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饲养管理之浅见
2015-04-16冉广忠张延阁
冉广忠,张延阁
(河北省临西县畜牧办公室,河北临西054900)
肉鸭饲养管理之浅见
冉广忠,张延阁
(河北省临西县畜牧办公室,河北临西054900)
1 雏鸭管理
1.1 雏苗选择与质量验收
最好选择来源于同一种鸭群的雏鸭。尽可能避免来自不同日龄或免疫状态不一致的种鸭群的雏鸭。如果不能保证同一种鸭群,也应选择年龄相近的种鸭群。
同一鸭场内的鸭,最好同一日龄,即实施全进全出制度。如果鸭场过大,无法实现同一天全进全出,也要保证3天内全进全出。另外,同一鸭舍的鸭只必须整批进出。
雏鸭的选购一定要在非疫区内选择。与雏鸭的供方提前签订产地检疫协议,出场时一定具备所有检疫证明。避免运输途中查验所带来的不必要麻烦。
1.2 雏鸭开饮
开饮就是让雏鸭学会饮水。在整个育雏期供水非常重要,如果饮水不足或水质不良,都会影响雏鸭的采食量、抗病力和生长发育。
雏鸭在出壳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雏鸭开饮的注意事项如下:
雏鸭到场后越早开饮越好,在整个开饮过程中饲养人员不得离开鸭舍,以免造成失控。
雏鸭入舍后,首先将舍温慢慢升高,在2~3小时内从25℃或28℃舍温升高至33℃,不可升温太快,以让雏鸭慢慢适应。
在饮水盘中加入适宜温度的水,水温应尽量接近环境温度,水温太凉会导致雏鸭腹泻。
在雏鸭开始供水时,在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水,有助于恢复雏鸭的体力并提高成活率。如果是长途运输接雏,可以用口服补液盐代替葡萄糖。利用水珠光线反射吸引雏鸭喝水,保证所有小鸭在短时间内喝上水。
在整个开饮过程中要注意饮水器内不能缺水,如果喝干要及时重新加水,而且其内部不能有太多垫料混入,混入垫料时要及时清理出去。
1.3 雏鸭开食
雏鸭的第一次饲喂称开食。饮水后1小时左右就可以喂食。
初生雏鸭的食道膨大部分还很不明显,储存饲料的容积很小,消化器官还没有经过饲料的刺激和锻炼,消化机能尚不健全。肌胃的肌肉不坚实,磨碎饲料的功能还不强。所以要“少喂勤添,随吃随给”,饲槽内可以稍有剩余,但不能太多。
针对雏鸭的消化生理特点,开食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开食时首先铺好袋子或纸,然后在袋子或纸上均匀摆上开食盘(避免浪费料),再在开食盘中加上少量的料。注意不要压到小鸭。
加料时要做到少加勤加,并及时清理出开食盘中的稻壳和鸭粪。
如果开食盘太少,可用料盘代替,尽量多加喂料器,以保证每只鸭都能及时吃到料。
小鸭分布不均匀时,须用箱子或开食盘把其端到稀疏处,尽量使其分散,使其能在开食盘附近均匀分布。同时检查温度,调查其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1日龄后,对于小部分学不会饮食的小鸭可以采用人工诱导的方法帮助其开口采食。
1.4 适时扩栏
随着雏鸭体重的增加,鸭群密度逐渐增大,就要适时扩栏,如果鸭只过分拥挤,容易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垫料潮湿,引发多种疾病,所以应适时扩栏。注意事项包括:
扩栏时间一般选在8~12日龄,夏天可一次性扩满全舍,冬天要分两到三次扩满全舍。
扩栏前必须安置足够的饮水器,并保证水已经加满。
分群之前先让肉鸭自由疏散,决不可人工抓鸭和粗暴驱赶。
扩栏期间,可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预防出现应激。
2 生长期鸭群的管理
生长期一般是指肉鸭从11日龄直到35日龄的生长阶段。现代的肉鸭饲料配方的设计,大都从管理需要出发,对生长期的饲料营养水平进行了调整,直接在饲料中降低了生长期饲料的营养水平。所以无需控制肉鸭采食量或限制光照时间来控制体重增长过快。所以对标准化养殖来讲,肉鸭生长期的管理重点,仍然是均匀度控制与日常管理等方面。
2.1 生长期均匀度控制
不论使用何种管理体系,正常鸭群的肉鸭体重都应该是按正态分布,即鸭群的体重是均匀的。控制鸭群的均匀度,是保证肉鸭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为保证肉鸭均匀度,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每周至少称重三次,每次称重应在同一鸭舍内两个不同位置称50~70只鸭。
如果称重后发现体重与预期差异较大,需要及时调查原因。
通过称重监测,实施强弱分群,最大限度的减少群体内体重的差异。
称重要达到适宜的数量,并确保称重设备的准确度。
2.2 生长期鸭群日常观察
观察肉鸭的精神状态。健康的鸭群看到人走动或听到人声音,就会齐刷刷地抬头、甚至整体站立。发病鸭群则反应迟钝,经常出现扎堆拥挤、闭目呆立、翅膀下垂、行走困难等现象。
倾听肉鸭的呼吸状态。进入鸭舍中检查鸭群的呼吸,是否有喘呜声、呼噜、咳嗽、甩头、尖叫等现象。如果发生这些情况可能是慢性呼吸道病等,或者是鸭舍内氨含量过高或灰尘过多。
观察肉鸭的粪便。正常的鸭粪呈青灰色、成形、表面有少量的白色尿酸盐。当鸭患病时,往往排出异样粪便,如血便、酱色便多见于球虫病、出血性肠炎;白色石灰样稀便,多见于传染性支气管炎、鸭白痢。
观察肉鸭的羽毛。在正常情况下,肉鸭羽毛整洁、光滑、贴身。如果羽毛生长不良,表明鸭舍温度过高;如果全身羽毛污秽或胸部羽毛脱落,表明鸭舍湿度过大;如果全身羽毛蓬松或肛门周围羽毛带有黄绿色或白色粪便或黏液时,多为发病的征兆。
观察肉鸭的喙爪。如果舍内湿度过大,易于发生腿病、脚垫;如果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小,易于引起鸭爪干裂。
观察饲料和饮水量。鸭群在正常情况下,采食量、饮水量保持稳定的缓慢上升趋势。一旦发现采食量和饮水量异常,多为发病的早期表现。
隔离淘汰病弱鸭只。发现异常鸭只,要尽早隔离在排风口一端,确诊的病鸭要坚决予以淘汰,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死鸭流入社会,影响养殖环境和食品安全。
3 出栏前管理
把握好出栏时机。肉鸭在出栏前几天,要根据是否发病和死亡率的情况,结合鸭群的采食情况,考察毛鸭的价格走势等因素,决定是否出栏。
关键性的几天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即使合同养殖出栏日期也不是固定的,要有一个范围,在鸭群发病的时候也可以提前出栏才行。
在肉鸭出栏前几天,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屠宰前7天,停用任何药物,以避免鸭肉中的药物残留。并应按国家相关的兽药法规的规定使用药物、并执行停药期。
肉鸭在屠宰前8~10小时停止喂料,只供饮水。这包括抓鸭、装车和运输时间。如果停料的时间延长,则导致肉鸭因饥饿而采食鸭粪,使屠宰过程中容易造成胴体污染。
肉鸭停料期间,由于肠道内容物的减少,不可避免造成体重降低。但这种体重的降低对胴体重量影响很小。如果不停料或停料时间过短,反而造成饲料的浪费。
在停食期间,不得限制饮水。分栏饲养的肉鸭,应随着肉鸭的出栏逐渐撤走饮水器,不可一下全部撤走所有饮水器。以延长剩余肉鸭的饮水时间,直至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