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阙花间词

2015-04-17晓青

中国服饰 2014年11期
关键词:胡蝶旗袍民国

晓青

近期,电影《黄金时代》的上映带来了关于民国时期中国文学的讨论,民国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也可说是自由进步思潮的黄金时代,亦或东西方文化碰撞的黄金时代。

其实民国时期还是另一个美好事物的黄金时代,那就是“旗袍”。

“沉静而又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一阙花间词。”作家叶倾城聊聊数语,道出了旗袍女子温婉又略带魅惑的形象。自晚清至民国,旗袍风靡国人,1929年,被国民政府定为“国服”。

女明星+改良旗袍

旗袍的源头是清代满族女人的长袍,右衽大襟,四面开叉,适应满族人骑射生活的需要。清代,旗袍的基本形制基本没有变化,这与传统社会以服饰体现等级、威仪的礼节性要求有关,美感是次要甚至不被考虑的,所以老照片中,晚清的旗袍宽大直板,遮掩了女子的身材。

到民国,美感取代传统,旗袍因此脱胎换骨。改良旗袍吸收西方服装裁剪的优点,衣身更为收窄,袖子更为贴合,充分突出女性的胸部与腰际曲线,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尤其上海女性把改良旗袍演绎的千姿百态,楚楚动人。

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

民国影星是推动与普及改良旗袍的重要力量。例如胡蝶,她穿旗袍总是袒露小腿和小臂,这在当时成为时尚,而且她的旗袍下摆和袖口都缀有“蝴蝶褶”,这类旗袍也被称为“胡蝶旗袍”。而“顾兰君式”的旗袍也曾风靡一时。一张照片中,顾兰君旗袍开叉高到大腿根,袖口也有半尺长的大叉,开放度不输现代女性。

女明星+改良旗袍,成为许多“娱乐新闻”的配方。1931年,著名的《良友》杂志摄影师动用大量社会关系,凑齐了包括袁美云、黎明晖、王人美、胡蝶、阮玲玉等八大女星拍摄合影,除王人美外,每个人都身着改良旗袍“出镜”,成为当时娱乐圈热议的焦点。

1934年老上海的服装品牌“鸿翔”在上海百乐门舞厅举办时装表演会,胡蝶、阮玲玉等当红明星穿着旗袍上台“走秀”,成为民国影坛一大盛事。

1939年,《良友画报》为难民筹集救济款而举办明星照片义卖活动,顾兰君身着高领盘扣无袖旗袍的照片,以6000元天价拍出,轰动一时。

与旗袍有关的最重要的时尚变迁或许是阮玲玉穿戴“义乳”“义乳”,是20世纪初国人对胸罩的称呼。阮玲玉习惯将旗袍腰身改得细窄,以至于要吸口气才能系上扣子,要穿这样的旗袍,非得搭上“义乳”。阮玲玉穿戴“义乳”,为胸罩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经过民国女星推波助澜式的演绎,时代风潮席卷一时,旗袍成为当时女性追逐时髦的象征,既能适度地展现女性的体态线条,又以自然简约的方式体现东方人内敛含蓄、端庄典雅的气质,以一气呵成的线条感,流畅地展现了女性的美感,最终成为一个时代衣着的经典样式。

而彼时的才女张爱玲,也是旗袍的俘虏,但是张爱玲穿旗袍,也和她的文采一样,敢于穿出她的个性风格,敢于在叛逆中张扬着她的优雅姿态。她曾随手拿起大红大绿的床单,经过自己简单改造做成旗袍出门上街,而且只是把旗袍高高的开叉处简单缀连,完全不顾那个时代女子的“含蓄内敛”,表现出比现在的时尚女性还“另类”的潮流勇气。

旗袍“漂洋过海”

1949年以后旗袍在大陆渐渐冷落,而墙外的台湾和香港却很好的保留了旗袍文化,殊不知这旗袍文化还曾漂洋过海,让欧美也掀起过旗袍的潮流。

1933年,华夏旗袍在芝加哥世博会上获银奖,旗袍这一华人女性的标志性服装开始被西方了解。这一时期的好莱坞华裔女演员黄柳霜,不但在表演上获得了国际声誉,也为西方展示了独特的东方魅力和充满东方风情的旗袍。50年代末的华裔女明星关南施所主演的电影《苏丝黄的世界》中,她身穿旗袍,长发披肩的东方女子形象,深入全球影迷人心。

当时欧美随之出现了一股旗袍热潮。除了时尚杂志,Simplicity、Macalls、Vogue、Butterick几大纸样公司所推出的家用裁剪纸样也同样是一个流行指标。

50年代几家纸样公司纷纷推出了各种旗袍或以旗袍为设计元素的时装裁剪纸样,供家庭主妇们学习制作。在彩色照片还未普及的50年代,纸样袋子上没有真人穿着照片,都是靠手绘图来展示。

充满20世纪50年代西方服饰流行线条与审美情趣的时装插画与中国20世纪30~40年代的月份牌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彼时,旗袍不仅是民国女性的代表性着装,也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一种奇妙的东方情结。如今,明星们对旗袍元素也隋有独钟,时常穿着走红毯或参加party。而且也并不像以往大家的观念,欧美人穿旗袍缺少东方人内敛的气质,其实她们可以穿得一样清新丽质。

回望历史,旗袍上的“革命”,从宽袖到窄袖,从长袖到短袖,从高领到小立领,从长到短,从低开叉到高开叉,是一个从保守到开放,从传统审美到现代审美的转变过程。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一面镜子,照射出一个时代的风尚与气息。

由民国时期影星掀起的改良旗袍的时尚浪潮,表面上看似旗袍衣饰产生与兴盛的过程,其中暗合着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猜你喜欢

胡蝶旗袍民国
温暖讲成语:栩栩如生
庄周梦碟
母鸡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第一美女被戴笠霸占三年的经历
永久的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