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种生产微粒子病防治体会

2015-04-16马志高,杨斌,顾海洋

江苏蚕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菜粉蝶微粒子生产区

摘 要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桑园病虫害防控、生产区域的环境控制,饲养过程中的防病消毒。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15-01-12-001

母蛾微粒子病率(微毒率)是判断家蚕一代杂交种合格与否的标准之一,母蛾检验“微毒率”的高低直接决定蚕种是否可以应用于生产。近年来,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微毒率”呈逐年上升态势,部分种场每年都有省检淘汰的蚕种批次,加强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显得刻不容缓。

家蚕的微粒子病是由于家蚕被微孢子虫的寄生而引起的。微孢子虫感染蚕体(卵)有两个途径:胚胎感染和食下感染。在严格做好母蛾检验的前提下,基本杜绝了胚胎感染的可能,因此实际蚕种生产过程中微粒子病食下感染的防治非常重要。

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蚕种场是相对独立的生态圈,减少场区环境中微粒子虫的交叉感染是预防为主的一个重要途径。场区一般分为生产区、生活区、桑园区三个区,部分面积较大的种场还有经济作物种植区。

1Ʊ 1 桑园的防控

蚕种生产正常分春季和秋季两季,生产季节也是这类昆虫发育繁殖最活跃的时节。控制鳞翅目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关键。

桑园主要害虫有桑螟、桑尺蠖、尺蠖、野蚕、桑毛虫、大白蛾等几类。准确的掌握它们世代发育周期、孵化时期和高峰,恰当使用低毒高效的药剂,将虫口数量控制在尽可能少的范围。同时要及时清除桑园及四周的杂草,清除害虫寄生的环境。禁止未经发酵腐熟的蚕沙等生产区垃圾及杂物作为桑园肥料进行填施。做好冬季桑园管理工作。修剪和清理的枯拳、桑枝、桑叶集中焚烧处理(根据环保政策,因地制宜)。

1Ʊ 2 生产区的环境防控

春季和秋季生产前进行全面细致的清洗消毒工作。蚕具进行浸泡消毒,准确配比消毒液浓度,严格监控浓度变化,浸消后及时进行蒸汽消毒。蒸汽消毒时,必须保证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辅助药品福尔马林的浓度。蚕室及外围清洗消毒全面彻底,不留死角,避免曝晒蚕具时的再次污染。

蚕种生产过程中,每天进行常规的生产区消毒。出入生产区的大门处设置消毒池,确保进出一次生产区就消毒一次,蚕室、储桑室每天消毒二次,所有蚕具做到用一次清洗消毒一次。

加网除沙须在给桑前完成。做到除沙垫布,出沙打包,禁止蚕沙垃圾风吹泼洒,保护蚕区环境卫生。

1Ʊ 3 原蚕饲养过程中的防控措施

1~3龄全龄坚持用有效氯含量0Ʊ 3%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桑叶消毒。消毒液浓度准确,浸泡9分钟滤1分钟,清洗干净、晾干及时,保证桑叶干净和新鲜。4~5龄用有效氯含量0Ʊ 25%的漂白粉澄清液田间机器喷洒清洗消毒桑叶,在浓度准确的前提下,保证每片桑叶都达到湿润的状态(每亩用液量300~350kg)。

严格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提高技术操作规范能力,严格提青分批,及时淘汰病弱蚕(集中处理)。对弱小蚕及时显微镜检验,掌握蚕体健康情况。削茧制种期间的死笼、病蛹统一用装有石灰的器具盛放,由专人收集处理。削茧刀具用消毒液消毒。收集先羽化的母蛾,进行取样研磨检查,了解母蛾感染微粒子虫的情况。母蛾袋蛾抽样应保证随机,结合羽化进程和羽化数量,按照送检标准袋准、袋足。

1Ʊ 4 综合防控措施

1Ʊ 4Ʊ 1 建立蚕种微粒子病发生、防治档案

将每年的微粒子发生情况、危害程度和防治措施及效果汇总建立档案,积累资料,为今后的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1Ʊ 4Ʊ 2 调整布局

错开春季菜粉蝶发生的高峰期。每年5月24号前后是菜粉蝶发生的高峰期。根据气象预报,在往年收蚁时间的基础上适当提前2~3天,错开春季菜粉蝶发生的高峰期。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1Ʊ 4Ʊ 3 常规消毒

生产季节加强生活区、桑园区道路的常规消毒工作:利用傍晚和凌晨的时间用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喷洒,以地面湿润为宜。

1Ʊ 4Ʊ 4 控制菜粉蝶

净化生产环境,减少菜粉蝶的寄生。通过对菜粉蝶样本的显微镜观察,其样本微粒子检出率高、视野数量密集。说明菜粉蝶是微粒子孢虫的主要寄生昆虫。菜粉蝶的迁徙是造成桑叶微粒子虫污染的又一条途径。因此,生产期间桑园四周及生产、生活区禁止种植生长青菜、包心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从根本上控制菜粉蝶的发生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1Ʊ 4Ʊ 5 补正检查

做好蚁蚕的补正检查、迟眠蚕的检查、母蛾的自检等工作。一旦发现超标,严格整批淘汰。确保蚕种的整体合格率。

2 微粒子病的宏观防控

微粒子病的防治任重道远。蚕种生产、经营、管理和科研单位应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信心,认真贯彻防微技术要求,强化质量意识。

生产单位严格执行蚕种质量标准,建立长久的监控机制,加强对微粒子病发生水平的跟踪,严格对外来蚕种的检验监控,坚决淘汰毒率不合格蚕种。

蚕种科研单位加强对微粒子病的科学研究,开展对微粒子虫的致病机理、流行病学的研究,研发出高效、低成本的适用于蚕业生产的消毒、防治药品。

蚕种经营机构在经营蚕种时,坚守蚕种合格标准,坚决抵制毒率超标的蚕种,真正做到经营的每一张蚕种都是合格蚕种。

建立蚕种领域的源信息共享机制,各级单位、部门合力为蚕种生产(微粒子病防治)提供保障机制,加大投入,维护蚕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猜你喜欢

菜粉蝶微粒子生产区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家蚕不同龄期感染菜粉蝶微孢子虫的差异性分析
菜粉蝶为害发生与防治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连载二)生产区与生活区布局要求
菜粉蝶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