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彩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015-04-16福建福清市实验小学350300王飞玲
福建福清市实验小学(350300) 王飞玲
拉夫尔·泰勒说过:“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想学什么,而不是教师要教什么。”怎样让学生要学什么就教什么呢?那就要实现课堂向“生活”开放,向“多元化”开放,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有用并产生乐学的欲望。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种数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与策略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活动空间有了较大的扩展,他们逐渐关注来自于自然、社会的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对具有一定挑战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将“10包纸巾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这个实践题提到课首,那么它就成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个生活实际问题,学生自觉设计方案进行探究,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下面两种方案可行(如下图所示)。
有一位学生提出异议:我在超市中看到的多为第二种,因为这种最节省包装纸,商家是这样子考虑的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主动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比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去求生活中的纸箱的面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有效生成,让思维纵向发展
现代课程倡导生成,生成的课程需要教师及时接纳弹性、灵性的成分,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让课程充满生活的真情,焕发生命的活力。
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经过探究学生明白个位是2、4、6、8、0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这时一名男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判断一个多位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其他数位都不用看?不少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说理,一个学生用竖式说明个位数前面的数必须是2的倍数,如148除以2。遭同学质疑,那“158呢”?这时另一学生给予解释,“150”也是2的倍数,教师这时综合 158=150+8、148=140+8 说明多位数都可以看做整十数与个位数的和,任何一个整十数一定是2的倍数,所以……从课堂即兴生成的148到158再到150,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提升,真正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三、鼓励猜想,让活动更精彩
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曾说:“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有些情况下,鼓励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发展都是无穷尽的。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独特见解,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主动地学习新知。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的推导时,可进行如下教学。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它们统一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生:底面积×高。
师:我们今天要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你有什么猜想?
生:我想,圆锥的体积也和它的底面积、高有关。
生2:我想它也是柱体应该也是底面积×高。
生3:圆锥的底面积越大,体积也越大。
师:你们的猜想都有道理,再回顾一下,我们在圆柱体积推导的过程中是怎样转化推导出来的?你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吗?
生1:转化成长方体。
生2:用割补法。
生3:把圆锥的体积也转化成长方体或圆柱体。
师:用割补法还是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实验?
生:转化为圆柱体,用倒水或倒沙子的方法做实验。
师:对用来装水或沙子的圆锥、圆柱、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大小有什么要求吗?
生:应该等底等高,这样才能发现内在联系。
这种由猜想到实验再到推导的过程,非常顺理成章。直接给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让学生机械地倒水或沙子,结果正好倒三次,这样的“发现”是教师预设好的,学生就是照样子操作,合情推理的成分微乎其微。实践证明,从学生的猜想到实践,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需求,学生的主动性强、兴趣浓,这样的教学才高效。
综上所述,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主动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进而爱上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需创设多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