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明富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1则

2015-04-16左冠超,李果,任佳辉

江西中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悸



李明富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1则

★左冠超1*李果1任佳辉1齐鸣1李胜涛2**(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

*第一作者:左冠超,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心脑病。Tel:18200522356,E-mail:zgc0516@163.com。

关键词:窦性心动过缓;心悸;临床案例

李明富,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现将其辨治窦性心动过缓验案1则介绍如下。

1病例

张某,男,62岁,成都内江人。患者3年前因“心慌、胸闷”于成都某三甲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报告:24小时心跳76 342次,伴有偶发室性早搏,最慢心率38次/分,最快心率68次/分,平均心率53次/分。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伴偶发室性早搏”。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因经济困难未采用。

2014年3月10日初诊:主诉“心慌、胸闷3年余”。症见:心悸、胸闷、气短,伴头晕,偶有眼前黑蒙,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健忘失眠,纳差,平素怕冷,稍进食油腻则腹泻,小便如常,舌淡紫、苔薄白,有齿痕,舌下瘀筋明显,脉沉迟。否认高血压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脂病史。现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次,每日2次,控制血糖;辛伐他汀片,每次10mg每晚1次顿服,调节血脂。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5次/分。动态心电图示:24小时总心搏74 846次,最快心率为62次/分,最慢心率为36次/分,平均52次/分,室性早搏24小时共86次。中医诊断:心悸(脾肾两虚夹瘀证);消渴。西医诊断: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偶发室性早搏;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西药治疗不变。中医治则:益气温阳,活血养心。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川芎15g,丹参15g,莪术15g,五味子15g,牡蛎15g,酸枣仁15g,山茱萸15g,黄精15g,淫羊藿15g,桂枝15g,肉苁蓉15g,木香15g,郁金15g,乌药15g,生甘草10g。7剂。水煎服,两日服1剂,每次150mL,每日3次。

2014年3月24日二诊:患者自觉心慌、气短好转,偶有心慌、心悸,疲乏无力、胸闷较前减轻,头晕好转,偶感腰痛不适,睡眠稍好,饮食一般,怕冷改善不明显,大便较前成形,每日1次,舌淡紫、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有力。守初诊方加巴戟天15g。7剂。煎服方法同前。

2014年4月7日三诊:患者疲乏无力明显改善,无气短、胸闷,未出现眼前黑蒙,心悸明显减少,睡眠较前好转,大便调,小便常,舌淡紫、苔薄白,舌边齿痕较前减轻,脉沉细。二诊方去茯苓,加续断、杜仲各15g。7剂。煎服方法同前。

2014年4月21日四诊:患者近3天未觉心悸、胸闷,疲乏无力明显改善,腰痛消失,食纳正常,二便调,舌淡紫、苔薄白,舌边齿痕较前变浅,脉沉细。三诊方去杜仲,加太子参15g。7剂。煎服方法同前。服药期间无特殊不适,继续服用本次方7剂复诊。

2014年5月19日五诊:患者1月余未出现心悸、胸闷,面色较前红润,无头晕,饮食正常,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齿痕明显变浅,脉细有力。复查24小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24小时心跳82 636次/分,最快心率72次/分,最慢心率46次/分,平均心率58次/分,室性早搏24小时68次。建议患者每月服用初诊方9剂,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3个月后,患者心悸、胸闷感消失,精神明显好转,食纳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齿痕轻微,脉细有力。复查24小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24小时心跳86 742次/分,最快心率74次/分,最慢心率50次/分,平均心率62次/分,偶发室性早搏58次。

2讨论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每分钟60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本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恢复正常范围的窦性心律或心室率,从而改善和消除相关组织器官的缺血[1]。目前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西药多为拟胆碱药物、胺碘酮、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虽能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在短时间内得到纠正,但又可能诱发新的心律失常,不能长期服用。对于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且有适应证的患者则可选择采用起搏器治疗,在消除症状、预防心源性猝死、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但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且经济、技术等原因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窦性心动过缓根据其症状属中医学“迟脉证”“胸痹”“心悸”“怔忡”“眩晕”等范畴。《内经》中虽无迟脉病名,但已经有了相关记载,如“其脉迟者病”“寒气人经而稽迟”“迟者为阴,数者为阳”“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等。西晋王叔和《脉经》中最早提出了迟脉这一称谓,曰“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珍家枢要》云:“迟为阴盛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濒湖脉学》曰:“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景岳全书·脉神章》云“迟脉,不及四至者皆是也。迟为阴脉,凡代缓结涩之属,皆其相类,乃阴盛阳亏之候,为寒为虚”,“大都脉来迟慢者,总由元气不充,不可妄施攻击”。古代医家大多认为迟脉是由脏腑虚损、阳虚阴盛、气虚血寒所致,治疗大多以温药。

李明富教授认为,窦性心动过缓等慢性心律失常与社会及生活环境、情志不畅、思虑过度、起居饮食失节、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导致心、脾、肾亏虚,病程较长,属于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与脾、肾关系密切;辨证要点为迟脉,可并见沉、细、结脉,舌质紫暗、舌下瘀筋,甚则出现舌质瘀斑等舌象。本案患者心悸、胸闷、气短、疲乏等表现当属心气虚弱、胸阳不振;伴有面色晄白、怕冷、腹泻、腰膝酸软等症状应归脾肾阳虚,结合舌脉,诊断为心悸之脾肾两虚夹瘀证。治法以温补脾肾为本,兼以活血养心,使心脾肾之阳得复,心神得养,诸症可愈。

李明富教授临证擅长运用益气温阳、养心敛阴之法治疗心动过缓类心律失常,强调临床应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结合,首先明确疾病,再针对疾病辨证分型治疗。选方多根据临床经验以自拟方加减,既重视心、脾、肾之阳气,又顾护心阴,强调补气时应配伍理气药,以防中满之弊;补血药大多滋腻,有碍胃之弊,凡脘闷腹胀、食少便溏者应慎用,必要时配伍健脾消食药以助运化;补阴药甘寒滋腻,凡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胀便溏者则不宜使用;补阳药性多温燥,易伤阴助火,阴虚火旺者应慎用。他认为心阴、心阳互相依附,相互依存,阳生阴长,故在益气温阳之药中加入五味子、麦冬、酸枣仁以养心敛阴,配合木香调理气机,使补而不滞。自汗者,加浮小麦20g;下肢水肿者,加猪苓15g、薏苡仁20g;纳差者,加焦山楂15g、神曲15g等,根据患者具体表现辨证施治。同时强调患者生活起居应顺应四时,内调情志,饮食有度,劳逸结合,故临证用药应手而效。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3.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收稿日期:(2015-04-09)编辑:万崇毅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通信作者:**李胜涛,女,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心脑病。E-mail:516170220@qq.com。

猜你喜欢

心悸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现代中医药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分析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秦琬玲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心悸的经验总结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开颅手术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血管疾病临床症候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早搏37例临床观察
关于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
韩明向主任医师以加昧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辨治心悸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