个案枚不胜举。因而为避免这一风险,各养猪场家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自己的核心种群,实行自繁自养,补充更新后备种猪。如确实需要引进种猪,则应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且尽量避免于本病高发期间引种。引进的种猪需严格检疫,隔离观察7周左右,确实无病之后方可合群饲养。

为了从根本上防止群体间的交叉感染,建议中大型猪场采用多点式饲养新工艺,即把各不同生长(产)阶段的群体,间隔一定距离分区管理,工具不混用,人员不往来。

4.1.2 强化饲养管理

4.1.2.1 提供充足优质全价日粮

全价平衡的饲料营养不但是猪只正常生产繁殖的基本保障,更是机体抵抗各种病原侵害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养猪生产过程中,要首先特别关注饲料原料的新鲜优质无霉变,配方营养要全价,尤其注意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磷的平衡,并按猪群不同生长(产)阶段,提供足够数量的日粮与充足清洁饮水。

4.1.2.2 营造舒适环境

环境是养猪生产的必要条件。俗话说“吃饱不如睡好”,要使猪吃饱睡好,就得为猪群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须知,由于高度集约化饲养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猪群原有的生活习性和环境需求,使其生产性能难以发挥,更主要的是,环境应激是引发百病的诱因。为此,尽可能营造一个舒适环境以满足猪群生存需求,减少疾病发生就显得十分必要。对栏舍环境的要求是:干净、干燥、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当前,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切实加强保温。

4.1.3 设置病原入侵屏障实施封闭式管理

实施封闭式管理是避免新病原入侵的关键措施。而猪场与世隔绝意义上的封闭式管理是不可能的,但通过对出入猪场的人流、物流的消毒措施以杜绝或减少各种病原的入侵却是可行的。各猪场除在大门口设立门卫、消毒岗、消毒池,生产区、猪舍出入口设立消毒间、消毒池、净手消毒盆并指定专人管理监督之外,考虑到当今疫病复杂,形势严峻,一线员工的自由出入,对“带入”病原更具有直接危险性,迟早会出大乱子。为此,应在大门口处增设本场员工专用沐浴更衣消毒间,当一线员工因事外出时,先将一套干净衣物(包括内外衣服及帽子鞋袜等)置于消毒间内,回场时,更衣沐浴消毒后,换上原先准备好的干净衣物入场,换下的脏衣物留在消毒间内经紫外线灯消毒至少8小时后取回(新招员工也按此办理,并经2天自然净化后上岗)。笔者在多个规模化养猪企业采取这一措施,即使在疫病高发季节,猪场也从未发生过重大疫情。这一措施的落实,对防止本病和其他烈性传染病的入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4 做好免疫接种,保护易感猪群

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对预防本病发生有一定效果,免疫时间的确定致关重要。后备母猪应于配种前10天,注射4毫升/头。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底这一时段,所有妊娠母猪应于10月初进行基础免疫一次,产前2周再作一次加强免疫,每次每头注射4毫升,以提高初乳中的母源抗体水平,为哺乳仔猪提供有效的抗体保护,渡过易感期。曾发生过本病的猪场,应在秋季和冬季对保育仔猪各进行一次普遍的免疫接种。

4.1.5 严格卫生消毒,消减病原危害

卫生消毒是抑制和杀灭环境病原、净化生产环境、减少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手段,对保障猪场安全生产具有举足轻重作用。但笔者看到,不少中小型猪场根本就不把消毒当回事,不消毒或很少消毒;也仍有某些规模化猪场对消毒工作出于应付、流于形式。这是造成各种猪病在这些猪场得以肆虐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各场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一般每周两次带猪消毒,必须坚持,且力求全场同步进行,并使之规范化、经常化和制度化。值得关注的是,在做好日常预防性卫生消毒的同时,还应认真做好“即时消毒”。所谓“即时消毒”是指病猪隔离后,对被其污染的环境、工具等进行的及时消毒。笔者在拜访过的猪场中,这样的消毒基本上都是缺位的。须知,一个新病例从病原入侵到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内(潜伏期),它就通过唾液分泌、呼吸和粪便排泄等途径不断地向体外排出大量病原,污染了环境和工具,成为危险的传染源。病猪隔离了,但被其污染的场地仍然是十分危险的疫源地。这是疫病得以在猪群中传播蔓延的根本原因所在!对疫源地不消毒、不净化,无异于放纵疫病的肆虐,疫病的防控又该从何谈起?所以,在疫病防控工作中,“即时消毒”是最不该遗忘的角落,特别是对本病等烈性传染病的“即时消毒”更应彻底到位。

4.1.6 适时添加药物,加强预防保健

各场家应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对本场存在的疾病种类及发生规律,制定一个完善的药物添加方案,实行预防保健。添加药物一般多采用广谱抗菌素,但病毒性疾病普遍存在,只添加广谱抗菌素往往难以奏效,应选择一些具有增强免疫能力和抗病毒功效的中药制剂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效果会更理想。

另外,还应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和严格的空栏消毒制度。

4.2 疫情应对措施

疫情一旦发生,立即果断采取如下措施:

4.2.1 及时隔离封锁,实施严格消毒

一旦发生感染,立即将病猪隔离到安全的栏舍,原栏实施严格“即时消毒”;病猪由专人留守护理治疗;行人道厚撒一层石灰粉;及时无害清理粪便,每天消毒四次(上下各二次),随时杀灭污染环境的病原;其他人员禁止窜舍,工具不得外用。

应立即全员住场封锁,实行人流、物流控制,各作业组饲养人员严禁相互窜舍;暂停引种、转群、阉割和与本病无关的疫苗接种,避免不同栏舍的猪接触和多重应激;各栏舍出入口的消毒池每天更换消毒水,各栏舍的常规带猪消毒改为每天一次,且同步进行;饲料运输车辆严格消毒;暂停非必要集会活动,人群集散场所(如电视室、食堂和大门内外等)加强消毒,其周围通道,厚撒一层生石灰粉。

饲养人员应暂时隔离,留守猪舍,避免与其他饲养人员接触;通往分娩舍及保育舍的道路,厚撒一层生石灰粉;严禁非本舍人员出入,强化精细化管理,力求舍内干燥暖和,消减应激因素;提供优质饲粮,混饲混饮预防药物和多维素,改善猪群健康状况,提高免疫能力等。

由于成年猪对本病有耐受性,且一般7日后可康复,又不会复发,有些猪场于疫情发生后,在重点做好分娩舍和保育舍猪群的重点保护的同时,对成年猪群实施人工感染,令其集中、提早发病,缩短流行过程。笔者认为,当采取一切防制措施已难以控制疫情蔓延的时候,可采取此种办法,但必须对分娩舍及保育舍猪群实施有效保护。

4.2.2 添加相关药物,实施紧急预防

4.2.2.1 添加广谱抗菌素

抗菌素对本病病原无效,但添加广谱抗菌药物,实行混饲混饮,能有效控制多种继发和并发感染的细菌性疾病,是防止细菌性疾病发生流行和避免多病种对猪群危害的有效措施,疫情发生后,应立即采用混饮混饲的方法,对未发病猪群按治疗量脉冲式添加一次广谱抗菌素(如金霉素、阿莫西林等),连用5天。

肠清是一种由广谱抗菌药物+牛至油精等自然药物,经高新科学配制而成,具有调节免疫力,帮助肝脏排毒,促使疫苗接种能够及时产生相应抗体等功能,特别是对肠道性疾病、大肠杆菌、腹泻等均具有独特疗效,且可防可治,是防治本病不可多得的理想药物,经多年临床应用,得到众多养猪朋友的一致赞誉,建议受到本病威胁、危害的场户灵活应用。具体用法如下:

在猪群受到本病威胁时,按100克配料100千克,连喂5~7天,可避免本病的侵害。万一感染后时,另在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维C等,充分溶解后投饮,3天后症状明显缓解,一周后,疫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4.2.2.2 投饮百毒杀溶液

据猪病专家、原广东中山农牧公司总兽医潘耀荣先生介绍,在多个万头猪场发生本病初期,全场按0.2%的浓度投饮百毒杀溶液5天,加上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均可有效控制本病的扩散蔓延,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建议各场家在目前或周边发生本病,本场受到威胁时,可按0.1%~0.2%的浓度在饮水中供猪群饮用,疫情一旦发生则按0.2%浓度投饮。

4.2.2.3 投饮明矾水

对接触病原而尚未发病的猪群,投饮3%的明矾水,能防止发病;受威胁猪群投饮1.5%明矾水,连喂5天,也有同样效果;7日龄内仔猪采取“仔病母防”的办法,即每头母猪每次投服明矾2~4克(配成1.5%浓度溶液),连喂4~5天,对仔猪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4.2.2.4 投喂病猪粪便

潘耀荣先生曾在广东多个规模化猪埸对产前2周妊娠母猪喂给本病病猪粪便或发病仔猪肠道内容物(按每50千克饲料添加粪便100克+金霉素15克+常水适量,搅拌均匀,拌料投喂),实施人工感染,刺激其产生乳源抗体,为初生仔猪提供有效的抗体保护,防止哺乳仔猪发病风险。

据猪病专家徐桃红介绍:采取发病1天左右的10日龄内哺乳仔猪的消化道脏器及其肠道内容物,研碎返饲,每头仔猪内脏可供20头母猪喂服(一次即可),就可促使发病猪场短期内一次性发作,并很快控制疫情。

4.2.3 及时治疗病猪

对本病的治疗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西药),一般采取对症疗法。

4.2.3.1 投饮补液盐和电解质

脱水衰竭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防止和消减脱水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大多数病猪不食料但常饮水,投饮补液盐和电解质可防止脱水和酸中毒。少数拒绝饮水的病猪可实施静脉补液,一般用5%~10%葡萄糖溶液+5%小苏打水,也可适当加入VC、肌苷、强心剂和抗菌素。仔猪补液一般采取腹腔注射。

4.2.3.2 口服、注射康复血清或抗凝全血

采集康复老母猪或成年猪血液,分离血清,加入抗菌素(每毫升血清加青霉素100单位、链霉素100微克或万分之一柳硫汞),每头乳猪喂3~5毫升或肌注3毫升。也可以于采血时加入抗凝剂和抗生素,制成抗凝全血,直接用以治疗病猪,但剂量应是血清剂量2~3倍(约6~10毫升)。

4.2.3.3 口服、注射卵黄抗体

口服或注射卵黄抗体对前期病猪有较好疗效且制备方法简单。

抗体卵黄的制备:用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分三次给100日龄左右的母鸡皮下或胸肌注射1毫升,每隔10天注射一次,注射第三次7天后,开始收集免疫鸡蛋。蛋壳消毒后分离蛋清蛋黄。收集的蛋黄以1︰10的生理盐水稀释(先将生理盐水配成0.1%的甲醛溶液),搅匀,以多层消毒纱布过滤后,在4℃的冰箱中存放24小时,为杀灭蛋黄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加入适量的青链霉素或万分之一的柳硫汞即可使用(用法如康复血清)。

4.2.3.4 投服中药制剂

这是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草药是祖国宝贵而丰富的医药资源,研究资料表明,天然中草药无毒副作用和多能性是任何化学合成的药物所不可比拟的。有的中药提取物具有极好的抗病毒功能。

鉴于当今猪病复杂多变,且病毒性疾病已成为猪传染病的主体,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病毒灵等人用抗病毒药物又已禁止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在新的动物抗病毒药物还没有研发出来之前,中药制剂已成为抗病毒药物新亮点,中药治疗猪病已是猪病毒性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中兽药制剂在当今疫病防控工作中标本兼治的独特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养猪人士所共识、所接受、所推崇,坚持中西兽医结合防治,是当今乃致今后猪病防治的必由之路与正确方针。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中兽药制剂品牌繁多,各养猪场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4.2.4 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

病死猪尸到处丢弃或处理失妥,是当今猪传染病猖獗流行、屡控不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应予特别关注。对本病死亡猪尸必须实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猜你喜欢

病原猪群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