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佤族“摸你黑”节的文化与旅游意义

2015-04-17聂雯雯刘南川刘荣凤

绿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佤族狂欢节民族

张 鹤,聂雯雯,刘南川,刘荣凤

(1.西南林业大学 生态旅游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2.云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650206)

1 引言

佤族是云南特有的世居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后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至今仍保有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根据笔者在沧源佤山的长期田野调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本文将全面呈现佤族“摸你黑”节的历史由来、举办情况、成功原因以及对当地经济与文化促进的重要意义。

2 佤族“摸你黑”节的历史由来

“摸你黑”(佤语:moh nin hei)在佤族语中是“就这样啦,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坚持下去吧!”的意思,无论音译及意译为汉语都是“摸你黑”。的确,这是一个神秘而奇妙的巧合。佤族“摸你黑”节的全称为“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以下简称“佤族‘摸你黑’节”),综合王学兵(2004)、索拉(2005)、朱大,苏颖(2006)、陈开心(2007)、许文舟(2008)等人关于“摸你黑”的文章,及笔者的田野调查,可以得出“摸你黑”节的起源,有两种认同度较高的说法:

说法一:传说在远古时代,佤族赤身裸体,炙热的太阳光辐射和蚊虫叮咬让人们无法忍受。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看到水牛在泥水里打滚,居然有防晒、防蚊虫叮咬的效能,于是也学着在身上涂满泥土,再往树叶堆里一滚,身上便沾满了叶子,如此轻而易举就制成了一身“保护衣”。当泥土能止痛、消肿解毒的功能被人们发现,它就成为了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药品”。这就是“摸你黑”的最初雏形。

说法二:除佤语的“卧”节外,佤族节日大多和宗教祭祀有关,也就是佤族所说的“鬼”(秋浦,1987)的节日。卧节是佤族先民为娱乐自己所创造的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唯一属于“人”的节日。“卧”在佤语中是“狂欢”的意思,每当“卧”节来临,阿佤人都要隆重狂欢、相互庆贺。节日期间,任何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爱怎么表现自己就怎么表现自己,喜欢唱什么就唱什么,想怎么跳就怎么跳。这也是“摸你黑”的过渡形态。(艾兵有,2013)

其实,这两种说法之间并不矛盾,而是分别讲述了佤族“摸你黑”节的不同历史时期或者说初始形态及渐变形态。总结来说,佤族人为适应自然环境,形成“摸你黑”风俗,后来渐变为娱乐自己的卧节,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为佤族特有的“摸你黑”狂欢节,并冠上了佤族文化符号司岗里。

3 佤族“摸你黑”节的举办情况

沧源县是中国最大的佤族自治县,自推出“摸你黑”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该节日最初是沧源县于2004年推出的“司岗里狂欢节”,2005年加入狂欢节主题活动“摸你黑”,2008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2009年,“摸你黑”狂欢节被评为云南省十大“民族狂欢节”之一;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会展上荣获“中国十大魅力节庆”荣誉称号、荣膺最高奖“金海豚奖”;在第二届节庆中华奖暨新中国建国60周年中国节庆巡礼系列活动中获得“最佳狂欢气氛奖”;2011年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被授予“中国最具魅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称号,并获中央电视台首届乡土·盛典“中国民间节会人气大奖”。为把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打造成为展示“世界佤乡·秘境临沧”形象,提升沧源及佤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张名片(表1)。

表1 佤族“摸你黑”节的名称变化统计

4 佤族“摸你黑”节成功的原因

“摸你黑”节是云南新兴节庆里的一朵奇葩,迄今为止,云南文化节庆产业领域的成功代表是:一瓢水(傣族泼水节)、一把火(彝族火把节)、一场舞(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一捧泥(佤族“摸你黑”节)(郑茜,2011)。为什么佤族“摸你黑”节能取得如此成功?结合田野调查资料,笔者规整为以下主要原因:沧源地缘优势、独特的狂欢形式以及符合大众情趣的形态等几个方面。

4.1 沧源地缘优势

沧源虽然是多民族聚居地,居住有佤族、傣族、拉祜族等,但佤族人口占据85.1%,是中国最大的佤族自治县,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独立佤族自治县之一。拥有独有的民族,又有较高的佤族人口比例,自然沧源占据了地缘优势。从沧源的城市口号“世界佤乡,秘境沧源”也可看出当地政府对佤文化的重视,对佤文化品牌塑造的决心。

在佤族聚居地举办一场佤族的盛会,不仅能展示佤族风情,体现阿佤人民热情好客的品质,同时也是对边境县沧源旅游产业的一种很好提升。以具有佤族风情的“摸你黑”活动为切入点,具有很好的媒体亮点,赚足眼球的同时,自然能带来经济的发展。

4.2 独特的狂欢形式

傣族用水(泼水节)、彝族用火(火把节)、景颇用歌舞(纵歌节)这些表现形式自然离不开对应民族的文化土壤,但这又不是绝对的。佤族也崇拜火,但是火的形式已经在彝族当中形成了固定印象,所以后来者沧源要显示出佤族的独特性,自然要寻找新颖别致的一种形式。在经过佤文化专家考量后决策在“司岗里”和“摸你黑”之间挑选。由于司岗里品牌接纳需要一定的佤族文化根基,不便于大众推广,最终选定在了“摸你黑”,在传统仪式上深化为用泥浴狂欢的形式。

这在国内属于首次用“泥巴”摸你黑来进行狂欢,在这样一个快速消费时代,带着佤族特色及神秘的节日应运而生,别具一格的形式很容易成为媒体捕捉的焦点,又因为是民族地区,很快的就覆盖蔓延到全国乃至世界。

4.3 符合大众情趣

节庆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首先要明白节庆主体的概念,也就是说“谁来过这个节”。要把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放在首位,否则这个节在百姓眼中就没有魅力,他们也就自然没有过节的冲动。佤族“摸你黑”节是彻底疯狂的节日,涂抹泥巴表达祝福,参与门槛低,符合了大众的情趣,也满足了游客猎奇探秘的心理。在旅游走势更加多元化,更加重视体验的今天,“摸你黑”也充分抓住了人们有渴望倾心交流,渴望恣意狂欢的诉求,构建了一场狂欢的高峰体验,自然也抓住了游客的心,最典型的就是2010年18900人参与的佤族“摸你黑”节,并同时创造了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世界纪录,与此形成良性的广告效应。

5 对沧源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自2004年,沧源推出佤族“摸你黑”节重点发展旅游业以来,沧源县的旅游人次和收入都呈现了倍数增长,结合统计数据列表(表2),可以清晰地看到佤族“摸你黑”节的举办对沧源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为此,“摸你黑”节还写入了沧源佤族自治县的自治条例,《沧源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第三十条写到:“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充分利用沧源崖画、广允佛寺等民族文化资源和崖画谷、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资源,采取举办佤族司岗里狂欢节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具有佤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

表2 沧源县1997~2014年旅游统计

6 对沧源佤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沧源县是承载佤族“摸你黑”节这一魅力节日的不二土壤,由于其是中国最大的佤族自治县,佤族人口占据了85.1%,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同时又毗邻缅甸,辐射东南亚,是一块融合了佤族文化与神秘边境特色的热土。

在沧源,每年的5月1日至4日都会举办“摸你黑”节,该节日创办于2004年,属于新兴节庆,每年的节日举办期间,吸引的国内外游客逐年增加,形成一股热潮,每年“摸你黑”节期间,佤族特色的图书、音像制品、食品、饰品等旅游商品都受到了游客的追捧,对推动佤文化的传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所以说,“摸你黑”节是佤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母体”,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内涵,是佤族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1]艾兵有.佤族伦理道德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81;191~192.

[2]陈国庆.中国佤族[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310~311.

[3]陈开心,李 进.感受激情“摸你黑”[J].云南档案,2007(2):32~33.

[4]董 明.5月的一路狂欢[J].今日民航,2011(5):64.

[5]胡元骏.走进阿佤的村村寨寨[J].东方养生,2012(7):70~73.

[6]李 莲.佤族节庆文化的特征[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2:1~4.

[7]林圭珠.中国最多彩的民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21.

[8]秋 浦.鬼和“鬼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123.

[9]索 拉.“摸你黑”:阿佤人的狂欢节[N].中国民族报,2005-6-3(9).

[10]田开政.关于“中国佤族司岗里狂欢节的论谈”[J].佤山文化,2008(1):31~32.

[11]王文光,龙晓燕.云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概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390.

[12]王学兵.浅说佤族与狂欢节[J].佤山文化,2004(2):43~44.

[13]魏德明.佤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14]许文舟.感受沧源“摸你黑”[J].西部大开发,2008(9):65.

[15]赵中山.佤族“司岗里”狂欢节的由来[J].佤山文化,2008(2):43~44.

[16]郑 茜.“摸你黑”[J].中国民族,2009(1):114~115.

[17]郑 茜.微博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J].中国民族报,2011-1-7(11).

[18]朱 大,苏 颖.“摸你黑”阳光下的黑色狂欢[J].文明视野,2006(8):20~21.

猜你喜欢

佤族狂欢节民族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蔬菜狂欢节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巴西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动物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