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中的结构技术及其艺术特征分析
2015-04-16陈双海
陈双海
(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兰州 730000)
古建筑中的结构技术及其艺术特征分析
陈双海
(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兰州 730000)
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文化背景十分深厚,所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通过对我国古建筑设计与结构的研究,能够促进整个建筑艺术发展,特别是对古建筑的结构、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能够从中获得较大价值。本文试阐述古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原则,分析了古建筑结构与艺术存在的现状,并探讨了古建筑的艺术魅力。
古建筑;结构技术;艺术特征
0 引言
古建筑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数千年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其建筑结构体系是我国建筑文化的代表,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古建筑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艺术模式,在运用建筑结构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井干式、抬梁式以及穿斗式等建筑结构方式。对古建筑中的结构技术及其艺术特征分析,有利于对现代化建筑风格进行完善。
1 古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原则
1.1 结构的稳定性能
在我国古建筑木结构设计中,木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在研究我国古建筑抗震性的过程中,“墙倒屋不塌”形象说明了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其意思为即使木结构房屋的墙倒塌了,但是屋顶受到木构架支撑而不降落。这主要取决于我国古建筑特点,即运用梁、柱、雀、斗拱和额仿的交替穿插结构,能够让古建筑具备极强的抗震性能。目前我国很多寺庙、佛塔及房屋虽然历经千百年风雨侵袭,经历过无数次地质灾害,仍然岿然不动[1]。木结构的古建筑加工非常方便,但是其也有着一定的缺陷,就是在长期受到风雨侵蚀后,会导致性能不断下降并破坏木结构。
1.2 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
无论哪种设计都要具备全局观念,要将主观构思的“意”与客观存在的“境”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实际地形起伏情况,并充分运用四周环境的特色,对其进行合适的改造。利用合理布局的方式,全面综合的对建筑内各种有利因素进行安排,针对用地功能的不同,确保衔接和划分科学合理,不仅要对主景区、休闲区、活动区以及主要干道与出入口加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立面与平面的关系。要借助借景、造景等措施,让主体在整个设计中得到突出。此外,在古建筑设计过程中,植物设计要将主题化景观原则体现出来,让古建筑中植物主题与时分、气象系统显示出的时景美体现出来,这样能够为古建筑营造出舒适、宜人以及幽雅的组团景观[2]。古建筑中的植物要主次分明,科学合理的对花草、灌木、乔木等进行搭配,尽量创造出自然之感,最大限度防止显现人工之态。同时还要对植物围合空间进行合理应用,按照地形的差异,各类组团绿地要选择不一样的空间围合:比如人行道两旁、街道等,要运用封闭性空间,有效隔离外界的嘈杂声,在喧闹中营造出安静的氛围,从而创造出和谐、宁静的生活环境。
2 古建筑结构与艺术存在的现状
2.1 破坏现象日益严峻
目前我国古建筑发展形势并不乐观,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古建筑有着浓厚历史文化气息,但是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程度不断加快,古建筑已经慢慢淡出人们视野。古建筑历史符号较为鲜明,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品位。然而,虽然古建筑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得到一定的修复,但是却缺少了原本的神韵,城市文化底蕴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这样就无法让人们对古文化的追求得到满足。特别是人文遭到破坏,未能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导致古建筑被利用甚至被破坏,这极大降低了城市发展品位。
2.2 历史品位逐渐消失
在古建筑逐步消失殆尽时,历史文化品位也会慢慢减少,特别是对于一些研究价值极高的古建筑,比如,我国庭院式组群布局带来的艺术效果,相比于欧洲建筑,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通常情况下,欧洲建筑是一目了然的,但是我国古建筑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需要一层层展开来看,很难一眼就将全部看完[3]。在进入我国古建筑后,必须从一个庭院走到下一个庭院,需要走完之后才可看完。比如,北京故宫就是其中的典范。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建筑不断拔地而起,古建筑在维修保护时还是沾满了现代化气息,这导致古建筑的艺术品位逐步消失,对于城市整体发展需要十分不利。
3 古建筑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3.1 建筑群体的美
庭院式是我国古建筑群体布局的主要特点,在古建筑群中一般会设置一条中轴线,各建筑以对称的方式分布在该中轴线两周。虽然运用了封闭布局,但是人们置身于建筑群中,能够感受到建筑群内风景各异。另外,统一的颜色也能够增添建筑的美感,这也是古建筑群体布局呈现出的美。我国古建筑艺术主要发展于封建社会并逐步成熟,其主体是汉族木结构建筑,同时也涵盖了其他少数民族的经典建筑。我国古建筑是在世界建筑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地域最广、建筑风格最明显的艺术体系。现代建筑风格中,也有大量建筑运用了古建筑艺术风格,比如,可以利用自然景观对内部小气候加以改善,从而创造出安逸的休憩场所。根据西方考古发现可知,古罗马庞贝古城就有很多立柱支撑结构,建筑周围环绕着回廊,建筑中部是接雨用的水池。但是我国古建筑庭院布局一般通过引入自然空间的方式,庭院不仅能够为建筑提供较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同时还能够为建筑空间增添更多的诗意[4]。而在现代建筑中则缺乏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无法将这种独有的气质风貌体现出来,很难综合对艺术加以运用,这是导致古建筑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
3.2 建筑造型的美
斗拱与大屋顶是我国古建筑的特有标志,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各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古建筑的造型美。屋顶等级明显的特点也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硬山、悬山等都将古建筑的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而山墙与出檐的构造让对称的建筑结构得到了美化。同时通过将屋顶轮廓化,应用各种色彩,更进一步增添了建筑的美感。目前,随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发展,建筑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丰富视野、更加体现了人文关怀,并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是有丰富的思想的,不是建筑技术、建筑艺术以及建筑材料的随意堆砌,建筑不仅具备一定感情,同时还要与自然规律相符,满足人的需求。此外,建筑也不是单纯的艺术或技术,而是与养生文化密切相关的综合性文化。在养生学和建筑学之间,或许会产生一门新兴科学,即养生建筑学或建筑养生学。吴良镛教授说过:“文化是城市和建筑之灵魂”,在技术建设力量与破坏力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建筑缺乏灵魂。在将各类地形进行组合与分割后,产生不同功能的统一与划分,比如,人们锻炼场地要具备平坦的特点,这样能够减少人们的消极情绪。对于地形比较陡峭、崎岖的情况,则适用于爱好追求新鲜刺激的人们,因此通过对人群进行划分,能够加强建筑区域内人们的沟通交流,彼此探讨锻炼心得,十分和谐与融洽;还可以对地形上的景观建筑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将地方历史文化特征凸显出来,并让主流元素融入其中,增强人们的亲切感。
3.3 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美
在古建筑布局时要将建筑融入四周环境空间中,比如苏州园林就充分借助树木、假山等来让建筑物融入环境空间中,这也是“步移景异”的由来。对各种大小不一、四处散落的建筑进行布局,要利用中轴线进行合理布局,比如北京紫禁城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在面对各种建筑、人群以及文化的不同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背景、生活习惯及服务对象等因素。要根据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多样性特点,以舒适、健康和安全为前提,合理融入更多个性化的设计,在确保整体感觉能够被突出的情况下,让公共空间更具美感和多样性。
4 结语
我国古建筑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现代建筑技术中提高了对古建筑艺术的追求。在对艺术作品进行整体设计时,平面形式主要有不规整形与几何规整形两种,而对于艺术应用的设计,通过运用几何规整图形为艺术载体,比如花瓣形、椭圆形、方形以及圆形等,从而产生整体构成要素,这样更能够将艺术作品线条的美感性与流畅性完美的体现出来。此外,艺术手段一般运用不规则与自然的水形,比如在创造风景艺术的过程中,利用水元素的立体化表现方式,以动静融合为主要创作手段,对与水元素相关的流水、瀑布和喷泉等进行动静结合,这样更能够展现艺术作品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从整体上呈现出古建筑的结构艺术。
[1]潘祖平.中国古建筑的生态属性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42-47.
[2]王慧,白莹.中国古建木结构雕刻装饰纹样的美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3(19):113-115.
[3]靳雅蕙,黄茗栩,刘岳峰,龙腾腾.防火涂料在古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20):52-57.
[4]何隽.解析建筑设计中的结构美[J].艺术百家,2012(06):271-272.
TU-87
A
1673-1093(2015)06-0051-03
陈双海(1969),男,甘肃省兰州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专业。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6.011
2015-02-14;
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