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2015-04-17王春芳董春燕
王春芳,董春燕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 362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之道。长期食用茶油,可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对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因此茶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茶油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泉州安溪、永春、德化山区油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很多茶农管理粗放,导致单产水平较低。笔者在培训油茶栽培技术过程中,根据茶农栽培情况,总结了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规范油茶栽培、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1 因地制宜,选好茶园
油茶树喜温喜光,若温度较低,易造成落花、落果;光照不足,会出现只长枝叶、开花结果少的现象。根据泉州市的自然气候特点,选择在海拔高度600 m以下的低丘陵山地的阳坡栽培油茶较合适。另外,油茶树对土壤要求不是很严格,但要获得高产应选择土层深厚的酸性土为好。在当地,有些茶农把油茶间作在乌龙茶茶园或利用老茶园翻种。这种种植方式,应注意土壤的更新与消毒,即回土时最好用非茶园土更换,没有条件更换的,也要喷施1%波尔多液消毒,以减少病害发生。
2 整地施基肥
一般在栽植前1年的夏秋季节进行整地施基肥。为节省劳力,当地茶农大多沿山地等高线,按株行距2 m×3 m的密度,挖0.6 m×0.6 m×0.6 m的穴,挖穴时注意把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每穴施用农家肥10~20 kg或饼肥1 kg左右,施肥后先用表土填穴,再把心土覆在穴面,待翌年2~3月,开春后定植油茶苗。
3 选择良种壮苗,适时定植
良种壮苗是高产栽培的基础。福建省目前主推的良种有闽43、闽48、闽60等,选择苗高30 cm左右、地径0.3 cm以上、根系旺盛、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2年生嫁接苗种植,嫁接苗可比实生苗提前1~2年结果,且种性相对稳定。
为了运输方便,油茶树经常采用裸根起苗。在购买苗时,应要求供苗方用黄泥浆沾根,以保护根系、缩短缓苗期。
定植前,把苗木按大、中、小分级,再集中分片种植,方便后期管理。种植时,苗木原入土位置应与表土齐平,坑内表土比周边略低1~2 cm。种植后,用双手轻压茎周围土壤,固定好植株,盖上稻草,及时浇透水。若遇晴天,应连续浇水3 d。
泉州地区一般选择2~3月、春雨降临后、芽体萌动前进行移栽,成活率基本能达到90%以上。秋冬季因雨水少、气温低,往往会影响成活率,最好不移栽。
4 幼林管理
定植后1个月左右,及时查苗补苗。发现枯死的苗木,要用同龄苗及时补上。根据当地茶农的经验,买苗时一般多买5%~10%的苗,假植在茶园边备用。南方夏季气温高,会出现部分死苗现象,可用假植苗及时补苗,保证幼林生长整齐。
幼林管理精细,植株生长势就强,幼林阶段较短,投产早,产量高。相反,管理粗放的茶园,植株长势弱,幼林期长,投产迟,投产后产量也低。有的茶园 3~4年就可投产,5~6年树每年每667 m2可生产茶油30 kg左右,有的茶园5~6年才开始投产。
幼林期间主要做好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工作。定植当年,结合追肥,可中耕4~5次,以后逐年减少。每次追肥前,由内往外、由浅到深进行中耕除草,后距苗0.2 m左右拉环形沟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每年每株用尿素0.1 kg左右,分4~5次追施。近几年推广以耕代抚,即用花生、大豆等养地作物与油茶树间作,除多收获一季作物外,还可用花生、大豆茎秆作为有机肥还田,效果好,茶农易接受。油茶树生长要求充足的水分,泉州地区春夏雨水较多,基本能满足油茶生长需求,秋冬雨水较少,应及时补充水分。
5 投产林管理
油茶树投产后,一般树冠比较大,杂草较少,很多茶农主要通过施用有机肥来改良土壤。这时植株营养消耗较大,需要的肥料量也逐年增多,到盛产期 (树龄10年左右)达到高峰。为促进多开花多结果,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一般氮、磷、钾比例为5∶3∶2,于每年在2月、5月、7月进行追施。
6 整形修剪
第1年在距离嫁接口0.2~0.3 m处,留3~4个生长强壮、分布合理的分枝培养成主枝;第2年在各个主枝上培养2~3个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副主枝上用强壮的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把整个树冠培养成自然圆头形,主干高度掌握在0.8~1.0 m。
为促进植株生长势强,尽快形成高大饱满的树冠,3年内有开花的茶树,应把花蕾及早抹掉。
投产后为了调控茶树养分平衡,避免大小年现象,也要进行适当修剪。修剪原则一般采取幼树轻剪,老树重剪;大年重剪,小年轻剪。剪掉枯枝、病虫枝、徒长枝和部分过密的枝条。
7 加强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精细管理的茶园,植株生长势强,病虫害发生较少。
影响茶树生长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软腐病和根腐病。在炭疽病发病早期可用50%多菌灵防治;软腐病可用1%波尔多液、多菌灵和托布津预防;在根腐病发病后以熟石灰拌土覆盖或用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根茎处。鳞翅目和鞘翅目食叶害虫可在2~3龄时以90%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等防治;蚜虫和介壳虫等可用40%乐果乳油或氧化乐果乳油防治;茶梢蛾和茶蛀梗虫等应在成虫盛发期、卵初孵化或幼虫转移蛀梢盛期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等具有强渗透内吸作用的化学农药。
8 适时采收
采收过早,油茶果没有充分成熟,产量低,出油率也低,影响经济效益;采收过晚,茶籽从果实中脱落,易造成经济损失。采收时间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品种成熟期确定最佳采收时间,一般寒露籽系列品种在寒露节后3 d采收效果最佳,霜降籽系列品种在霜降节前后1 d采收效果最佳;二是根据果实外观形态特征确定最佳采收时间,当茶果已经发红或者发黄、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时,应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