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笑”在李白

2015-04-16魏耕原

关键词:谈笑李白

魏耕原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盛唐三大诗人,李白以“笑”展示自己的世界,杜甫以“哭”忧患着整个社会与人生,王维不会大悲大泣,也不会爽朗大笑,而是不哭不笑静观默察人生与自然。笑,大笑,谈笑构铸了李白的人格与风格,使之成为昂扬自信的人格范型,也成为浪漫人生的一道最亮眼的生命火花。

一、笑是李白的生命活力

李白诗九百多首,“笑”字用了200 多次,频率之高不仅在盛唐,恐怕在中国诗史上也最为突出。“笑”虽招惹人,然亦很为平常习见,所以向来未引起论者的注意。人们觉得李白总是兴高采烈,杜甫总是忧忧愁愁。其实李白笑了一生,自信雄视了一生。笑在李白,笑在李白一生行止中,而在他诗文里也留下了闪耀光彩的形态各异的笑。

笑是李白展示风采与人格的方式,是人生价值的自信,是个性的恣意尽情地渲泻。从早年起,就绽放出烂漫而无所拘束的风采。当李白在二十多岁以后,赶上了开元时代的到来,开放而有为的时代思潮,英雄与事业,高士与理想,侠客与浪漫,辅弼天子与海县清一,奋其智能与管晏之谈,事君道成与功成身退,斑驳灿烂的种种理想与情怀便交织在年轻的李白胸中,他自视为雄姿壮观的大鹏,要展翅高飞,上摩苍穹,下覆人寰。要做着“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的事业。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人生价值的极致,他把英雄、帝王之术、高士、侠客、纵横家、神仙家的诸种情怀凝结为一,处处留下了高朗、自信、爽快、豪迈的笑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李白早年作于安陆的《上安州李长史书》一落笔便自称“白,嵚崎历落可笑人也”,语出《世说新语·客止》与《晋书·桓彝传》,即谓卓出磊落,让人羡慕的人。这还是向人致歉的信,便如此自命不凡,英气逼人。《上安州裴长史书》同样在开头即言:“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笑,以明其心。”他以天才英丽的风采,平交王侯豪贵,以“谈笑”的方式自荐。就是后来玄宗接见,大概亦是以如此“可笑”的风采而使玄宗不觉忘其尊而降辇步迎。李白到处寻求一鸣惊人、一举高飞的机会,他用激昂青云的信心,扬眉吐气的精神,走向人生,处处散发爽朗的笑声。

李白诗中的笑声,最早当从《登峨眉山》发出:“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傥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要以“凌白日”的欢笑结束尘世的“欢笑”。神仙不会哭,只会笑,这是求仙的笑。《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隐居惬意的笑,隐居对他来说是一种自由的向往,也是寻求政治机遇的一种间歇。《襄阳歌》则写了饮酒的笑,先是醉卧花下,招惹襄阳小儿拦街拍手笑唱,“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如泥”;李白的笑则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在笑声中李白为自己描绘了一幅醉酒图,儿童好奇的哄笑,他骑在骏马上惬意的笑。如此饮酒的笑,是有感于“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的功名富贵不永和世事无常的体认上,所以这里的笑无异于是一种“哭”,正如此诗所说见羊祜碑,而“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不哀不哭中实际包括着哀哭。《江上吟》的作意与之相同:“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尊贵的楚王如过眼烟云,屈原的辞赋却如日月经天一样永恒,李白也相信自己诗作传之永久,“笑傲”显示了这种自信,这是诗人的笑。李白的笑犹如他的思想,同样色彩斑斓。

李白诗中还以“大笑”畅发情怀。《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多沽新丰醁,满载剡溪船。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此是朋友间的放怀大笑。天宝元年(742)李白终于如愿以偿受到玄宗的召请,《南陵别儿童入京》抒发了无限的兴奋:“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烹鸡酌酒,高歌起舞,儿女嬉笑牵衣,一片欢乐气氛。虽然机会来得不早,但毕竟是光辉照人。他要扬眉吐气,要“仰天大笑”,高唱“我辈岂是蓬蒿人”,“著鞭跨马”奔京华。得意的兴奋,欢快的笑声醺透了每个字眼。还用“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使笑声增添了不少戏剧气氛,使他傲岸的一往无前个性更为呈露。不仅得意大笑,失意亦大笑。两年后被赐金还山,《行路难》说:“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遭人嘲笑嫉妒。然仰慕李白的任华《杂言寄李白》说:“有敕放君却归隐沦处,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诸侯交迓驰朱轮。”李白被放得到的只是嘲笑,而任华的“高歌大笑出关去”只能是夸张,然而他相信李白“未尝一日低颜色”。李白的诗也说明了这种“高歌大笑”也未尝不包涵一定的真实,《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说他“大笑上青山”,而且“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似乎尚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价值观,故放逐后依然“大笑”。《献从叔当涂宰阳冰》称美叔父“杰出圣代英”,并言:“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李阳冰是盛唐大篆书家,也是轩昂傲岸人物,曾自言:“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嘉、蔡邕不足言也。”[1]李白诗是对叔父的写照,但“大笑喧雷霆”的风采,未尝没有李白的影子。

李白有很浓的纵横家思想,鲁仲连是他挥之不去的情结,“谈笑”的风采也常见于诗中。《奔亡道中》其三:“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在安史乱中,他向往鲁仲连谈笑间却退秦军。在《永王东巡歌》其二又说:“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尽管他的政治选择与时局的判断并不高明,但旺盛参政热情的迸发,见之于诗中则表现为倜傥不群的风格与飘逸的人生风范。《赠友人》其三说:“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时人列五鼎,谈笑期一掷。”言世局纷乱,朝廷冀得大贤,自信时来运转后可以勘定天下,如主父偃辈列鼎而食,如刘裕辈一掷百万。这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抱负的一再展现,“谈笑”几乎成了他建功立业的代名词。

李白诗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笑”,处处体现豪迈不羁独立不群的人格,展现了他昂首天外的风采!《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赖坐此石,长垂严陵钓。”在日光沐浴之中举杯向天,开怀大笑,这是一尊自由人格的雕塑,就像严子陵一样没有任何拘束!《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发端开口即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是狂人般的嘲笑,笑孔丘栖遑奔波。气度如此,只有杜甫《醉时歌》的“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稍可比肩。《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说自己待诏翰林:“我昔钓白龙……谈笑游轩皇。献纳少成事,归休辞建章。十年罢西笑,览镜如秋霜。”“谈笑”与“西笑”是对翰林两年的概括,其中有自负也有俯仰随人的不悦。《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送人还京,想到长安:“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又用“一笑”表示了对富贵的轻蔑。《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同样因送人赴京而滋发对长安之感慨:“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长安对他始终有着巨大的诱惑,“向西”一“笑”之中包涵多少期望!《以诗代书答元丹丘》说接到朋友来信:“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这是道友酒朋之间充满温情的笑,笑得又是何等开心!《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的“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李白访友误落荒草沟中,及至入门见友,且发一笑,“君执我臂,问我为谁而辛苦若是乎”(朱谏语)。这是朋友间的玩笑,莫逆于心,相见反似不相识,把喜慰之情写得兴致勃勃。

李白诗中还记录了在不同场合的种种笑声,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三:“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以贾谊贬长沙喻贾至,以后汉李膺字元礼比拟李晔,又以郭林宗与李膺同舟,送者望之以为神仙,来喻他们的同舟共游。第三句用了一个笑的典故,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相笑。”这笑不但有李晔、贾至,还有李白自己。想到长安不知有多少眷念,然而茫茫洞庭,何谓西天,未免却有些惆怅。《下途归石门旧居》:“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这是与道友的离别聚合,笔下自然带有仙气。《九日》的“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独笑”之中则不无寂寞,这是对友人的思念。《拟古》其四:“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此为折花赠远,想把自己的愉悦,传笑给对方,使友人见花亦为之一笑。《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此为读书得间,片言会心,废卷一笑。笑之原因在下四句:“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在人与人之关系上,多少有些参透,故能一笑置之。《览镜书怀》:“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这是揽镜自笑,慨叹白发不知来自何时。此诗后四句似对“自笑”下了一注:“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自比商山四皓,自嘲中又掺进了若许自信。《题宛溪馆》的“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他发现了此处也有一种美,要拨正世人的看法,“却笑”表示了见解不同。

李白把自己的理想与性格都付之笑中,有狂笑、大笑、谈笑,有自笑、欲笑、独笑、欢笑,还有忽笑,传笑,却笑,他笑对人生,笑临人寰,笑对未来。他的笑显示了高朗的人格,爽快的个性,飘逸的风范。他的笑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自负与自傲,虽然狂傲而不失其真淳,虽得意而接近人生,有时不免寂寞却不怪癖,所以招人喜爱。他的笑似乎扮演了许多角色,有狂士的笑傲,神仙家的飘逸,也有高士的自信,纵横家的出其不意;还有侠客的英风烈气,道家的神采焕发。他用笑发露种种情怀,其中尤以“仰天大笑出门去”,“举杯向天笑”塑造了昂首天外,挥斥八极的自我形象与精神境界,而彪炳诗史!还有建立在对谢安“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与鲁仲连的“谈笑却三军”的向往上,而爆发的“为君谈笑净胡沙”倜傥不群的英气,使他的诗充斥着健旺蓬勃的朝气,又是那样的感人至深!

二、对世俗之笑的讽刺与拟人之笑

“笑”在李白不仅是抒发情怀的关键词,而且是批判社会种种不平与丑恶现象的利器,冷嘲热讽皆成鞭挞。同时李白一生常常处于大大小小的被人谗忌的漩涡中,也描绘了世俗之人的种种嘴脸,同样用的是“笑”,这和他开朗的大笑往往形成了一种对比。同时也讽刺了一些献谀贡媚的笑。《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八讽刺“道丧无时还”的世风,“扰扰季叶人”,只求“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白首死罗绮,笑歌无时闲”,讽刺对奢侈富贵的肆无忌惮的追求。同题三十三:“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无不展现李白诗讽刺的锋芒,这种等而下之的“笑杀”就极为辛辣。《来日大难》:“蝉翼九五,以求长生。下士大笑,如苍蝇声。”谓视大位如蝉翼之轻,而下愚之贪恋富贵,闻道大笑,如苍蝇嗡嗡声。在鄙夷讽刺中刻画出丑相。《上李邕》自喻己“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大言”与“冷笑”的对立,犹如大鹏与蜩类小虫的对话,对世俗人极尽讽刺。《访道安陆……》:“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昔日万乘坟,今成一科蓬。”下笑世上俗士,不明死后万事皆空的道理。即使昔日皇帝巨冢大坟,今日亦不过蓬草土堆而已,而不如道之永恒。

对于世俗之讥笑,李白常以辛辣讽刺性的批判予以抨击。《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以铺张扬厉浓墨重彩描述自己进入翰林:“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以下则以先前与此后世俗的讥笑作为对比: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以进出翰林的沉浮,抨击了世态之炎凉。得志时讥笑者前来交欢,失意时他们又是一副另外的嘴脸。李白诗的夸张往往不被人理解,《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说:“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如鱼目者的“笑我”与谈笑不得世人理解形成尖锐的对比,淋漓酣畅地抨击了贤愚倒挂、黑白不分的社会现象,对世俗之笑的憎恶鄙夷,到了痛心疾首的地步。李白对这些下士的大笑冷笑讥笑,则报以“下笑”“调笑”,予以强烈的讽刺与嘲笑,同时也体现出李白高迈不群的伉爽人格。

李白诗喜以拟人描写景物,或借拟人化的景物表达种种不便明言的愤慨,或者种种不同观念与心情。花鸟草虫,日月风云都能以“笑”传递出李白的傲岸精神。《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七说:“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把“含笑”得意之桃李与独立萧瑟的青松作一对比,桃李花早落,说明“含笑”只是一时之得意。《天马歌》:“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稜稜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此借天马自喻待诏翰林,回笑紫燕不可并驾齐驱。《待酒不至》:“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这是把山花当做朋友,花之忽放即是开怀畅饮之时。以花之“笑”言其开放,正是诗人心花怒放的外射。《对酒》:“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花儿笑脸相迎,春风桃李都是“旧识”,如若不饮则招春风一笑,他的劝酒词一经拟人,就更显得兴致勃勃。《拟古》其九:“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春风则又成了化解愁闷的知己。《观光丹丘坐巫山屏风》:“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此实为题画诗,画面上“溪花笑日”永久开放,故出之幽默口气而问“何年发”。《咏槿》:“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是说园花不如槿花,而槿花瞬息零落,又不若琼树枝。这里的“笑”同样是拟人化的,指花的怒放。《春怨》则写花与人的“对话”:“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花月无心,能窥能笑,是旁衬也是直接描写居处的寂寞。《自代内赠》:“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用两喻组成对比,常见于曹植诗中。妾似桃与君如月,本很得体。井底与天上之悬殊,为谁开花“向谁笑”的哀怨与寂寞,高高在上的天上月与所不照的井底,构成了多维对比,而又自然天成。

李白的拟人,给无生命的花草风月赋予了特殊的活力,使之能言能语,能欢能笑,“笑”成了拟人化的关键词。杜甫诗也拟人,但用哭用泪很少用笑,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丛菊两开他日泪”,“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泪与愁成了杜甫诗拟人的关键词,而哭与笑在拟人化的选择上成了李杜之分别。李白笑对人生,故花木风月自然也都带了笑意。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是一种会心微笑的体验。花笑鸟语给了他的诗增加了一种活力与生命,始终显得蓬蓬勃勃,充斥着一种不衰竭的朝气。他的花好像只能笑,而很少愁,更不会流泪,这自然是他特有的一种风格。然而未必不是一种自为得意的模式,反复出现于诗中,又不能说不是一种缺失。

三、美女、侠客、仙人的笑

美女、侠客、仙人是李白诗中带有类型化的重要人物,李白描写他们,赞美他们,也刻画了他们种种不同的笑。美女的笑是动人的,好像她们诞生人世,专门为了带来阳光与灿烂;侠客的笑,使丑恶在他们面前颤栗,不平在笑声中崩溃,豪爽痛快是侠士带来的硕果;仙人与哭绝缘,容颜永驻,笑口常开。仙人的笑是飘逸的,给人带来遐想。李白豪迈的笑声与之交织在一起,编制了五光十色的笑的世界。

美丽的女性,是李白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前有一樽酒行》:“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买酒女郎为胡姬,这在李白诗中多次写到,盛唐是个开放的年代,碧眼胡人往往在长安一展风采。“当垆笑春风”——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它给长安增添了异样的风采。李白开阔的胸襟,敏于接受各种外来文化,及时摄取了这一时代的特有镜头,去赞美她们,描写她们。“胡姬貌如花”本来无奇,然而“当垆笑春风”就奇了,她们在春风中粲然一笑,就像鲜花开放,使京华的春光更为耀眼。《少年行》其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貌如花的胡姬的“当垆笑春风”,与“笑入胡姬酒肆中”,相映生辉,显示出京华的活力,充满了欢笑。

江南女性常常是李白描写的对象,李白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笔墨刻画她们歌笑。《采莲曲》:“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荷花好像成了她们的“便面”,不,若是“便面”就做作了,而是最佳的陪衬,笑语于荷花中,这是她们的世界。《越女词》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银铃般的笑声与鲜艳的荷花,融汇成“光景两奇绝”的美丽世界。

对上层社会封闭的女性,李白则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表达她们对自由的向往。《白纻辞》其二:“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动君心,冀君赏,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她们希望得到爱怜,更渴望爱情之自由。《怨歌行》:“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对宫中失宠的女性则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由此他也联想到自己的处境。《玉壶吟》说自己待诏翰林,遭人谗忌,而被放逐:“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显然就借由宫女的不幸也为自己发一浩叹!

唐代是艺术的时代,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诗歌又是诸种艺术的全面反映。李白诗中描写了不少歌女,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倩影。《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是李白集中最长的诗,叙述自己的政治经历与挫折,说到遇赦后的心情:“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侑酒的歌伎,“含笑出帘栊”的亮相,“罗衣舞春风”的风姿,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如此之类的诗,曾遭人讥议。李白好像无所顾忌,他对女性的赞美,都带着一种天真无拘的意味。“全屏笑坐如花人”好像一副美人照,纯净而不邪渎,正因为如此,他写美人往往关联到自己。《感兴》其六:“西国有美女,结楼青云端。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高节不可夺,炯心如凝丹。常恐彩色晚,不为人所观。安得配君子,共乘双飞鸾。”此诗就有李白的影子,“一笑倾城欢”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另一种说法。“高节”二句亦为明心见志之语。这是对曹植《美女篇》的减肥,出之简淡。元人萧士赟说:“此篇寓贤者有所抱负,审所去就,不肯轻易以身许人。复恐老之将至,功业未建,于时无闻。”[2]借女人与花草来写自己,在李白诗中不少。《古风五十九首》中的其四十八“美人出南国”,其二十七“燕赵有秀色”,以及《长相思》《白纻辞三首》等,均属此类。《口号吴王美人半醉》:“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摄取舞后的一个休息镜头,人物的形态与神态描写传神。不置褒贬,微醺半醉,娇弱无力,嫣然一笑,邀宠之意显见。《宫中行乐词》其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蛾。”全从听觉传出宫女花间笑语与竹中歌声,属于侧面写法。李白待诏翰林两年,出入宫禁,这类作品不少,只是为歌舞升平起了点缀作用,在艺术上显示了长于描写女性,唯此而已。

李白尚侠,也常把自己看作侠客。唐代侠风盛行,李白的侠气也是这个时代的风气反映。侠者一诺千金,他们的笑是豪爽的,果决的,无所顾虑的。游侠题材也为诗人所看重,《结客少年场行》的“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可以说是对侠客最为经典的描写,他们的笑带有一种所向无前的英气,代表着民间的一种呼声。《结袜子》所说的“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推行的是英雄主义,这和李白浪漫豪爽精神一拍即合。可贵的是,李白还在碧眼胡人中发现这种尚侠精神。《幽州胡马客歌》说:“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笑”是他们的精神,也是他们的“语言”,赞赏他们“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的精神。特别是此诗还注意到胡人中的女侠:“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这在唐人的游侠诗中颇为少见。《赠武十七谔》:“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乃是要离客,西来欲报恩。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赞赏侠者以行为为语言,歌颂他们豪宕奋发的精神。

仙人的笑是轻松的,没有侠士那么狠重而带有血腥,这是李白特有的想象。李白飘逸的个性除了在自己笑中体现外,同时也在仙人的笑中得到发挥。《短歌行》有感于人生苦短而作游仙之词:“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百年易满,连麻古仙女也两鬓成霜。天公的“大笑亿千场”的永恒,正是对“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的追求。李白诗中的仙女的笑则别具一番风光,《游泰山》其一说:“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他们总是以“含笑”欢迎李白的莅临,这些玉女为游仙诗增加了旖旎婀娜的风采。他不但尔汝草木,且友于神仙。他和神仙的交往,中间没有任何阻隔,起码他是半个神仙——属于“谪仙人”,是有资格飘飘然想得兴高采烈。“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他是以人世间的美女来写仙女,是那么富有人情味!《上元夫人》描写一位有尊号的女仙:“嵯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此既是对《汉武内传》与《茅君传》中的上元夫人的扩写,长发与发型、服饰都来自其中,包括语汇;又好像是看到一尊塑像而展开想象,因为她不说话,只用“眉语”和笑容与诗人交流。“忽然之间,随风飘摇,不知所之,此仙妇人之潇洒也”(清佚名《李诗直解》语),这当然是李白的想象。他“每咏仙人,宛若对语,总以高旷之想怀,言之不自觉而”(同上)。此诗似和他的游仙之作有别,其他游仙诗李白加入神仙行列,相互之间为零距离,而此诗却给人“脉脉不得语”的感觉,然仙人的笑容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八:“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这是赤松子笑容可掬的倒影,而且飘然凌空,乘龙而飞,他自己亦骑白鹿欣然相随。

李白诗中还有各式各样的笑,不断地杂出其间。《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谓其弟“素心爱美酒”,而被“谪官桃源去”,一定会遇到“秦人旧相识,出户笑相迎”,这是用设想的桃花源中轻松的微笑抚慰对方。《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本是题画诗,因属山水画,故末尾想到归隐:“若待成功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功成身退原本是他的最高理想,但画面上的山水太诱惑人,故作反常说法,且跌进一层“桃花笑杀人”,那就太遗憾了。《鸣皋歌送岑徵君》:“笑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都用《战国策》的故事,申包胥哭秦庭而得救兵,鲁仲连义不帝秦,谈笑间退秦兵数十里。这里哭笑对举都置于“沽名矫节以耀世”中,这不过是愤激之言,其实他对鲁仲连“谈笑却三军”还是倾注着不歇止的敬慕。《梁甫吟》的“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这是想象天公雷鸣电闪,是为“天笑”,喻指朝廷的昏暗,喜怒无常,正像《诗经·大雅·荡》的“疾威上帝,其命多辟”那样,对“天公”的兴风起雨表示不满。《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此以滑稽诙谐的东方朔自喻,因调侃朝臣而被放逐,未能沐浴君之恩泽。对世俗时人的谑浪不经“调笑”,这也是李白性格傲岸的一面。在《赠崔侍郎》里他曾把对方视为知己:“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阴。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这是在翰林因“高风摧秀木”以后,向人求援举荐的诗。张仪吐舌本为纵横家在狼狈时尚还自负,用此典意在说明谈笑间有大本领在,只是缺少东山再起之机会。正如《赠潘侍御论钱少阳》所说的“眉如松雪齐四皓,调笑可以安储皇。君能礼此最下士,九州拭目瞻清光”,充满了自信!

综上看来,李白诗里响彻着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笑声,笑声贯穿了李白的一生。笑在李白诗中是最为闪烁光亮的字眼,比起他所喜爱的明月与美酒,在爽朗、高迈、傲岸、自信、乐观、豪爽、透彻上,更为起眼。他用“笑”畅豁自己的胸襟,也用笑讥讽抨击邪恶的事物。用“笑”描绘赞美世间美好的事物,也用笑鄙夷一切平庸与丑恶。他的笑明朗得就像晶莹之月,不含杂质;他的笑就像侠客的豪爽,使人扬眉吐气!他的笑又像仙人般的飘逸,凌凌然有昂首天外举颈八荒的风采。他对朋友的笑,就像酒后耳热,开怀一笑,无所间隔。又像《金陵白下亭留别》所说的“向来送行处,回首阻言笑”,正是以笑面对人生。他对上层社会的“冷笑”与“调笑”正代表着一种平民精神的自尊与傲岸。他不厌其烦地写了许多身份各异的美女的笑,是对人世间美的歌颂,无所忌惮,又是那么天真。人生有笑也有哭,他的《远别离》的“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不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然毕竟是神话中的哭,虽然也有感人之处。他又不少送别、惜别诗的结尾写到哭写到泪:

耻作易水别,临岐泪滂沱。(《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

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空余贾生泪,相顾共凄然。(《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送杨燕之东鲁》)

相思如昼夜,东泣似长川。(《送王孝廉觐省》)

送君从此去,回首泣迷津。(《江夏送张丞》)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江夏送友人》)

以上所别所送的人物多种多样,并非都是生死之交或莫逆之友,但都伤心得要流泪,而且都是特意放在结尾,论者曾指出他的这类诗存在好以水之长喻友情之长的公式[3],现在看来,以流泪之多喻友情之深,则是他的又一种模式。而且漫延到其他题材里,并且同样都用在结尾。《秋登巴陵望洞庭》的“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宿巫山下》的“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秋夕旅怀》的“含叹想旧国,泣下谁能挥”,《洗脚亭》的“西望白马州,芦花似朝霜。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寄远》其六的“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学古思边》的“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的“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以上并非全部,都是写自己流泪。还有代人流泪,如“代内”之类,并不在其内。我们不能说这些泪都是假的,是因文造情的,但总觉来的雷同、刻板、不自然,赶不上他的“笑”那样感人,那样性格豁露!人世应有笑也有哭,李白哭之不深切而由杜甫弥补了。杜甫哭天下、哭丧乱、哭百姓、哭人生、哭得呼天抢地!《兵车行》、“三吏三别”、《悲青坂》《悲陈陶》《哀王孙》《哀江头》,无不由哭组成,由血泪浇灌起来。《白帝》的“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又呈吴郎》的“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登岳阳楼》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乃至去世之年的《白马》还说:“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逃难》的“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杜甫诗是由“百年歌自苦”构成,他的哭与李白的笑达成了一种互补,表现了大唐由盛世到安史之乱衰变的全过程。李白的笑是振作的鼓舞的,给人欢心与昂扬;杜甫的哭是沉痛的深广的,给人更多地思考与反思。人世也有不哭不笑者,始终保持一种恒温,不激不奋,不火不燥,不酸不痛,那就是追求内静外寂的王维,他似乎把情感的两个极端——哭和笑,调节到适中的程度!在他的诗里很少看到哭或者笑,始终能把情绪控制到零度,不升不降。这是由一种“无可无不可”的观念为杠杆。然而诗是感情的发抒,他的诗缺少大悲大痛大笑大乐的感情。尽管他是艺术的全才,在诗艺上也非常讲究,但总缺少激动人心的旋律,也缺乏沉痛的忧患,所以,他的诗比起李杜,不能不说逊色不少,少了些光焰,也少了扣人心弦的感情!李白的笑,大笑、调笑,简直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王维判若两人,正是在哭笑上不同,他们三人各自代表着盛唐气象丰富多彩的一面。

注释:

[1]李 肇:《国史补》卷上“李阳冰小篆”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7页。

[2]詹 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7 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3445页。

[3]罗忼烈:《话李白》,《两小山斋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1-24页。

猜你喜欢

谈笑李白
李白搁笔
李白: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
与诸吟长访杏花村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谈笑间
不让一个南瓜掉队
倒下的那一刻
廊桥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