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土丘陵沟壑区(庄浪)发展现代农业
2015-04-16展宗冰
展宗冰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和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农业综合体系,它是规模化的商品农业,是资源集约利用的专业化商品生产,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1]。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
庄浪县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幅区,居于甘肃中部,六盘山西麓,总面积1 553 km2,农业人口40.39 万人;耕地总面积7.80 万hm2,其中山地梯田6.87 万hm2,川台地0.93 万hm2,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农业生态环境较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1 黄土丘陵沟壑区(庄浪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生态环境背景
庄浪县全境群山起伏,六盘山耸峙于东,余脉分六支回环盘互,千沟万壑,剥蚀堆积而成掌形低山地黄土丘陵地貌和构造侵蚀堆积黄土低山地貌占95%,其余为基岩和侵蚀堆积河谷阶地及河谷台地地貌形态。年均降水量540 mm,气候属大陆性季风区,春迟秋早,夏短冬长;年均气温7.9 ℃,作物生长期较长[2-5]。水文属贫水区,境内4 条河流年均流量2.58 亿m3,地下水可采量16.7%。植被属森林草原向半干旱区过度型,六盘山基岩山区为森林草原,林木覆盖率90.0%,丘陵沟壑区林木覆盖率11.4%,河谷川台区仅为0.4%。其生态环境特征在我国北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经过多年来梯田建设和小流域治理,使得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和“水土保持先进县”,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环境保障[6]。
2 黄土丘陵沟壑区(庄浪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分析
2.1 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
2.1.1 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巨大 庄浪县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但历经几代人修建整齐的百万亩梯田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庄浪县人民以愚公移山的雄心壮志,发扬“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战天斗地,改土造田,修建了6.87 万hm2梯田,不仅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2.1.2 劳动力资源丰富 庄浪县剩余劳动力较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农业企业可以就近招聘人员,降低生产成本。庄浪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据统计,2008—2012 年5 a 间,全县累计输转劳务工50.9万人(次),创劳务收入37.6 亿元。“梯田人”劳务品牌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庄浪县被表彰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7],这充分反映庄浪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庄浪县偏远山区的良邑、卧龙、大庄、盘安、永宁等乡镇人均耕地不足,且山区劳动生产率低,缺乏对劳动力的吸引,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现象更加突出,为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劳动力保障。
2.1.3 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环境条件好 庄浪县小气候复杂,生物多样性发展条件好。东部的通化、永宁、郑河、韩店4 个乡镇地处关山林缘区,气候阴湿,宜林宜牧,适合种植中药材、马铃薯、冬小麦、豆类等作物。中西部的水洛、阳川、朱店、万泉等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主要以果品、蔬菜、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为主,且距离县城较近,能源交通便利有一定的产品加工能力。北部的岳堡、赵墩、杨河和中部的柳梁、卧龙及南部的盘安等乡镇属典型的山区,林地、草场、果园都有一定的面积,有较好的水利设施和灌溉条件,具发展特色产业和畜牧业的优势。
庄浪县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较低,“三废”污染少,适宜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特色农产品精细加工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构筑新型产业体系。
2.2 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2.2.1 载体功能较差,自然灾害多发 全县农业基础建设投入还很不够,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改造缓慢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同时,山区泥石流、冰雹、霜冻、低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基础建设、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2.2 生产要素投入利用不高,土地规模经营状况差 庄浪县支柱产业少,农业资金、物资和科技等生产要素的综合投入水平低。山区农村普遍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粗放经营现象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减弱了农业发展后劲。6.87 万hm2梯田分布在大大小小的沟壑之间,田块小、较分散,农机作业效率相对较低,规模经营难度大。有些山区乡镇,由于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较多,土地资源匮乏与土地撂荒现象并存,土地流转比例偏小,转包、转让、租赁、代耕、互换等形式开展不普遍等因素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2.3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科学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8]。庄浪县农业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农作物种植业比重较大,林业、畜牧业比重偏低,大量的农民从事种植业,收益欠佳。作物主要是玉米、薯类等,油料作物、蔬菜等比重都比较少,经济类作物更少。同时,劳务输出量逐年增加,在家务农的以老人和妇女为主,文化素质较低,农业劳动力素质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科技的要求。乡镇农技人员数量少、质量低,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弱,也制约了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庄浪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构建
庄浪县属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模式,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3.1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实施“企业+基地+农户”带动模式
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民分散经营,成本高而效率低,对市场变化反映迟钝[9]。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组织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即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市场竞争力强的中药材、果品、薯类、牛羊肉等加工企业,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使农业成为高效益的产业。这不仅能使企业规模壮大,效益稳定,还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的难题。如庄浪县宏达淀粉厂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带动当地农民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增收致富之路。
3.2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组织实施科技园区示范带动模式
科技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素,高技术含量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基层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大力研发适应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节水抗旱、生态安全、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对国内外成熟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建立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推广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农民和专业合作组织推广应用。深入实施科技进村人户工程,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
3.3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型农业模式
庄浪县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地方名优小吃众多,山清水秀,民风朴实,是全国闻名的“梯田化模范县”。百万亩人造梯田既是土地资源,也是一种旅游资源。要以百万亩梯田和云崖寺龙头景区为依托,大力挖掘独特的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传统梯田农耕文化、乡村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规划乡村旅游“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格局,把水洛镇的西关村和何马村、赵墩乡的赵墩村、韩店镇的东关村、万泉镇的高川村,发展成为以梯田观光、草编和马尾荷包等旅游纪念品加工、农事体验活动为主的乡村旅游专业村;在梯田景区周边和所在乡镇,引导发展农家乐,并开展庄浪特色饮食经营,配套设立庄浪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点,形成集食宿、购物、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家乐经营模式。使乡村旅游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3.4 加快畜牧业发展,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要求[10]。政府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发展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提高规模养殖水平为支撑,以培育壮大畜牧养殖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扩大养殖总量,优化品质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拉长产业链条,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同时,鼓励农民自建沼气池,通过以沼气为纽带(人、畜、禽排泄物入池发酵,沼液用作庭院和大田肥料,沼气用作生活能源)的生态家园工程的实施,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与庭院美化、绿化、净化相配套,将传统的单一种植和高效饲养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猪—沼—果(粮、菜、林)”、“牛(羊)—沼—果(粮、菜、林)”等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经济、生态”双赢,达到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再生增值化,形成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3.5 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推动“由粮转经”模式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应当推动“由粮改经”,大力发展中药材、苹果、梨、仁用杏、马铃薯、野生植物等产业,提高梯田的农业效益。同时,引进资金,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4 黄土丘陵沟壑区(庄浪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机制
庄浪县是农业大县,必须通过建立必要的保障机制,为现代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创造基础条件,才能健康有序的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4.1 必须建立和健全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
庄浪县虽是农业大县,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偏低。政府部门应该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前提,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水保工程、集雨节灌工程等各类建设资金,推进农村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加强节水设施建设,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进现代农业有序发展。
4.2 必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搞好土地流转,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1]。土地流转,并不是要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本政策,而是要规范管理、完善办法、创新思路,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有效地流转。政府部门要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前提下,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引导和规范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化流转机制,做到流转程序合法、合同规范、手续完备。要加快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推进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组织化经营模式转变。
4.3 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要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引导农村富裕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把劳动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优势,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通过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不断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将现代农业科技与信息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4 必须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培养机制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基层班子。农村工作和农民需要进行组织和引领,不能是散兵游勇和单打独斗,所以乡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的作用尤为重要。要从党政机关和毕业大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农村基层组织,鼓励农村能人和返乡青年担任村组干部。要为能想事、干事的基层干部创造干事创业的环境,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只有干部队伍建设好了,才能很好的领会、把握和用好中央、省上的各项惠农政策,才能带领广大农民真正改变落后的面貌,推动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5 结语
现代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也是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12]。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产业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基本途径。庄浪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整体不高,要实现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供给数量、保证农产品供给质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在农业基本建设、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种养业良种、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村教育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必须从法律上、体制上为其提供保障,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相信在政策、法律、资金、技术的支撑下,庄浪县会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1] 任 毅. 西部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以重庆渝东南地区为例[J]. 新疆农垦经济,2012(6):12-17.
[2] 张继红,康恩祥. 10 个玉米新品种在庄浪县川旱地的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4(10):54-56.
[3] 邵存应,高应平,李兴茂. 9 个黑粒小麦新品种(系)在庄浪县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4(8):43-45.
[4] 李雪瑛,吴永斌,王 勇. 13 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庄浪县山旱地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4(10):45-48.
[5] 李国斌. 庄浪县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J]. 甘肃农业科技,2014(9):12-15.
[6] 展宗冰. 庄浪县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甘肃农业科技,2008(7):50-52.
[7] 王国祥. 劳务输出撑起庄浪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N]. 平凉日报,2012-11-19(04).
[8] 曹利群.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J]. 宏观经济管理,2007(9):40-42.
[9] 吕 帆,涂炳坤.“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1):4 512-4 517.
[10] 龙文卿,杨景峰,陆宇明,等. 广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应用的现状与对策[J]. 东北农业科学,2011(16):178-179;186.
[11] 张秀莲. 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科技博览,2013(20):129-132.
[12] 袁秀智. 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