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圈水下往复动密封分析
2015-04-16,,
, ,
(汕头市贝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汕头 515065)
引言
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各类水下设备应用逐渐广泛,水下密封技术的研究越来越重要[1]。星形橡胶圈是一种挤压型密封元件,因其特殊的截面而更适合于往复动密封场合[2]。与陆地环境相比水下3 km处具有压力高(约30 MPa)、温度低(约2 ℃)等特点[3,4],对星形圈的密封会产生影响。
目前水下密封相关的研究主要以O形圈为主[3-5],星形圈的研究比较少且都在陆地环境下[6-8],韩传军等将星形圈与O形圈的各种应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截面进行了改进、刘占军等对星形变截面密封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本研究根据星形圈的密封原理和水下环境的特点,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二维模型,重点分析了星形圈往复运动过程中剪切应力、接触应力和摩擦应力的变化以及水下环境对上述应力的影响。为水下星形圈往复动密封性能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1 有限元仿真
1.1 简化模型
根据星形圈具体使用情况和仿真特点,将复杂的三维结构简化为二维模型,自动划分网格后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星形圈模型
本研究以φ30.0 mm×3.55 mm规格的星形圈为例进行计算,其中陆地参考温度23 ℃、摩擦系数0.05、运动速度0.3 m/s、行程5 mm、压缩率为15%、密封压力10 MPa、橡胶热膨胀系数115×10-6[1-4]。
1.2 仿真设置
在ANSYS模型中,密封槽和运动件可视为刚体,采用PLANE182单元、弹性模量为2.11×105MPa、泊松比0.3;星形圈视为柔性体,采用PLANE182单元、材料为丁晴橡胶、弹性模量14.04 MPa、泊松比0.499;橡胶采两参数的Mooney-Rivlin模型表示,C10=1.87 MPa、C01=0.46 MPa;用TARGE169、CONTA172接触对模拟星形圈的接触[3,4]。
星形圈往复动密封的工作状态主要有三种:非工作状态、承载状态、往复运动状态[5,6],水下仿真过程中可通过5个载荷来实现: ① 密封槽固定不动,运动件向右移动实现安装; ② 温度,从23 ℃降低到2 ℃; ③ 对星形圈总体施加环境压力30 MPa,之后施加油液的密封压力; ④ 安装后,运动件继续向右移动,实现内行程; ⑤ 内行程结束后,运动件向左移动,实现外行程。
陆地、水下仿真过程中ANSYS参数设置相同,陆地环境下仿真时不需要施加温度和环境压力载荷。
2 结果分析
水下高压、低温的环境会使得星形圈体积缩小从而影响其密封性能。密封判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剪切应力小于橡胶抗剪强度;另一个是接触应力大于承载压力,往复运动中摩擦应力主要影响其动态性能。
2.1 应力分布
水下往复运动过程中星形圈应力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应力分布图
从图2可知,往复运动中星形圈右上侧剪切应力最小(内行程是-4.57 MPa,外行程是-2.84 MPa,负值表示压应力),右下侧剪切应力最大(内行程是2.89 MPa, 外行程是2.9 MPa,正值表示拉应力),应力值小于橡胶抗剪强度4.6 MPa[1];接触面上接触应力是连续分布的,最小值15.5 MPa,大于密封压力10 MPa, 星形圈的上述应力满足密封要求。内外行程中主接触面的摩擦应力方向相反,内行程中星形圈向右扭转、上侧右移,外行程中星形圈向左扭转、上侧左移。
陆地环境下星形圈应力分布与水下类似,区别只是应力大小不同,此处不再赘述。
2.2 应力变化
陆地、水下往复运动过程中应力值变化如图3所示,其中摩擦应力不考虑方向。
图3 应力变化图
从图3可知,内外行程中剪切应力变化最小(水下0.5×10-2MPa、陆地-0.4×10-3MPa),摩擦应力其次(水下-0.17 MPa、陆地-0.2 MPa),接触应力变化最大(水下-2.5 MPa、陆地-2 MPa);内行程中陆地的应力大,外行程中水下的应力大;内行程的应力大于外行程、水下应力变化率小于陆地,其中剪切应力的变化与上述趋势略有不同。
3 结论
(1) 水下3 km处的星形圈的应力满足往复动密封的要求;
(2) 往复运动时内行程的应力大于外行程,水下环境中不同行程的应力变化幅度小于陆地环境。
参考文献:
[1] 韩宁.动密封系统密封性能分析[D].太原:中北大学,2014.
[2] 黄迷梅.液压气动密封与泄漏防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张毅,王国志,刘桓龙,等.深海液压动力源O形圈密封性能分析[J].液压与气动,2014,(8):23-25.
[4] 王国志,张毅,刘桓龙,等.深海环境下的O形圈静密封设计[J].润滑与密封.2014,39(10):88-91.
[5] 郑辉,张付英.液压往复密封泄漏量的有限元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1,39(8):58-61.
[6] 韩传军,张杰.往复密封用X形圈的优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J].液压与气动,2012,(10):76-78.
[7] 韩传军,张杰,黄岗.往复密封中星型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2,37(9):28-32.
[8] 刘占军,王哲峰.X形变截面优化橡胶密封圈比较应力有限元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0,35(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