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生态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研究

2015-04-16马强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民俗

马强

(安顺市规划设计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民俗生态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研究

马强

(安顺市规划设计院贵州安顺561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状,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不断涌现。但在现实中可以发现,许多作品良荞不齐,尤其是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缺少特色,不能充分体现当地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旅游建筑规划设计没有真正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操作,导致开展旅游项目出现盲目性。本文主要分析民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建筑规划和设计要点,并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民俗;生态旅游;建筑规划设计

引言

就目前而言,民俗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使人们充分领略了区域的民俗特色和文化内涵。而从民俗生态旅游区的建筑规划方面看,还不尽如人意,大多采用固定的规划和设计模式,缺少特色,因此,从此角度而言,应在尊重当地文化、民俗等基础上,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使其体现文化传承性,同时突出民俗和人文特色,以给顾客带来真正民俗体验。

1 民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民俗生态旅游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各地区纯厚古朴的民风民俗、独具魅力的歌舞、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民俗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民歌、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服饰、手工艺品、婚丧嫁娶、饮食、边乡风情等生产生活习俗具有突出的民俗风情,再加上当地少数民族建筑特色和文化,使民俗生态旅游备受欢迎。民俗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程度的大幅提升,文化品味的上升,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旅游意识和旅游行为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文化类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文化旅游消费正逐渐成为人们一种新兴的、受大众喜爱、推崇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热点。各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奇特的民俗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为实现城乡统筹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体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应将当地特色充分融入建筑设计中,使消费者体验到不一样的建筑,不一样的风情。

2 民俗生态旅游建筑规划设计要点

2.1以当地自然环境为背景

在民俗旅游景区的建筑规划和设计中,首先应将当地自然环境作为其背景。建筑设计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充分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当地传统建筑样式是在当地特色的体现,如:生活需求、资源条件、地域气候等,其建筑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因此,要求民俗生态旅游建筑规划设计应以传统建筑样式为设计模式和主题,按照顾客的需求和使用功能的变化进行整合和重组,这是一种体现当地建筑特色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湘西吊脚楼、福建的土楼、豫西的靠山窑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当地施工材料,使建筑从内到外散发浓郁的低于风情,例如:砖、石灰、土、木、草等传统的地方材料,使建筑具有质朴的色调和质感,同时注意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比如:山东沿海的海草房,其屋顶采用当地特有的海带草苫制成,堆尖如垛,同时在设计中增大了其坡度,利于排水,也更加耐腐;为了抵御海风的侵袭,在海草房的屋脊位置覆盖一层当地的加了泥的海草,充作瓦脊;在海草房的整个屋面上覆盖上了一层旧渔网。这种建筑设计方法不仅很好地体现了当地的民俗特色,而且达到了建筑节能的目的,这种传统也是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法宝。

2.2以地域文化为依托

民俗生态旅游景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还应以低于文化为依托,以充分体现当地特色。不能忽视其地域文化属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不同地域传统文化也有明显差异,表现的建筑也各不相同。因此,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在其内容、形式、风格上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因为传统的就是世界的。在进行建筑风格设计时,应以当地的文化主题为设计和规划的基础,以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历史文化气息浓郁的地区,建筑规划设计应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符合,同时很好地体现建筑的时代背景,建筑风格也应当地文化主题相一致,具体来说,即是从当地文化的深层含义中寻找内涵和内在秩序,并将这些不变的文化内涵融入建筑规划设计中,使当地的文化特色在建筑中得到充分的诠释,同时使当地的文化、民俗得到延续。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风格设计时,尤其是在历史遗迹附近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时,应与历史遗迹相符合,尽量避免存在过大反差,以增加游客游览时的沉浸感,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例如,在进行宗教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时,应在充分了解宗教相关文化的基础上,如,教旨、教义、宗教习惯等,并将这些要素融入建筑设计中。

2.3以与自然协调为设计原则

建筑规划和设计还应体现生态的特点,这种特点的体现需使建筑规划设计以与自然协调为设计原则,其空间与形态应融合到景区的自然环境之中,在尊重环境意向的前提下,提炼建筑符号,使二者在表现形式和传达意蕴上不冲突,做到积极造景,因势利导,使建筑与自然有机匹配、和谐互依。如:主题公园、温泉度假村、农家乐、观光型景区、休闲型景区,等等,对建筑风格的要求都不尽相同。目前,旅游发展总的趋势是: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回归自然旅游。从建筑选址上来讲,首先应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进行综合考虑,进行功能划分和布局,例如:门景服务区、观光游览区、休闲度假区、娱乐区等。并注意建筑设计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即不给主要景观添堵,也不要太过隐藏让游客不易找到。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当地的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条件等,并在遵循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建筑设计时的各种条件,如日照、通风、给排水等,为建筑的长期使用提供便利。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节能问题,充分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合理组织通风、采光、遮阳、保温、隔热等,以达到节水节材、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降低景区的运营成本。

2.4以使用功能为前提条件

对建筑来说,使用功能是其必要和前提条件,一味地体现当地民俗特色,而忽视其使用功能是得不偿失的。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应追随它的使用功能,例如体现住宿餐饮使用功能的有酒店、旅馆、饭店;体现宗教信仰功能的建筑如庙宇、教堂等。以景区的餐饮建筑为例,其应该合理布置后厨与前厅,处理好顾客流线、服务人员流线和物品流线,但现实中一些景区的餐饮建筑由于设计不合理,往往不能满足游客顺利就餐。

3 结合实例对民俗生态建筑规划设计要点进行具体分析

3.1实例概况

某工程位于位于某著名名宿旅游景区,是当地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景区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将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景点,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古老植物园、千年杉王、神农祭坛,另外还有反映当地风情的晚会可供观赏。它是集中展示当地历史文化,并集珍稀古老自然树种及科研为一体的突出寻根祭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四周群山争奇,有纳群山之灵气,容百川之秀丽的恢弘气势。

3.2民俗生态建筑规划和设计要点

3.2.1总体规划

结合该地民俗和生态特色,其建筑的总体规划布局如下:以生态性、艺术性、人本性为原则的指导思想,规划和设计出:功能上的合理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造型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节约性、风格上的地方特色性。规划意向:保留已有的景观中轴线,扩宽入口场地,增加入口数量,扩大停车场面积,完善服务区的功能。拓宽台阶,在台阶两侧布置具有神农时代特色的建筑物,用以展示当地文化,并在构筑物之间放置文化雕塑。在地坛的位置加设露天剧场。在塑像的后面设置三重祭祀大殿。在塑像一侧设置一玄学馆。保留不动的景点有草坪和台阶,天坛、神农塑像。远期规划将神宜公路一侧的民房整体搬迁,留作停车场用。

3.2.2具体规划设计

通过对该地文化的挖掘以及中国建筑的发展情况,这里将建筑风格定为原始古朴。充分展现当地远古时代的建筑特色,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反映出原始建筑的缓慢发展过程。因此,建筑形式上借鉴原始建筑的特点:建筑外形简练大方,建筑材料为石头、树木和树皮。当地十八大殿的建筑外形以三角形为基本形象元素,用木头搭成三角形的建筑空间,屋顶与地面直接相连。同时,设计中不是将原始建筑还原,而是在空间进行变化。这样,既反应了远古时代的建筑的特点,又从现代视觉艺术的角度丰富了建筑的外观。风情街的建筑形式比祭祀大殿更进一步,它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的时代,那时己有明确的地面建筑。以架空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已趋形成,木架承重,墙体只作为分隔的作用。风情街的建筑以这为设计基点,房子有明确的开间,采用木架承重体系。外墙采用粗糙的石材,局部木架外露,避免墙面单调、乏味。屋面采用仿树皮的材质,展现原始古朴的韵味。

4 结束语

综上分析,在民俗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建筑规划设计时十分重要的部分,其应将当地的特色原色融入其中,注意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有效结合,同时注意兼顾使用功能与建筑节能,从形式、内容和文化内涵上将民俗旅游纳入正确的轨迹。只有由内到外融入地民俗特色和生态节能要素,民俗旅游必然在中国和世界旅游市场上获得巨大的生命力,创造无与伦比的社会效益、巨大的经济效益,才会散发更大的吸引力。

[1]蔡静.贵州省民俗生态旅游规划模式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49~52.

[2]牛媛.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规划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58~259.

[3]胡园,孟子南.风景区旅游小镇规划探讨——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城市设计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2):56.

TU201

A

1673-0038(2015)02-0009-02

2014-12-25

马强(1982-),男,汉族,山东淄博人,工程师,本科,任副院长,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民俗
冬季民俗节
规划设计作品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设计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