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015-04-16张引华
张引华
(身份证号:132829196801051652)
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张引华
(身份证号:132829196801051652)
本文就从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性和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的内容及措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质量
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进行控制管理,不仅和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合理运用。因此,加强对给排水施工质量的监管,对于保证人们正常生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给排水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值得注意。
1 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1施工工艺粗糙
目前的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施工工艺粗糙的现象,在建筑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对管道的设计安装缺乏精确的计算,使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出现接口不吻合的现象,这些施工过程中的粗糙工艺,对施工质量存在严重的威胁。
1.1.2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
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是一项技术活,要求施工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有些施工人员没有达到要求的技术水平,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技术水平低而造成许多质量问题。
1.1.3施工程序不严格
建筑给排水的施工程序一定要严格,规范,否则将会影响施工的质量。由于管道的安装与其他的建筑施工相同,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同样要求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程序进行,防止随意性而造成质量问题。
1.2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1.2.1缺乏检查工作
给排水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一定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进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密的监督检查工作,以确保施工环节不出任何差错。
1.2.2施工单位施工不严谨
管理者由于对施工单位没能进行很好的监管工作,使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错误百出,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施工单位在挖掘管沟断路的时候,没有提前上报给承包单位,而是私自进行开挖,这就使单位的技术人员不能够根据施工道路的具体地形条件进行设计工作,同时承包单位在进行时间安排时也不能达到一致,导致不能够按照期限完成施工任务。
2 加强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1)在施工之前,工程的管理者要首先明确施工的质量要求,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能过做到,同时保证每个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2)给排水施工的质量是在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和评定出来的。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要求管理人员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密的监督与管理,保证工程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特别对于施工的材料,管理者要进行严格的监督,防止质量差的材料进入到施工过程中,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3)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对于施工不合格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同时保证每项管理制度都能够得到实施。由于环境因素同样会对施工造成影响,所以管理者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监管力度。
2.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并确保这些制度能够得到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能够给施工者施加压力,使他们不敢随意做出一些对工程质量有损害的事情。比如不敢将质量差的施工材料混进施工过程中,这样,就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
2.3加强培训,提高施工者的技术水平
施工者的技术水平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技术水平高的施工者能够应对多种情况,相反技术水平低下的施工者往往看不懂图纸,造成凭借自己意志施工的局面,这样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加强对施工者的技术培训,势在必行。
2.4确保管理者积极开展监督工作
每个环节的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基础,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管理者要积极开展监督工作,并且严格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中的规定进行监督,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此外,对于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评定要保持慎重态度,对增加工程造价或者不成熟的技术,不能使用到工程中去,要进行样的审核。
3 结束语
给排水的施工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居民用水的安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目前情况下,由于给排水工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水资源出现浪费的现象很严重。为了提高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加强对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监管十分重要,以确保工程质量,保证用水安全。
[1]胡渠源.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析[J].江西建材,2015,01:97.
[2]耿立新.浅谈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128.
[3]蔡妙娜.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150.
[4]魏思源.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
[5]李研.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97.
TU82
A
1673-0038(2015)25-0110-01
20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