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猕猴桃品种特性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2015-04-17李金明
李金明
(福建省寿宁县南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355502)
中华猕猴桃是中国特有植物,是寿宁县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野生型水果,现已成为南阳镇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品牌意识不强,选址不当,管理粗放,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薄弱,投入不足,导致品质不良,加之产销一体化难度大,劳动成本高等原因,降低了中华猕猴桃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为此,笔者于2011年在南阳镇山坑村利用平顶大棚架进行中华猕猴桃高效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试验面积5.3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1000 kg左右,按市场收购价 10.80元/kg计,每 667 m2产值10 800元,扣除成本800元,纯收入达到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2014年南阳镇推广种植中华猕猴桃50 hm2,2015年全镇推广种植120 hm2。通过近几年在南阳镇多点试验示范种植,中华猕猴桃在本地表现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市场潜力大,受到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民的好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将中华猕猴桃品种特性和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特性
中华猕猴桃忌水,适合中性至微酸性的砂质土[2]。日平均气温12℃以上时幼芽开始萌动,日平均气温16℃以上时开始开花,日平均气温22℃以上时开始结果。中华猕猴桃整个生长季节都需要充足的肥水供应。
2 栽培技术
2.1 建园
2.1.1园地选择 大棚高效栽培宜选择阳光充足、耕层较深、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的山地环境进行搭棚架建园。
2.1.2棚架搭建 中华猕猴桃为藤本果树,生产中要搭好棚架。一般采用平顶大棚架,可就地采用水泥柱支架,棚架高1.9 m,棚架面上用8号钢丝纵横交叉呈“井”字形网络,钢丝间距50 mm左右,抽蔓后及时扶苗上架。
2.1.3定植 要根据土壤状况、施肥水平等条件确定株行距,以利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根据几年示范栽培经验,按株行距3.5 m×4.0 m双排定植为宜。定植穴大小要求深0.6 m,长、宽各1.0 m。先将杂物放入穴底,填上表土,然后将基肥施入,再覆土;将土同杂草、有机肥等拌匀踏实后灌水,待水渗透、肥料下沉后,上盖细土高出地面10~15 cm。选用经检疫符合标准的苗木,定植时在定植穴、沟挖深约20 cm的小穴将苗放入,覆细土后提苗,再盖土踩实。定植后及时浇水,使土壤与根系密接,接着盖上稻草保温保湿,以提高成活率。定植时间以10月底至11月底为好。
2.2 栽培管理
2.2.1整枝 采用多主蔓扇形或漏斗形棚架整枝。选定3个芽萌发分生主蔓,每个主蔓留2根侧蔓,其余的小蔓全部抹除,使选定的3个芽培养成三大主枝时搭棚架牵引。
初结果树的修剪:定植后2~3年,中华猕猴桃进入初结果期,此时树冠不断扩大并已成形,主枝和副主枝等骨干枝正在形成,树势不断增强,生长健壮,产量逐年上升。此期修剪应继续培养良好的骨架,稳步扩大树冠,平衡树势,在骨干枝上配备大、中、小型结果枝组。
果期树的修剪:中华猕猴桃一般在种植5~6年后进入盛果期,此时树冠已全面形成且不再扩大,树体枝条完全布满架面,枝条生长量下降,重叠交叉枝、二次枝、三次枝明显减少,结果枝比例上升,中、小枝组逐渐衰亡,下部枝和内膛枝条出现枯死、光秃。此期修剪应延长盛果期年限,防止树势早衰和大小年现象,保证有效芽留量,使之在整个架面上合理分布。
衰老树的修剪:中华猕猴桃进入衰老期后,树势逐渐衰弱,长果枝、中果枝、延长枝比例下降,结果部位严重外移,产量急剧下降。此期修剪应及时更新复壮,将主枝、侧枝适当整理,凡过长枝条进行回缩短截。应根据枝条状况选择具体操作方法,对于树冠外围形成的中等强度的结果母枝,可回缩到健壮部位。对于树势弱的结果母枝,应从基部有潜伏芽的地方剪除,有利于形成健壮的母枝。进行科学修剪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树型,使果园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修剪根据时期不同可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一般在落叶后15 d至早春树液流动前15 d进行。冬剪一般进行短截和疏枝。①短截:对主枝延长枝进行中短截促其延长,以扩大树冠。②疏枝:对各主枝上无用的病虫枝、徒长枝、过密枝和背上直立旺枝进行疏除。夏季修剪主要是加强光合作用,使营养集中,促使下部枝条发育,形成理想树型[3]。夏剪一般包括抹芽除萌、摘心、扭梢、剪梢、拉枝和撑枝。①抹芽除萌:主要抹除剪口下的竞争芽、主枝延长枝上的2、3次芽及树冠内徒长芽,以达到控制无效生长的目的。②摘心:主枝长30~40 cm时摘心促分枝,培养副主枝。中华猕猴桃夏季摘心主要进行2次,即7月中旬对长达20~30 cm的新梢进行第1次摘心,以后在各副梢生长至20~25 cm时进行第2次摘心,特别对发生二次枝时顶端开始缠绕的旺梢摘心,可减少营养消耗,培养成结果母枝。③扭梢:扭伤直立旺枝或背上新梢的木质部,使其转化成所需的结果枝。④剪梢:新梢木质化后,在6~7月剪枝,可抽生2~3个结果枝。⑤拉枝和撑枝:增加枝干角度,抑制其生长优势。
2.3 土肥水管理
2.3.1土壤管理 地表覆草能有效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中华猕猴树体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栽培效益。
2.3.2施肥 为满足中华猕猴桃品种对营养的需求,应及时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全面配合,在施肥技术上总体应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的原则。①施足基肥:基肥以优质的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为辅。一般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000 kg、过磷酸钙100 kg。一般在果实采收后施,占全年施肥量的50%,有利于桃树吸收,为翌年开花坐果奠定良好基础。②早施追肥:追肥根据树势、树龄、土壤状况、挂果量等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全年分2次施入。第1次追肥在2~3月施入,施肥量为全年的30%左右;第2次采果肥在5~6月施入,以速效氮肥为主,此时用量不宜过多,施肥量为全年的20%左右。③巧施叶面肥:在幼果及果实发育膨大期应喷施1次叶面肥,以促进营养生长,助果实饱满,防止树势衰弱。
2.3.3水分管理 中华猕猴桃生长季需水量较大,宜掌握干湿交替的原则。遇天旱时适时浇水,避免出现灼叶、灼果现象;雨季要及时排涝,防止果园积水造成涝灾;果实成熟前15 d停止浇水。
2.4 花果管理
2.4.1保花保果
喷营养液: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5%硼砂液各1次,可提高坐果率。
人工辅助授粉:为提高中华猕猴桃授粉结实率,应切实做好人工辅助授粉工作。即在每天8:00~10:00进行,用毛笔蘸雄花粉,逐朵涂抹雌花柱头。或者把刚采下的雄花花粉授到雌花柱头上,一般1朵雄花可授4~5朵雌花。
果园放蜂:在花期有15%~20%的花开放后,每667 m2果园可投放1200头壁蜂或9箱蜜蜂。
2.4.2疏花疏果
疏花:一般在花蕾分化期对高节位花进行适量疏蕾,主要疏除弱蕾。
疏果:于谢花后15 d,能清晰认出大、小果时进行疏果。长果枝留2~3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疏果时成年树早疏,幼龄树迟疏,疏除部分病虫果、畸形果、发育不良果、机械损伤果,保留大果、好果,以提高坐果率[4]。
2.5 病虫害防治
大棚高效栽培的病虫害较轻,但也要加强炭疽病、根结线虫病、蒂腐病、桑白盾蚧、吸果夜蛾等病虫害的防治[5]。应坚持“预防为主,药剂为辅,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原则,尽可能杜绝或减少病原传播,加强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同时根据当地病虫测报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症下药,适时防治,确保高产稳产。
2.5.1炭疽病 炭疽病既危害茎叶又危害果实,尤其以幼果阶段受害最重。防治方法:①施足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提高中华猕猴桃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果树健壮生长。②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1~2次,谢花后用安泰生 (70%丙森锌)600~800倍液、10%世高 1500倍液、30%爱苗3000~4000倍液等药液喷雾,每隔7~15 d喷1次,连续喷2次,效果较好。
2.5.2根结线虫病 主要为害根部,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防治措施:①防治根结线虫病经济而有效的办法是选用抗根结线虫病的品种。②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亮盾10 mL配阿立卡10 mL对水30 kg进行灌施,或用劲彪 (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30 mL对水15 kg进行灌根,每隔10~15 d灌1次,连续灌3~4次。
2.5.3蒂腐病 主要为害枝梢、花、叶及果实,其中以果实受害最重。防治方法:①进行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既能深埋土表的病菌,也能杀灭、冻死土中越冬虫卵,又可改良土壤,提高树体的抗病虫害能力,有利于果树正常生长发育。②合理修剪,减少病虫源。结合冬季修剪,修剪清除枯枝、病虫枝等,并把落地的果实、病虫叶、枝集中烧毁或深埋。③落花后10 d和果实成熟前15~20 d各喷药1次,往年蒂腐病发生严重的果园谢花2/3时要加喷1次,用阿米西达或阿米妙收15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应尽量使药液着于果蒂处。
2.5.4桑白盾蚧 桑白盾蚧是为害猕猴桃的重要害虫,其主要为害枝、干、梢和果实,使树势逐渐衰弱,严重时整株死亡,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防治措施:①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蚜小蜂,剪除病虫枝置于水泥地暴晒,使蚜小蜂等天敌飞出。②适时采用对口药剂防治,若虫孵化期可用25%阿克泰7500倍液、速扑杀700~1000倍液施药防治。
2.5.5吸果夜蛾 主要为害猕猴桃枝蔓、果实。防治方法:①采取物理防治措施,用糖醋液 (水∶糖∶醋∶酒∶敌百虫 =10∶5∶3∶1∶0.5)或黑光灯诱杀,效果明显。吸果叶蛾以物理防治效果较好。②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掉附在树枝、树干的虫茧。③进行果实套袋,花后60~80 d,用单层橙黄色下端封口的木浆纸袋套果。虽然套袋会增加人工和材料成本,但由于套袋可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污染,商品性高,可提高经济效益20%~30%。因此套袋已成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水果的重要措施。④适时采用对口药剂防治,用功夫或劲彪1500~2000倍液、美除10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
2.6 果实采收
2.6.1采收时间 果实要及时采收,以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高低作为采收标准,一般在9~10月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5%以上时即可采收。
2.6.2采收方法 采收以晴天或阴天为佳。采果时,备好采果用具,轻摘、轻放,保证果实完整、无损伤。采下的果实应及时剪去过长的果梗,套袋果采收时,连同果实袋一并摘下,并要求分级分批采收。
[1]胡卫滨.中华猕猴桃山地栽培技术 [J].江西果树,1996(4):14-15.
[2]翟广华.适宜猕猴桃生长的环境条件 [J].河北果树,2007(2):51.
[3]李会钦.桃树的夏季管理 [J].落叶果树,2013(2):56-57.
[4]唐腾.龙眼疏花疏果的效应研究 [D].南宁:广西大学,2006.
[5]陈唯王.广西乐业县猕猴桃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