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粤八旗志》读书报告

2015-04-16张扬帆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主修旗人辽宁大学

张扬帆

(渤海大学政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驻粤八旗志》读书报告

张扬帆

(渤海大学政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本文简单介绍了《驻粤八旗志》的主要内容和读后感想。从书中看广州驻防旗人的生活和发展情况,得出驻防八旗制度从建国时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到后来逐渐僵化,不再适应清朝发展的结论。

驻粤八旗志读书报告

《驻粤八旗志》成书于清光绪五年,记述了从康熙二十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八旗驻防军直到光绪初年,八旗满汉官兵在广州的驻防情况。清代流传下来的几部驻防志中,《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对杭州驻防旗人的科举情况以及名胜古迹多有记载,但是对有关杭州的驻防兵制变化和具体沿革介绍有些笼统。《绥远旗志》和《京口八旗志》内容过于简略。《福州驻防志》记述详细,但是只记录到乾隆初年,是所有八旗志中成书最早的一部。而《驻粤八旗志》是所有八旗驻防志中最为详细的一部,后来还增订到光绪十年,可以使我们较为全面的了解清一代广州八旗驻防的全貌。该书分为24卷,内容如书中这段材料来分:“其目的有八:首敕谕,尊宝训也;次兵额,籍捍卫也;次建置,志经始也;次经政,重训练也;次职官,存记载也;次选举,备科目也;次人物,志人材也;其不复以类次者,曰杂记,资故实也。”①所以卷首是敕谕;卷一至卷四是建置志;卷五至卷七是经政略;卷八至卷十一是职官表;卷十二是选举表;卷十三至卷二十三是人物志;卷二十四是杂记。

书中第一部分记载的是从康熙十八年颁行的上谕,表明清统治者的重视和对驻防八旗的一些要求,如:“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上谕户部:朕念八旗禁旅为国家根本所系,每加恩爱养用,俾生计充盈。……”②第二部分建置志就详细的记载了驻扎在广州八旗官兵的数量,如:“康熙二十年廷议于广州设立驻防八旗汉军兵三千名。……皆自京师拣选契眷来广州……”③特别是每一个职位有多少人,是属于哪一个旗,还有“官额增损原委”这一方面的资料,把每一个职位的调动改变过程都详细记述了下来。如“兵额增损原委”中:“康熙二十二年,原额领催九十五名,马甲二千九百零五名……合共三千四十名。”④卷二是一幅幅“城垣分汎图”,图片下面是详细的文字介绍;“旗境分界图”是旗人居住地方的地图,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部分是什么都有详细标明;还有“东校场图”和“北校场图”等等。

书中让我最感兴趣的图片是“大操阵图式”,以人物平面图的形式标出每一个兵人排列的位置,还有旗帜的位置,前后左右排列分明,让人一目了然。阵式有九进十连环、一字长蛇阵、八义梅花阵、八方伏弩阵、四象保合阵、混元三才阵等等。操练军阵的名字似乎是以九宫八卦来命名,其中“九进十连环”在《清史稿志》中有详细记载:“康熙十九年,定每年演放红衣大炮之期。二十八年,定演炮之制。每年九月朔,八旗各运大炮十位至卢沟桥西,设枪营、炮营各一,都统率参领、佐领、散秩官、骁骑炮手咸往。工部修炮车,治火药。日演百出,及进步连环枪炮。……五十年,定火器营合操阵式。八旗炮兵、鸟枪兵,护军骁骑,分立十六营。中列镶黄、正黄二旗,次六旗,按左右翼列队,将台在中,两翼各建令纛为表。每旗鸟枪护军在前,次炮兵,次鸟枪兵,次骁骑。台下鸣海螺者三,以次整械结队出营。施号枪三,台下及阵内海螺递鸣,乃开阵演枪炮九次至十次,炮与鸟枪连环无间。”实战中“每旗鸟枪护军在前,次炮兵,次鸟枪兵,次骁骑。”枪炮相互配合保持火力持续不断。清军这套根据自己骑兵优势的创造的全新的火器战法,为清军赢了许多场战争。

从卷五开始是经政略。分为军政、马政、水师、军火、犒赏、补放等几个部分。把有关驻防军队的官员如何考核、升迁、津贴等都详细记载了下来。卷六详细记载了每一种官员每一个月的俸银,支米数量。如:“将军,岁支俸银一百八十两,心红纸张银一百五十两,均按二、八月分支。养廉银一千五百两。按月关支……”⑤像其他的职位如炮手,俸银不足将军的十分之一,如文中:“炮手,月支饷银二两。家口八口,大建月支米二石,小建月支米一石五斗九升六合八勺。”⑥卷七是考试科举之类的明确规定,但驻防八旗子弟考中的几率非常低。从经政略这部分可以看出驻防八旗内部有一整套系统的规章制度,所有事情都按部就班,渐渐的就如一盘死水,没有生气,最后逃不了衰落的命运。

卷八至卷十一是职官表,每一个职位都有详细名单,标明他们任职的时间、职位、属于哪一个旗。在人物志中有相应的人物传记,但都很简略。

清代八旗驻防,一般解释是指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分遣八旗兵到各地要塞安营扎寨的建制。清朝对八旗驻防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是在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了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后。那时清朝统治者为了对三藩故地实行直接有效的控制和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重新调派大军镇守南方,其中包括派遣大批八旗官兵长期驻防,有关广州驻防八旗军的资料如下:

“康熙二十年,廷议于广州设立驻防八旗汉军三千名,皆自京师拣选挈眷来广州。”⑦

至乾隆二十年(1755)廷议裁广州驻防汉军兵之半,由京师拣选满洲八旗兵一千五百名挈眷来广州,……满汉合驻。直到乾隆朝,八旗驻防制已经完善,据乾隆朝所修的《清朝会典》载,在全国八旗二千个佐领中,驻防佐领为八百零四十个。其中畿辅驻防点二十五处,兵8758人;东三省驻防点四十四处,兵35360人,新疆驻防点八处,兵15140人;直省驻防点二十处,兵为45540人。加上守护陵寝兵1419人,守围场兵850人,盛京吉林守边门兵700人,共计驻防兵107760人,与京师一处兵力相当。

驻防八旗兵有一个很特别之处,也是清朝满汉分治的特点,就是根据旗民分治的原则,清政府在八旗驻防之地为驻防旗人修城别居,人们习惯称为“满城”或“满营”,或对附近老城而言,称之为“新城”。满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较大的府州县内独划一隅,迁原住居民汉人到外面,内筑起城墙或界堆以区别,如广州“自大北门至归德门止,直街以西概为旗境;自九眼井街以东至长泰里,复西至直街以东,则属民居。”⑧一种是在驻地府州县附近,另外选一个地方建城,如绥远、宁夏、青州等地。在各驻防城内,驻防旗人根据地理条件,尽量仿照京师八旗方位按左右翼分旗居住。城内大量的建筑是兵房,一般甲兵住房二间,除了各级衙署和兵房,驻防城内还有米仓、火器库、书院、祠堂、寺庙等建筑。弓房、箭亭是各旗设置的小型练功场地。大校场一般设在城内一隅或城外不远处,内有演武厅,是八旗兵集中进行操练和接受大型检阅的地方。所以满城虽小,五脏俱全,它不仅是一个大军营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旗人社会。我们从中可以窥视到清代旗人的社会形态、风土人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

驻防旗人谋生方式很狭隘,清朝中后期后,驻防旗人的生计问题越发严重和尖锐。清朝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男子满十六就可以当兵,但是,因为兵有定制,饷有定额,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谋到差使的。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旗兵的旗饷。旗饷分银、米两种。银以月而计,又称“月饷”,米以年来计,称“年米”,兵种不同,饷银和饷米的数额也不一样。

驻防八旗具有封建国家军队所具有的一切职能,抵抗外来侵略,保卫疆土,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但是,除少数上层外,广大驻防八旗兵丁只是统治者的附属,遇到战乱,八旗兵要为清朝统治阶级作战,有时,驻防城直接受到冲击,不仅官兵,家属也会遭遇灭顶之灾。他们得到的“优厚”的粮饷,是以严重的人身束缚,丧失谋生权利,乃至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驻防八旗制度逐渐衰落,也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

注释:

①长善主修,《驻粤八旗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目录第20页。

②长善主修,《驻粤八旗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页。

③长善主修,《驻粤八旗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④长善主修,《驻粤八旗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1页。

⑤长善主修,《驻粤八旗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52页。

⑥长善主修,《驻粤八旗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59页。

⑦长善主修,《驻粤八旗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⑧长善主修,《驻粤八旗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84页。

[1]长善主修.驻粤八旗志[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

[2]陆玉华.八旗驻防促进了汉满文化交流[J].辽宁大学学报,1992,(3).

[3]谢景芳.清代八旗汉军的瓦解及其社会影响—兼论清代满汉融合过程的复杂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3).

[4]关溪莹,翟麦玲.清代满族八旗兵驻防广州缘由探析[J].湘潮,2008,(3).

G24

A

1008-7508(2015)12-0072-02

2015-10-27

张扬帆(1991-),女,广东东莞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史。

猜你喜欢

主修旗人辽宁大学
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中的应用——以四川工商学院体育学院主修课为例
An Analysis of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
Explaining the Benefits and Harms Online Communication Brings to Young People from a Durkheimian Perspective
满族八旗被革命
“主修+自选”选项教学的实践探索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细则
清代东北驻防官兵装备与操演枪械状况考
运动训练专业竞技体育策划主修课程创新案例分析
晚清东北旗人的婚姻与死亡风险关系探析
暗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