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
2015-04-16余红兵文彤黄琛
余红兵,文彤,黄琛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1 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设有园林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50多所,大部分是农林院校的农科背景“园林”专业,但以工科为背景设置“风景园林”专业的学校为数不多,且风景园林专业是新世纪教育部首批增设的一个新的专业,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新增的专业于2006年首批获准招生,这意味着停止了9年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的教育又进入了一个全面恢复和全新发展的局面。2010年,湖南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新增专业也获准招生,学制 4年,授予工学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校自身的办学实力和办学优势,但作为新建不久的本科院校,怎样定位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问题。因此,深入研究适合我们自身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将针对当前市场与社会的新需求,充分发挥湖南地方资源优势、学校办学优势和依托自身院校的学科群,对我校以工科为背景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切实保证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体现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借鉴与建议。
2 湖南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湖南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存在的问题
(1)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还不完善,具体表现为课程教学、践教学体系还不完善,基础课程课时量过大,导致专业课程学时受到压缩,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一些课程偏重理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较少,甚至某些课程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突出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选修课也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综合性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
(2)同时,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较弱,产学研结合欠缺的现象,其风景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问题突出;师资队伍建设也缺乏有效的培养与激励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而导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也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3)产学研合作建设教育资源不够,没有全面启动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就业基地、科研基地工作,没有实现订单式培养人才。
(4)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人文和艺术教育薄弱;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再有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较少,很难做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2.2 主要措施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风景园林专业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建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培训的有效机制,对参加实践能力培养培训的教师,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培训的积极性;加大培养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拓展教师专业任职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培养途径。
(3)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完善教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增加实践课程和课时比例,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4)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积极探索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专业培养人才的新路子,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培养人才、共建就业基地等工作。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出台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政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 湖南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风景园林系风景园林教研室教师召开专门的教学研讨会议,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不同层面的讨论,初步形成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体系。
3.1 专业名称:风景园林
专业英文名:Landscape Architecture
学科门类:工学
3.2 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风景园林学、建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管理、景观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和管理、景观资源保护、城市管理等部门从事风景园林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3 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特色课程
主干学科为风景园林学、建筑学;主要课程有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工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中外园林史、美术、园林树木学等;特色课程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
3.4 学制与学位
四年制、工学学士
3.5 主要实践性环节与专业实验
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美术实习、测量实习、园林认识和树木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专业实验有植物生物学、建筑材料、园林树木学等
3.6 毕业学分要求和总学时分布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最低学分为182学分,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合格。理论教学共102学分,占总学分56%,共1632学时,占总学时39%;实践教学共80学分,占总学分 44%,共 2560学时,占总学时61%。各类实习,28周,27学分。各类设计20周,20学分。各类实验144学时,4.5学分。能力学分,98学分。基本技能学分:33学分。专业能力学分:65学分。
4 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特点
4.1 突出地方本科工科院校的特色
湖南城市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工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作为新专业依托自身院校的学科群,充分发挥湖南地方资源优势和学校办学优势。本专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大中小城市,以符合国家和湖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上重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管理、景观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和管理、景观资源保护、城市管理等部门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则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为重点和特色。
4.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风景园林专业新版教学计划鲜明地提出了风景园林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在突出学校城市特色,优化利用教育资源,拓宽专业培养口径并适应市场需要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和风景园林施工管理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能设计、懂施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根据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特色。
4.3 课程设置的优化
通过每年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了应用性较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人文素质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构成。课程设置符合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指导委员会对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有关要求,已涵盖了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领域: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等多个领域。教学环节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合理,在保证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具备专业所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拓宽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知识面。该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开设了全校公共选修课、网络通识课程等40多门。
4.4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4.1 完善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支撑。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多层次实践性教学体系:感性认知→理性认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主要包括公共实践+各类实习+主干设计课程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课外第二课堂等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产学研的互动和实验创新”,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和创新人格的完整构建。
4.4.2 统筹与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围绕学生的基本技能、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统筹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实践教学环节的几个阶段,包括专业认知实践阶段、专业综合实践阶段、专业顶岗与毕业实习阶段,构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
在专业认知实践阶段环节我们设置了园林认识和树木学实习、美术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践阶段就是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从感观认知到其规律性的认识与掌握,在这个环节,我们主要设置理论课的课内实践环节;专业顶岗与毕业实习阶段主要通过学生应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设置了《美术》、《园林设计初步》、《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课程设计和顶岗、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4.5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新教学计划中突出了“第二课堂”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针对原来课程体系中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的延伸、知识补充和完善、自学能力锻炼的场所、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形成了素质教育的新阵地。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湖南城市学院组织在全校开展人文素质和科学教育的主题讲座活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每年组织聘请校外专家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几场“学术讲座”,传授最新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务处组织校内博士和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为学生讲座,反响良好;第二、毕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前了解行业现状的重要平台;第三、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和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补充。
[1]张涛,段大娟,杨建民等.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100-104.
[2]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5.
[3]卢山,胡绍庆,陈波等.工科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现代园林,2009(1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