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黄变及其相关测试标准
2015-04-17王爱兵
王爱兵
[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336]
0 引言
黄变,又称“黄化”,是指白色或浅色物质在外界条件(如光和化学品等)作用下表面泛黄的现象,常见于塑料、鞋材和纸张等产品中。一直以来,织物泛黄是比较普遍的质量问题之一。
随着多种纤维混纺种类的增加,织物黄变的发生频率是增加的。纺织整理化学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化学成分和结构越来越复杂,当采用不适当的储存和清洗技术时,其往往会出现变黄的倾向。此外,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区的高浓度大气污染物也是织物黄变增加的主要原因。
1 纺织品黄变原因分析
近年来,纺织业界对黄变问题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广泛关注,织物变黄有可能是交叉或组合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1 纤维降解
由于长期持续光照使纤维受热引起化学或生物降解,从而导致纤维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或纤维老化是织物变黄的主要原因。此外,特种纤维混纺可能也会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
1.2 化学添加剂
众所周知,化学添加剂(如柔软剂、润滑油、树脂、光学增白剂或金属盐)的过度使用或滥用可导致织物的颜色变化,包括织物泛黄。
(1)柔软剂
柔软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功能整理来提高面料柔软性能。该柔软剂的来源为天然产品(如化学改性的动物脂肪)、人工合成的烃类蜡或有机硅材料。许多经过柔软处理的织物更容易泛黄是因为曝露于高热量、长时间或不正确的存储以及不正确的生产工艺。此外,由于柔软剂油性导致纺织品表面油性过多,进而导致织物泛黄。
(2)荧光增白剂
黄色多用于减蓝,近年来,光学增白剂(OBA)或荧光增白剂等化学品已应用于代替减蓝。荧光增白剂可以吸收不可见的紫外线和发出蓝色的光线,可添加蓝色能量抵消黄色加光能量增加,使织物光泽度更好。这类荧光增白剂易造成大气污染或过热条件下降解导致老化、变黄。
(3)氯
次氯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漂白剂,也是工业过程和日常用水的一种消毒剂。在纺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氯会容易使织物变黄。利用次氯酸钠等含氯物质对织物进行化学处理有时是有益的,但必须选择性地应用。
(4)苯酚
苯酚泛黄也许是纺织材料泛黄现象中的普遍形式。研究表明,通过氮氧化物对苯酚化合物或丁基化羟基甲苯(BHT)的母体作用在碱性的条件下会形成黄色的产物。织物上的碱性通常来自于漂白加工时使用的化学品残留物,残留物一旦附着于纤维素纤维上就难以去除,需要酸洗。
(5)靛蓝氧化靛蓝染色服装的臭氧褪色多为靛蓝的氧化作用。大气中的臭氧是极强的氧化剂,在UV 光的照射下会造成染料分解,使染料生成黄色产物。靛蓝染色服装的泛黄取决于以下几个影响因素:染料在纤维中的位置、水分在纤维内的吸收和扩散状况、湿度、纤维上的防护化学品和臭氧浓度。
1.3 大气污染物
天然和工业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会导致织物明显变黄,具体的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氮、二氧化硫和臭氧等。实际织物污染的机理各不相同,但均与特种纤维或纤维的共混物含量以及织物整理过程密切相关。
1.4 转移污染物
转移污染物主要包括纸箱、塑料片材、薄膜袋或其他辅助材料,如浮石洗涤过程后用于服装的材料。但是最近几年来,转移污染导致的变黄现象频繁出现,也很难降到最低。
1.5 消费者污染
污染物包括消费者污渍和化学残留物等,化学残留物包括香水、润肤膏、化妆品以及在各种纺织品干洗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添加剂。这不是纺织品进入市场后织物变黄的所有潜在的原因,但却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2 黄变测试标准
目前,国内纺织品黄变的测试标准主要有《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黄变色牢度》(GB/T 30669—2014)和《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潜在酚黄变的评估》(GB/T 29778—2013)两个标准,其中潜在酚黄变的评估是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了《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第X18部分:潜在酚黄变的评估》(ISO 105—X18:2007)。具体区别见表1。
3 结论
纺织品黄变是最普遍的质量问题之一。纺织品黄变有很多原因,目前国内纺织品黄变的测试标准主要有《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黄变色牢度》(GB/T 30669—2014)和《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潜在酚黄变的评估》(GB/T 29778—2013)两个标准,上述两个标准尚不能对各种造成织物黄变的各种原因进行测试,仅对酚黄变和耐光黄变测试制订了有关标准,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织物黄变的研究,同时加强黄变测试标准的研究和制订。
表1 GB/T 30669—2014和GB/T 29778—2013对比
[1]GB/T 30669—201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色牢度》[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
[2]GB/T 29778—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潜在酚黄变的评估》[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