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支撑下的中国新型化城镇发展研究
2015-04-16钟健
钟 健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福州 350001)
引 言
智慧城市(smart city)建设已成为一种潮流,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使得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和76%的地级以上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城市总数超过260座。我国城市发展经历了“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到“智慧城市”这样的衍变历程。其中,智慧城市阶段更加突出城市的“智慧”特征:一方面,管理者通过运用各类新兴技术手段来满足城市内日益丰富的应用类型;另一方面,城市内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乃至各城市之间将被有效贯通,通过数据的智慧化分析、信息整合和数据挖掘,能够更好的满足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以及政府服务等方面的业务需求。
1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石,是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中国新型城镇化具备如下五个基本特征:第一,新产业。中国未来产业重点优化布局包括战略新兴产业(包括信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海洋产业等,是城市集约化、高效化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第二,新环境。为应对中国各城市普遍存在的水资源和土壤污染、雾霾天气、旱涝和地质灾害等环境问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环保手段,提供环境治理和预防措施,是城市绿色生态文明的体现。第三,新模式。创新型建设模式改变了以往粗放式建设模式,资金来源多样化,模式多元化,各行业民间资本广泛参与,规范透明,共建共赢,是城市生命力的体现。第四,新生活。政府以及市场主体(如私立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提供的惠民、便民类社会服务,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云端服务,是城市人文精神和精神需求的体现。第五,新服务。服务型政府为城乡居民、企业提供生活和生产的便利服务;以及通过开放、共享政府数据等手段,实现政府部门内部之间的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是城市智慧的体现。
2 中国新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道路。城镇化是实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目标的核心,是紧密联系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纽带。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新型城镇化”,其面临着五大挑战:第一,改造升级的挑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等方面的挑战。第二,监测治理的挑战。水资源和土壤污染、雾霾天气、旱涝和地质自然灾害等环境治理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挑战。第三,政府转型的挑战。在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打破部门壁垒,信息共享,以及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挑战。第四,惠民利民的挑战。由于民生需求日益多元化,城市管理面临惠民基础设施的部署和监管不足、互相渠道不顺畅、食品溯源需求激增,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日益扩大的挑战。第五,重模仿,轻创新。探索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构建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的挑战;缺乏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等方面的挑战。
3 智慧城市的定义及内涵
“智慧城市”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可能是经济圈、城邦、城区、乡镇、城市或者一个城市圈。”其中“智慧”主要表现在,使用一系列专有的技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提供更具潜力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灵活敏捷的城市治理手段,获取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中国智慧城市经历了数字城市、无线城市两代雏形阶段,由于体制和技术的双重因素,形成垂直化、条块化强,扁平化、融合化弱的特点。而智慧城市阶段展现出了“系统中的系统”的特质,着力贯通城市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城市之间核心系统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各种智慧化手段来实现产业升级、高效管理和民生保障的城市发展愿景。
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要“顺应新理念新趋势”,通过“提高智能化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规划》也详细列明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六个方向,简称为“六化”: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面对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类挑战,中国的城市管理者应当在国务院关于智慧城市建设“六化”的指引下,全面开展“新产业”、“新环境”、“新模式”、“新生活”和“新服务”的建设。
4 智慧城市所要应对的挑战因素分析
(1)产业因素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重点强调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中国城市在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以应对既定经济转型目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城市必须从根本上认真审视和评估经济发展战略,利用充分的信息互通和共享,挖掘新的服务,分析确定优先改善领域,通过兴建智慧产业园实现产业规模效应,并致力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吸引投资,帮助推动城市产业机构的转型,提升持续发展水平。
(2)环境因素
环境可持续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主题。除了采取环境保护、污染预防等措施之外,城市建设需要实现全新的价值主张和收益。有远见的城市纷纷开始运用绿色能源,建设绿色建筑、花园园区,优化布局高端产业,通过各种方式节能减排,建立更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能源管理、环境监控,有效保护环境。智慧水务通过采用监控和管理技术以及预测分析方法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智慧能源通过监控电网和最终用户的能源使用量,分析客户的使用情况,并优化网络。
(3)新模式因素
国民收入倍增目标仍然是中国未来10年的首要任务,需要保持可持续的增长,重点是保增长,促转型。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投资、出口、消费曾经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如今出口乏力,投资效率低,内需不足,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挑战。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带动产业升级,不断优化、完善市场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模式将呈现多元化、定制化趋势,将取代在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发展阶段以政府为主导的建设模式,通过特许权经营、公私合营、企业主导建设运营、电信运营商主导建设运营等多种模式,共同建设智慧城市。
(4)新生活因素
中国城市虽然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就,但就城市生活综合质量水平而言,与世界发达国家仍有显著差距。目前城市中存在着一些民生问题,像“交通拥堵”问题、“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人才地域分布失衡”问题等,城市的发展需要在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层面提升市民服务,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市民服务,改善城市生活质量。通过智慧养老的健康与养老两个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化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政府、医疗机构、服务商、个人、家庭连接起来,从而带动整个养老和健康产业。通过智慧人才和智慧校园解决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并实现人才供求双方对接。
(5)新服务因素
和谐城市不仅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进入加速成长期,城市价值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人口增长与大城市病日益蔓延,公共安全隐患,环境污染与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凸现,城市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而且严重制约着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加强政府管理,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运营指挥中心解决方案通过物联化、互联化以及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感知城市全貌,改善城市安全、维稳环境,打造和谐城市的典范。智慧的交通采用实时流量预测和动态收费而降低拥堵率以及连锁后果,同时对相关的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
5 解决方案
(1)融合中外智慧,做好特色顶层设计
首先构建合理的整体规划,然后分阶段逐步推进项目建设。在开展顶层规划的过程中,政府要将各管理部门的业务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数据的统一采集、分析和整合,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地推送和运营,构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规划管理信息化。要认清所在城市的发展定位,正视智慧城市建设的复杂性,通过合理引入大数据分析以及顶层设计分析模型和工具来规划未来发展路径,通过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构建充满活力的产业链,形成“政、产、学、商、研、用”六位一体的生态体系,从而逐步形成独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培育出城市的领袖气质。
(2)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提升城市竞争力利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重新构建必备的系统,通过科技增强城市管理和创新,通过技术改变传统服务模式,以运营带动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通过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务等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在应急保障、市场监管、环境监管等社会治理领域加强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通过社交网络、移动互联来运营和推送有价值的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从而形成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城市智慧化。
(3)构筑合作创新模式,打造“五赢”生态系统
当前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多数项目是政府投资(全部或部分),由政府控股公司进行运营(少数由第三方公司控股运营),也有少数项目采用BOT(建设-运营-转移)、BT(建设-转移)、PPP(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合作)等模式建设。由于当前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及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各城市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智慧城市的模式多元化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第一,资金来源多元化,包括电信运营商、国内IT厂商、国外IT厂商、各类投资机构都投入项目的建设资金;第二,产业分工多元化,政府的前期资金投入逐渐减少,但是运营服务的专业性进一步提升;第三,赢利模式多元化,大型互联网公司将介入智慧城市的建设,特别是云平台及后期市场化的运营服务,把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创新性的引入智慧城市运营。基于上述特点,城市管理者应当进一步加强产业引导,合理采纳创新性的建设模式,以开放的姿态推进打造智慧城市商业生态系统,以合作创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培育新型业态,实现产业发展现代化,塑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生态系统的若干厂商共同参与合作才能建设好。当前,在典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主要有五类参与者:专业设备厂商、电信运营商、IT厂商(包括IT硬件和软件厂商、IT服务商、互联网厂商)、科技地产商、各类投资机构。随着创新型商业模式的广泛应用,这五类参与者正在扩大彼此间合作的机会,建立起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具体合作模式主要包含如下三类:第一,基于具体项目的战略合作;第二,外资厂商投资参股IT厂商或者成立合资公司;第三,本土大型系统集成商以整体解决方案形式聚合包括外资厂商、投融资机构和地产商等多方参与建设和后期运营服务。
6 结论
随着国家、地方、行业层面对于智慧城市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将趋于有序发展状态,市场生态系统将逐渐成形,各类厂商应认清自身定位,携手合作,共同挖掘智慧城市商机。智慧城市建设应突破传统的信息化意识形态,深刻理解“系统中的系统”,把握好“顶层设计、新兴技术手段、创新模式”三个重点环节,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建设经验,量身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整合、优化解决方案,培育城市的领袖气质、弹性和生命力。以顶层设计来确立城市定位和规划未来发展蓝图,以新兴技术来完善城市内富有弹性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以创新模式来营造城市的共赢、和谐的发展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的差异化竞争力。
[1]Rowley J.Making sense of the quality maze:Perspectives for pub-lic and academic libraries[J].Library Management,2005,26(8/10):508-518.
[2]Griffiths J R,Fisher S.A quality management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of digital library services[EB/OL].2012-05-15].http://www.sztaki.hu/conferences/deval/presentations/griffiths.ppt.
[3]Brophy P.Measuring library performance: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M].London:Facet Publishing,2006:242.
[4]Pors NO.Management tools,organis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An explorative study[J].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Metrics,2008,9(2):138-152.
[5]中国智慧城市网:欧盟的智慧城市战略和实践.[EB/OL].(2012-7-14).
[6]张永民.智慧中国 关键技术的研究(上)[J].中国信息界,2012(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