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林县长湖镇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17毕红明

绿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石林林业森林

毕红明

(云南省石林县长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组,云南 石林652203)

1 引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改善生态的第一要务,因此,林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林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使林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更加突出,已成为林业的第一属性。因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对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带动地方社会经济有着深远的意义。

2 石林县长湖镇森林资源概况

长湖镇位于石林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6km,总人口16743人,辖10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6%,是典型的彝族集居地。玉米、小麦、薯类是农村粮食与经济的主要来源。由于工商业欠发达,烤烟是全镇的财政支柱,属典型的山区乡镇。境内贯穿昆河一级公路和九石阿旅游专线,也是相邻路西弥勒县过往省城的必经之地,闻名遐迩的石林景区之一长湖景点就在镇政府驻地。

据2007年2月完成的石林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长湖镇国土总面积29962hm2,其中林业用地17502.9hm2,占国土总面积的 58.42%,非林业用 地12459.1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1.58%。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1849.6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7.7%,疏林地1265.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23%,灌木林地4087.2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3.35%,未成林造林地30.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17%,宜林荒山266.7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5%。全镇森林覆盖率49.59%,活林木蓄积528270m3,全县林木绿化率为58.13%。

在分类经营中:生态公益林15709.1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9.75%,商品林1793.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0.25%,石林风景保护区14861.7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4.9%。

境内植被共有8个类型,11个群丛,主要有滇青冈林、高山栲林、铁橡栎木、锥莲栎木、云南松、冲天柏林、刺柏林、华山松。

3 长湖镇林业发展现状

全镇领导干部对林业发展十分重视,大力宣传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干部积极带头创办样板林建设,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造林热情。据调查资料显示,长湖镇林木绿化率高达70.83%,远远高于全县45.13%,居全县第一位。长湖镇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5927hm2,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5099hm2,市级生态公益林建设2430hm2,设置专职管护人员68人。石林“申遗”的成功,为长湖镇生态加速建设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为加速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林权制度改革方面,2007年长湖镇率先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责、权、利,最大限度地解放林业发展生产力,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林业管理队伍方面,长湖镇打造了一支年轻的高素质基层林业队伍。现有工作人员中,大专学历1人,专科学历2人,中专学历2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工人1人,能行使林业行政执法资格的5人,下辖农村林业辅导员10人,森林病虫害测报员2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巡山管护员68人,员工平均年龄40岁。

4 存在的问题

4.1 林业建设投资不足

长湖镇全境属山区乡镇,且为彝寨集居地,由于历史和风俗的原因,虽有山多林广的优势,但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思想观念陈旧。据2006年底报表统计,全镇人均收入为876元,财政收入为543万元,仅能维持正常的生计,对林业上的资金投入几乎为零。资金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4.2 林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恶化

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实施,长湖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全镇生态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尤其是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水域、村镇面山改变不大。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擅自开垦林地、毁林开荒和盗伐滥伐林木屡禁不止,虽然努力组织打击,但效果不佳。乱采乱挖侵占林地已难以控制,由于涉及国土、环保、水务、矿产和林业等多个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虽然短期内企业效益有一定的体现,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石漠化等严重后果尚未引起各部门和政府的重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和自然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边治理、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林业工作的成效难以显现。

4.3 森林资源基础差、自控能力弱,森林灾害加剧

全镇森林覆盖率49.59%,高于全县森林覆盖率39.24%的水平,但以云南松为主的针叶林占绝对优势,且纯林多,混交林少,这种森林植被结构类型抗逆性差,抵御自然灾害和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弱,易导致小蠹虫、松毛虫等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生态系统脆弱,导致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减弱。森林火灾的防范虽然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超常规的措施,火灾次数有了明显下降,但因长河镇属纯农业乡镇,农事野外用火频繁,森林火灾仍无法杜绝,加之气候变化和森林控灾能力的降低,随着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林区、景区的旅游人员和施工外来人员日趋增多,火源管理难度加大,受害程度和灾害损失呈上升之势。

4.4 缺乏科学规划,节能改造能源建设速度缓慢

从林业规划看,一是有的造林项目实施前缺乏科学的规划,造林地盲目追求集中连片,造林树种选择存在随意性,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某些项目中没有很好的运用;二是全镇总体建设规划前瞻性不足,随意性大。

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16743人5026户,农业人口13884人4628户。2007年6月统计显示节能改造、沼气建设等新型节能建设为150户,仅占农业户的3.4%,且仅分布于阿着底村,其他30个自然村户的平常燃料仍取之于山中林木,据2006年12月统计每年每户所需燃料活林木5t,折合活立木蓄积5m3。

4.5 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滞后

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陈旧、僵化、呆板,缺乏活力,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观念中基本上忽略了森林的生物学特性和可再生特性,缺乏动态的森林生态平衡观和科学经营理念。而且林业决策管理中“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思想仍较普遍,林业项目框上加套、套上加绳,禁锢了林业工作者和林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之林业周期长、见效慢的固有特性,难以吸引和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加入林业建设,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快速发展。

5 对策与建议

长湖镇的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善未得到根本扭转,林业自身的落后面貌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所以,林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要求十分紧迫。

5.1 加大林业投资力度

政府要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样才能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着力于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除了政府投资以外,要努力吸引社会资金,推动长湖镇林业建设的步伐。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筹集资金,长湖镇要丰富林业资金构成,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建设与保护资金,用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支出;②林业支撑与保障类资金,主要用于林木种苗、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科技及信息化建设;③林业产业发展类资金,主要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各类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及花卉产业投资;④林业民生工程类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及林业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

5.2 健全法制、加强执法力度

把林业建设和发展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上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各项法制逐步建立和健全,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和林下动植物保护等基本形成有效的工作管理体系。并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人们造林、护林积极性和主动性。

5.3 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报和联防公约制度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也是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长远之策。

目前,森林危害最突出的虫害是松毛虫和小蠹虫。松毛虫每年发生一代,多年来一直采用化学药物防治,虽防治效果显著,但同时毒杀了大量的天敌,存活下来的松毛虫也产生抗药性,来年在一些地块大量繁殖,危害加重,增加了防治难度和成本。所以应建立预报监测,齐抓共管的联防机制,应用生物、林业、物理、化学综合防治的措施和方法,保护天敌,提高森林抗自然灾害能力。

近年来采用药物熏蒸,钻孔注射药物法,剥皮包药法等,效果明显但成本太高,经济不堪重负。应研究掌握小蠹虫的生活史及其活动和发害规律,在小蠹虫梢转杆,杆转梢时期进行药物喷洒,在产卵时期进行蠹害枯死木清理,枝和杆集中堆放药物熏蒸或焚烧。

5.4 科学规划,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力度

生物多样性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既是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超前研究又是迫切的现实需要。然而保护区域均在欠经济发达的山区农村,更多山区村民的生计还在依赖于山林,财政连年吃紧,没有财力保护,为此要以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抓住治理长湖、核心区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国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实施必须加紧对保护区和公益林区范围的宣传和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长湖镇应依托新农村建设,加紧制定农村能源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快农村能源建设速度,大幅度缩减农村薪材的需要量。严格控制民用限额采伐量,加大林政执法力度,降低林木无谓损耗。

5.5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长湖镇在石林风景保护区生态公益林面积占绝大部分、商品林较少的情况下,对保护区和公益林区要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丰富的特点,集中连片以短期招租或承包的方式,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进行林下资源松香、野生菌类、松子、兰草等多种经营利用。对商品林区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手搞活林地经营权,进行农林蓄复合模式经营,大力培育出一批有规模上档次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林产品,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减轻财政压力,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6 结语

长湖镇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举全镇之力,加速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1]袁 娜,王 静.林业规划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园艺,2015(1).

[2]陈 炎.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分析[J].绿色科技,2015(1).

[3]矣桂英.浅析森林可持续发展问题[J].林业建设,2011(3).

[4]林明春.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4(8).

猜你喜欢

石林林业森林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松桃红石林
黄河石林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