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断乳仔猪水肿病的诊疗
2015-04-16叶伟黄延招福建省南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362300
叶伟 黄延招 福建省南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362300
一起断乳仔猪水肿病的诊疗
叶伟黄延招福建省南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362300
2012年7月,南安市一规模养猪场断乳仔猪突然发病。现场通过临床观察、剖检病死猪和实验室病原菌培养诊断为猪水肿病,并进行了对应防治。
猪水肿病胃肠失调断乳仔猪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失调,一般认为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是断乳前后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肠毒血症。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病死率较高,给仔猪培育造成较大的损失。
1 发病情况
某规模养猪场存栏能繁母猪约380头,哺乳仔猪约650头,保育猪约630头,中大猪约2 400头,该场主要免疫接种猪O型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疫苗等。2012年7月下旬,产房中刚断乳仔猪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体温正常或稍偏高,行走不稳,神经症状,突然死亡等,零星散发,一窝只有2~3头仔猪发病,且多是身强体壮的健康仔猪,至求医时已有5头断乳仔猪死亡。
2 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
2.1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患猪无目的走动或转圈,盲目乱冲,有的患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十分敏感,触之惊叫,突然倒地,四肢乱划,似游泳状,口流泡沫,且头颈部明显变“胖”。
2.2剖检病变对病死猪只进行剖检,主要变化为水肿,具体表现为:切开头部水肿处呈灰白色胶冻状,并流出少量黄白色液体;胃显著水肿,切开呈胶冻样,且流出黄白色液体,胃底黏膜出血;肠系膜水肿也很明显,整个呈胶冻状,切开流出黄白色液体,肠道黏膜红肿;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并伴有轻微出血;胸腔、腹腔内积聚淡黄色液体等。
3 实验室检查
取病死仔猪肠黏膜组织,按无菌要求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于36℃恒温培养12 h,观察到大量形态一致的细菌。挑取1~2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和鲜血琼脂培养基,置于36℃温箱内培养24 h,观察产气情况。结果乳糖发酵管产气,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在鲜血琼脂上有明显的溶血现象。判断病变组织含有溶血性大肠杆菌。
4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该病为猪水肿病。
5 防治
5.1隔离患猪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把发病猪挑出集中在隔离舍进行饲养,避免扩散。
5.2全面消毒彻底清扫猪舍卫生,用火焰喷灯喷射地面和墙面,再用百毒杀喷雾消毒,连续3 d。重点对料槽、水槽进行消毒,用1%NaOH溶液洗刷,再用清水冲洗。
5.3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突然断乳,保持断乳仔猪网上培育模式,待仔猪适应独立生活后再转栏;避免突然更换饲料;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重,增喂维生素丰富的饲料;转群前,可在饮水中加抗应激剂如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尽量减少应激。
5.4治疗(1)每头病仔猪一次性肌肉注射链霉素20 mg,维生素B12120 mg,连用2 d。(2)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 mg氯丙嗪。
6 原因分析与讨论
1)关于该病的发生,一般认为与过敏反应和应激因素有关,而刚断乳仔猪由于饲料和环境的急剧改变,管理不善,圈舍卫生条件差;或因为突然断乳,或因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平衡,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发病。因此,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保温换气,及时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防止应激产生,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2)仔猪断乳后,饲喂的教辅料多为精饲料,精饲料可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使溶血性大肠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诱发该病。因此,在选择教辅料时,应尽量选择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饲料,避免因精饲料过多而引起发病。
3)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传递是通过小肠吸收母乳而获得,断乳前后的仔猪发病,与仔猪特异性抗体减少或消失有关。据研究发现,出生后发生黄痢而康复的仔猪,一般不再发生该病。因此,养殖户应该根据仔猪生长情况决定断乳时间,切不可一刀切,导致断乳仔猪因母源抗体突然减少而发生该病。
4)有研究者曾用发病猪肠内容物上清液反喂给其他发病猪,结果发现对发病猪群有一定的保护力。但是,由于肠道细菌群落关系复杂,加上发病猪菌落严重失衡,因此养殖户切不可盲目使用,应在咨询兽医师后谨慎使用。
5)有学者试用由3~4种常见O抗原的野毒菌株制成多价灭活油菌苗用于预防该病,据报道,在20多万头份应用中,对仔猪水肿病的保护率达到95%以上,收到了降低仔猪发病的较好效果。目前市场已有出售,如养殖场该病发生较严重,可接种此疫苗,以减少损失。
6)该病与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区别:营养不良性水肿病程长,且多是整窝发病,结膜贫血、黄染,一般无神经症状,尸体消瘦,皮下及体内脂肪呈胶冻样水肿,实质器官呈营养不良性变性;而水肿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较高,但一窝中往往只有几头零星发病,且多集中于身强体壮仔猪身上,表现出神经症状,水肿症状见于全身,包括淋巴结,以胃壁及肠系膜水肿最为典型。因此,临床诊治中要先鉴别这2种水肿性质的疾病,再进行治疗。
7)由于猪水肿病发病急,病程短,因此缺乏一种有效的特异疗法,一般采取综合疗法,但治疗效果一般。因此,防治该病的重点就是加强对断乳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养殖户主可借鉴上面所述各种病因,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尽量减少该病发生。
B
1003-4331(2015)05-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