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2015-04-16夏正超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化动力

夏正超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0 引言

小城镇属于城镇序列的最低层次,是乡村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农村与城市的桥梁,也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旅游小城镇是指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或先导产业、具有一种或多种主题活动的小城镇。其以旅游业为经济增长点,整合三次产业,既重视对旅游城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的建设[1],又重视对旅游产业要素的合理配置,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城镇化是人类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热潮的影响,旅游小城镇的发展迅速崛起。旅游的发展能够为城镇化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为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开辟一条路径,旅游城镇化也将成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强调重点小城镇建设要把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业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不同类型的旅游小城镇具有不同的发展动力机制,建设的路径和建设模式也不尽相同,对旅游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对旅游小城镇进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促进旅游小城镇的差异化发展,提高发展的内涵与质量[4]。

1 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动力系统

旅游小城镇的动力系统是推动旅游小城镇产生、发展、维持、改善的各种力量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由于资源、资金、政策、所处的发展时期不同,旅游小城镇的发展动力表现不同的动力组合及作用机制。在理论研究上,学者们从城镇化、旅游系统、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探讨旅游小城镇的发展动力,形成诸多不同的观点。杨万江等将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概括为主体行为动力机制、产业结构转换动力机制、制度动力机制以及比较利益机制4种类型[5];彭华对旅游发展的动力系统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旅游需求的推动作用、旅游引力系统、旅游发展的中介系统和旅游发展的支持系统是旅游发展的驱动系统[6],这一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后的学者在旅游城镇化的动力研究方面多以此为基础。旅游小城镇是小城镇的一种类型,旅游是这种类型小城镇发展的直接动因,其既遵循小城镇发展动力的一般规律,又遵循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具有旅游小城镇发展动力的特殊性。钟泓等认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系统由传统经济驱动力、政策驱动力、知识经济驱动力所组成[7];孟秀红认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包括全球化及其影响、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制度创新、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的作用5个方面[8];谢朝武认为旅游小城镇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区位的吸引力、经济利益的牵引力、行政驱动力以及制度规范力[9]。从旅游系统角度看,旅游小城镇是一个整体产品,具有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区发展的特征。因此,李柏文认为资源、资本和市场是旅游小城镇发展的3个主要因素[10]。此外,近年来旅游村镇发展中爆发的冲突表明,社区参与、旅游的社会效应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有提高社区参与度才有可能实现旅游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11]。在实践上,学者们对旅游小城镇发展进行了案例探讨,其中云南、浙江、海南的旅游小城镇建设比较有代表性。云南省旅游小城镇建设的先行试点表明,资金引导、土地供应、制度创新、市场机制、企业参与是重要的建设经验[12];浙江省的经验表明,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规划先行、标准化建设和大力宣传是旅游型村镇建设的主要思路[13];海南省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契机,实施“大区小镇”的新模式,通过合理规划、错位发展,打造50个左右特色风情镇,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2013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海口的云龙、文昌的龙楼、定安的龙门3个特色风情小镇的发展[14]。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和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实践构建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动力系统模型(图1)。(1)旅游小城镇不同于一般小城镇的鲜明特点是消费的不可转移性,市场是旅游小城镇产生、发展的先决条件。市场需求的数量、需求的结构和旅游体验取向是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规模、特色及发展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2)资源是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表现为通过开发后提供给旅游者的消费要素。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物质资源和非物质的资源。随着旅游小城镇的发展,要不断地在核心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新的衍生产品,不断创造新的服务价值,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3)旅游小城镇具有城镇及旅游两方面的功能,在城镇职能上具有行政、经济、文化的功能,在旅游职能上要具有招徕、接待、服务、旅游管理、项目开发的功能。旅游业发展具有综合性、带动性、依赖性的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旅游效应、社会环境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旅游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从“大旅游”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从政策、资金、利益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4)商业媒介、社会媒体以及口碑效应是促进力因素,对旅游小城镇发展具有重要的消费引导作用,可以引领旅游小城镇的消费时尚,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引爆旅游小城镇的消费热潮。

图1 旅游小城镇发展动力系统模型Fig.1 Model of dynamic system of tourism town’s development

2 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2.1 动力的因果作用反馈机制

从系统的角度,旅游动力系统由旅游需求的拉动力系统、旅游供应的吸引力系统、旅游中介的促进力系统以及旅游发展的支持力系统构成[6],每个系统内部又由若干影响因子构成。因此,旅游小城镇发展动力系统是一个多因子、综合性的驱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内部各因素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相互之间具有因果反馈机制(图2)。在以资源为核心的旅游吸引力、以旅游体验为核心的旅游需求力、以旅游投资为核心的旅游支持力体系中,在旅游吸引或者旅游需求为原动力的刺激下,旅游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得以彰显,从而获得政策支持、旅游投资和公众支持。投资进一步带动项目开发、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可进入性的提高;政策及管理激发创新,促进旅游质量的提高;公众的支持进一步优化旅游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些都能够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和旅游吸引力。从负效应来看,旅游效应非均衡发展,旅游项目开发导致产品同质化、缺乏特色,这又能激发旅游创新发展,提高旅游的吸引力。

图2 旅游小城镇发展动力因果作用反馈Fig.2 Feedbacks of cause-effect of the dynamic of tourism town’s development

2.2 动力的作用强度机制

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供给水平状况、市场需求状况以及旅游小城镇发展所处时期与周期的不同,动力因子的作用强度也不同。

2.2.1 主导动力和辅助动力。主导动力是旅游小城镇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动力因素,如风景型旅游小城镇的主导力量是自然资源的吸引力,旅游古镇的主导力量是文化的吸引力及社会环境的支持力,商贸型旅游小城镇的主导力量是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辅助动力是次要方面的动力,对旅游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促进或者阻碍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力量,但在特殊情况下及旅游发展的一定周期内也可能转化成主导力量。如政策法律、管理水平等一般是辅助因素,但是可能成为激发旅游小城镇发展活力、促进旅游小城镇发展升级的关键性因素。

2.2.2 内因性动力与外因性动力。旅游供应吸引力系统中的旅游要素供应、旅游设施设备、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支持力系统中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旅游效应、管理水平、制度创新等是旅游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内因,是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客源的推动力、中介的促进力以及区位因素、政策驱动等是外部性因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影响力。

2.2.3 政府主导与多元主体主导。政府主导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动力机制,政府发挥政策、资金的优势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通过项目带动核心旅游产业发展,从而促进整体发展。欠发达地区一般采取这种发展方式。多元主体主导是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机制,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产业要素的空间集聚、产业链的延伸及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源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多采用这种发展方式。旅游者、旅游产业、目的地政府、旅游社区作为旅游的适应性主体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5],适应性主体主导力量的不同,旅游发展的本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图3)。一般来说,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发展的成长阶段,政府的管理发挥重要的制度推动作用;在发展的成熟阶段,各个利益主体能否和谐共处、社区利益能否得到较好的保障是关键因素。

图3 旅游小城镇发展动力因果作用反馈Fig.3 Feedbacks of cause-effect of the dynamic of tourism town’s development

2.3 旅游小城镇动力模式组合

资源、市场和资本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优先发展。市场因素是强大的促进力量,市场需求往往是城郊型旅游小城镇的初始发展动力。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资本的注入,低投入、高产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资源(吸引力)、市场(推动力)、资本(支持力)3个主因素可以把旅游小城镇分为6种有效的动力模式:①高资源、高市场、高资本动力模式;②高资源、高市场、低资本动力模式;③高资源、低市场、高资本动力模式;④高资源、低市场、低资本动力模式;⑤低资源、高市场、高资本动力模式;⑥低资源、高市场、低资本动力模式。不同动力模式的发展初始条件、空间特征、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6]。

3 旅游小城镇的动力特征及战略选择

在旅游动力系统、动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小城镇发展驱动力初始发展状态及发展阶段中驱动力的转变,将旅游小城镇分为自然生发型、政策驱动型、产业融合型、逆向成长型。旅游小城镇可以根据其发展的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旅游资源及外部支持条件等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表1)。

表1 旅游小城镇动力特征及战略导向Tab.1 Features of tourism town’s dynamic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3.1 自然生发型

自然生发型旅游小城镇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明显,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能力特别强,多处于发达型小城镇状态。由于具有大型旅游景区的旅游吸引力而形成旅游产业的集聚效应,进而促进旅游小城镇在空间、产业、人口等方面的城镇化。旅游资源型、旅游接待型、旅游古镇属于这种类型。资源型小城镇发展中后期由于强势企业的介入,容易形成“旅游飞地”,造成灰色地带,导致风景区与当地社区的利益冲突,反而抑制了旅游城镇化的发展。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分配机制、政策因素等外部力量整合资源,实现旅游城镇与景区良性互动。接待型城镇依托一个或几个大型的景区,形成区域性旅游接待功能区,通过发展餐饮、住宿、购物及交通业等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旅游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中后期应通过项目带动,延伸产业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旅游古镇由于参与主体多元,发展积极性较高,发展基础较好,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的营造以及旅游规范发展上。

3.2 政策驱动型

政策驱动型旅游小城镇处于高资源、低市场或者低资源、高市场状态,发展速度较慢。但是,由于具备较高品位的资源或者较强的市场需求,通过政策驱动,从顶层设计上实施大旅游的发展战略,以大产业、大项目带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近郊型旅游小城镇处在环城游憩带上,具有潜在的需求和消费市场。在初级阶段,主要以观光游和农家乐为主,发展的高级阶段应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主。但由于城市吸引力的效应,产业很难留在小城镇之内。发展的战略是将小城镇纳入整个城市的旅游发展体系,通过发挥特色、资源再造,走特色化、专业化的路子。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小城镇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风俗民情,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接待能力有限、可进入性较差,表现出高资源、低市场的特征,应通过资本注入提高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可进入性,发挥中介系统的推动作用,通过品牌营销吸引客源,进而形成收益提高、投资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

3.3 产业融合型

产业融合型旅游小城镇旅游资源先天不足,但经济基础和相关产业发展较好,具有低资源、低市场、高资本的特性,通过产业融合、扩大产业链、提高相关产业的附加值,旅游业的经济地位越来越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商贸型旅游小镇是典型形式。此类小城镇一般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专业化的市场,经济基础殷实,社会富庶。出于转型发展、环境改善、产业链延伸的需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动力与愿望。一是可以发挥专业市场和产业的优势,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纪念品产业[16];二是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宣传营销发展商务旅游、考察旅游、购物旅游、修学旅游等,扩大旅游产业的影响力,走旅游与城镇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3.4 逆向成长型

逆向成长型旅游小城镇多处于山水田园景观之中,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旅游集散功能,但缺少震撼力的资源。在发展速度、相关力量的介入强度、带动效应上并不如自然生长型旅游小城镇显著。由于周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等逐步发展,在空间上形成合围之势,在发展上形成倒逼机制,不断促进旅游业比重增加、非农人口增加和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旅游发展促进原来乡村功能、结构、环境和人口的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也是乡村城镇化的路径,能够实现就地城镇化。在战略上要进行创意开发,发挥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的优势,打造形式各异的旅游风情小镇;政府要引导本地居民从事旅游业,减少旅游收益的溢出。旅游小城镇发展后期会引发文化体验型旅游综合体的开发与建设,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镇,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景区,而是一种以文化体验景区为核心、集多种服务于一体的旅游休闲与居住性社区。旅游风情小镇、文化体验型旅游综合体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级模式,这也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新趋势。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动力作用机制的相关模型。旅游小城镇的动力系统是由旅游需求的拉动力、旅游供应的吸引力、旅游中介的促进力以及旅游发展的支持力构成的一个多因子、综合性的驱动力系统。在动力作用机制方面,旅游小城镇动力系统内部各因素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反馈机制;动力因子的作用强度也不同,可以分为主导动力和辅助动力、内因性动力与外因性动力、政府主导与多元主体主导力;但资源、市场和资本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以此为主要依据将旅游小城镇分为自然生发型、政策驱动型、产业融合型、逆向成长型等不同的类型,其动力特征和战略导向各不相同。

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无疑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双重意义。要建立规范的引导机制,对旅游小城镇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和特色。(1)在资源上,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及组合特征,发挥资源优势与特色进行错位发展,如发展特色文化休闲小镇、会展商务旅游小镇、海洋海岛小镇、海韵渔情小镇、生态旅游小镇和特色商贸小镇。(2)在市场上,根据国际、国内、省内、市区内不同的目标市场定位,采取不同的发展手段。国际性的旅游小城镇要向国际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国内性的旅游小城镇要向创新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省内性的旅游小城镇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市区内的旅游小城镇重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市区周末休闲市场的优势。(3)在发展的主导动力上,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发展基础好、市场条件好、区位条件好的地区要将发展的主导动力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主动和竞争优势,提高发展的质量;对于后发地区,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分配、政策导向、智力支持方面的主导作用,促进旅游小城镇的快速成长;对于处于发展中期阶段的小城镇,要发挥市场和政府双重力量,加强旅游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避免错位和缺位现象的发生。

[1]石艳.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山东省旅游小镇发展模式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3(4):82-87.

[2]王新越,秦素贞,吴宁宁.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4):69-75.

[3]徐万佳.抓“新型城镇化”机遇探“旅游型城镇化”道路——“旅游型城镇化高峰论坛”嘉宾观点摘要[N].中国旅游报,2013-07-31(17).

[4]郭相兴,夏显力,张小力,等.中国不同区域小城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5):50-54.

[5]杨万江,蔡红辉.近十年来国内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述评[J].经济论坛,2010(6):18-20.

[6]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2000,15(1):1-5.

[7]钟泓,严志强,廖赤眉,等.广西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1):51-55.

[8]孟秀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J].乡镇经济,2007(12):10-13.

[9]谢朝武.基于环城旅游带开发的小城镇建设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20-24.

[10]李柏文.中国旅游城镇化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2(1):14-19.

[11]Sherlock K.The Role of Community in Tourism Stu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9,11(2/3):126-127.

[12]建设部调研组.关于云南省旅游与小城镇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小城镇建设,2006(7):26-29.

[13]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调研组.建设好旅游型村镇是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又一坦途——浙江省旅游型村镇建设调研的感悟[J].小城镇建设,2006(7):30-32.

[14]邵长春,苏乾.我省今年重点打造三个“龙头镇”[N].海南日报,2013-06-14(03).

[15]袁国宏,郭强.旅游动力系统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11(3):126-132.

[16]李柏文.旅游制造业概念辨析及其培育与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3):186-190.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镇化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家乡的城镇化
动力船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小城镇远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