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市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组织模式的探讨

2015-04-16黄冬梅王玲萍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松林松材线虫病

黄冬梅,王玲萍

(1.厦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361000;2.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已成为危害我国林业植物最为严重的有害生物之一,人们对其防治措施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厦门市是福建省最早发生松材线虫病的设区市。2001年,厦门市岛内和同安区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投入资金开展除治工作,在疫情除治中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形成了适合当地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组织模式。本文对厦门市辖区内近年来各种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组织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1 厦门市松材线虫病发生及综合防控状况

厦门市现有林地面积6.43万hm2,其中松林面积3.55万hm2,占林地面积的55.1%,松材线虫病的入侵对厦门市的松林资源和生态安全造成重大威胁。2001年,厦门市岛内发生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数量达到13万多株,病死株率48.22‰,发病程度相当严重。此外,岛外同安区、翔安区、海沧区也陆续发现松材线虫病。10多年来,厦门市以清除疫源为主,采取人工清伐病死树、清理松枯死木、清除枯死侧枝等措施增强林分抗病能力,营造混交林,减少寄主面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积极防治媒介昆虫,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进行人为控制,减少林间松墨天牛虫口密度,把松材线虫病控制在可控范围,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但在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实际工作中,松材线虫病疫情反弹现象时有发生。

2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组织模式类型

2.1常态管理型

以厦门市岛内为代表,由县级行政区组织防控。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部组建除治专业队伍,进行预警监测、防治等常态化管理。设置观察点,派人员常驻,分片包干片区内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并根据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要求,开展松枯死木清理、肿腿蜂释放、诱捕器挂设、诱木设置及仿生药剂施放等防治工作。督查人员跟班作业,定期抽查,并督促整改,确保了除治的质量。

2.2社队自治型

以厦门市海沧区为代表,由乡镇级行政区组织防控。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松材线虫病防控年度实施方案,各镇 (街)、场自行组织社会人员实施,防控质量由各镇 (街)、场把关,区级主管部门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抽样检查。

2.3任务承包型

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代表,由乡镇级行政区组织防控。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松材线虫病防控年度实施方案,各镇 (街)、场自行招投标,由专业队伍按年度承包各项综合防控任务,同时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跟班作业,县 (区)、镇林业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力量按一定比例抽检、验收。

2.4成效承包型

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代表,由县级行政区组织防控。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松材线虫病防控总体方案,确认年度和终期防控目标,将县 (区)范围内全部松林的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分片区在全国公开招标,中标专业队伍按3年或更长年限为期限承包各项综合防控任务,同时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跟班作业并不定期检查。

3 各综合防控组织模式的优缺点

3.1常态管理型

常态管理型防治队伍相对稳定,山场作业人员经验丰富,熟练掌握各项防治技术,监测准确,能对山场中是否发生松材线虫病做出初步判断,并进行有效处理;队伍内部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防控方案落实到位,防控效果持续。厦门市岛内松林面积2000 hm2,全年松林枯死木的数量从2011年的7000株下降到2013年的2000株 。但由于要确保除治队伍稳定和满足日常监测需要,除治队伍为专职人员,劳务费以固定工资的形式支出,在除治经费中占较大比重,因此防控成本较高,厦门市岛内年平均除治经费140万元,其中工资和个人保险74.88万元,占53.5%。

3.2社队自治型

社队自治型防控任务层层落实,目标明确,林地界限清楚,能够有效发动群众,发挥基层防控松材线虫病的积极性,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及时开展防控工作,不留遗漏。但由于参与防治的社队防治队伍对松材线虫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有短期效益行为,对防控质量要求不高,除治技术良莠不齐,且镇级组织作为防控质量的主要监督部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力量薄弱,监管不到位,除治质量难以有效保证,枯死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资金也将逐年递增。

3.3任务承包型

任务承包型的防控任务明确,防治队伍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防控经验。既聘请监理公司,又加强技术部门监管,除治质量得到保证。但财政年度预算经费下拨与松材线虫病防控时间不吻合,且财政资金使用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有时也会遇到村民对防控工作的阻挠,因而错过最佳防控时间。以镇 (街)为单位发包任务,各专业队防控时间不一,往往在插花地和交界处存在防控步调不统一的局面,防治效果受到影响。

3.4成效承包型

成效承包型的防治队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防控经验。以自然隔离为界合理划分防控作业片区,不留遗漏,且保证了防控措施步调的一致性。实施病害监测和防控为同一主体,能够主动作为,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实行成效承包且承包期长,有利于专业队防控措施的延续和改进,也更注重防控成效。监理公司跟班作业,保证了防控质量。但第1轮承包期财政资金投入较大,适用于有一定财政实力的县 (区)。如同安区全区松林面积1.7万 hm2,2013~2015年防控工程中标价为1598万元,年均需支出532.7万元。但清理松枯死木时,办理采伐证需村级林权单位出具申请并提供林权证,个别村民不积极配合,导致办理过程缓慢,影响了松枯死木的除治进度。

4 建议

4.1实行专业队伍防治较社队自治防控效果好。在村民对防控工作阻力较大、专业除治队无法进场作业的地方,选择采用社队自治模式,需要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跟班作业,在除治质量上加以监督、指导。

4.2实行3~5年长期成效承包较短期任务承包防控效果好,可变被动防控向主动防控转变。如不能采取成效承包的,需完善松枯死木山场监测制度、明确防控任务、签订完备合同、做好资金核算和分阶段划拨。且要加强边界区的联防联控,争取做到同步防控,同步实施。

4.3防控资金持续有保证的地方,采用常态管理型和成效承包型是较理想的模式。这两种模式均可作为一种长期的防控措施。但常态管理型成本较高,适合于松林面积较小的行政区;成效承包型能充分发挥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的作用,能够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趋势。

4.4加强监管是提高防控效果的辅助手段。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督查在保证防控质量中起重要作用。对县 (区)、乡 (镇、街)级林业部门专业人员缺乏的地区,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全程跟踪作业,定时抽查防控质量,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4.5松材线虫病防控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大于技术的重要性,只有自上而下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防治专业队伍的技术支撑,林农的支持配合,多管齐下,多方配合才能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松林松材线虫病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yNE sub-voxel R2S for shutdown dose rate analysis
肉牛消化道线虫病和呼吸道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我的爷爷和长征
霍松林诗词选
松林村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