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游戏教学要做到“三尊重”
2015-04-15周佳
周佳
[摘 要] 游戏教学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游戏的形式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游戏的内容要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游戏的时机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
[关键词] 形式;内容;时机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环境,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动起来.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喜欢玩,对什么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不强,不能长时间把精力集中到一项学习任务中,很多时候无意注意占有很大的比重. 所以他们的学习活动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展开,也只有让他们融入情境中,才能激活他们的无意注意,从而慢慢培养有意注意力.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按照高年级的教学方法来教学,时间不长,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感,就会让学生感觉到很累. 而游戏却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再加上他们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往往都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到了小学,他们还是想做游戏. 所以,要想让低年级学生喜欢上数学,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把要学习的知识融入游戏当中,让学生边做游戏边学习,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低年级数学中展开游戏教学.
俗话说得好,什么样年龄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 所以,如果我们安排的任务超越了学生的年龄范围,那么他们也就做不好这件事. 在低年级数学中开展游戏教学也不例外,所设计的游戏形式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因为同样的一个游戏,在不同的年级展开,就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有的是高年级学生喜欢,低年级不喜欢,有的是低年级喜欢,但是高年级学生却不喜欢. 所以,我们在设计游戏之前,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思量哪些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所喜欢的,哪些游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把这些想好了,设计游戏时才能够有的放矢,才能够设计合适的游戏,才能让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高效地去学习.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时,一位教师采取比赛的游戏方式来进行,教师说一个数字,让学生说出另外一个数字,让这两个数字合起来是10. 以10个数字为一组,看看哪一个学生说出来的得数最多,反应最快. 结果,没过一会,学生举手的人数就越来越少了,有的学生甚至从始至终都没有举手. 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听完课之后找部分学生交流,有的学生就说没意思. 为什么没意思呢?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这样的游戏蕴涵着一定量的思维过程在里面,而刚入学的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直观思维还是一直占思维的主要方面,让学生用脑子想这一游戏形式却带有抽象思维在里面,学生一听到数字,就要用脑子去思考,而没有养成思考习惯的学生,或者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还没有思考出来,就被别的学生抢先说出答案了. 这样,他们就没有发言的机会,在后面的游戏中,也就不再举手回答了. 所以,在笔者教学这一课时,一改这种游戏形式,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思维结果. 当笔者出示一个数字时,有的学生用竖手指的方式来表示另外一个可以合成10的数,而有的学生用的是拍手的方式来表示,有的学生是用数数字的方式来表示. 当然,也有的学生是通过思考的方式来回答的. 这样的游戏就是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展开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上都能够踊跃地发言,游戏教学也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所以,我们的游戏形式要在尊重学生年龄特征基础上展开,变单调的数学学习为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吸引学生的游戏活动,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不但可以高效地学好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个性化学习意识,从不同角度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就比如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对于形象思维的视角不一样,所以他们在表达的时候就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这一数字. 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只用一种方法来表达,或者拍手、或者竖手指等,都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那么结果也会步入第一位教师教学的后尘.
数学学习要在尊重学生知识水平基础上进行,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位数学教师的心中. 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他们接触知识的途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与课堂了,有时候,我们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点学生已经在课前掌握了. 同时,不同的学生,他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起点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可能需要从头开始,而有的学生可能在开始学习时只需要点拨一下就可以进入下一环节了. 所以,在教学某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点的时候,由于学生知识起点不同,学生的数学经验不同,所以数学教师总会先分析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哪些知识学生可以非常容易掌握,哪些知识学生不容易掌握,并根据自己的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然后设计合适学生的教学流程. 但是在组织游戏教学时,往往有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总认为,游戏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兴趣,所以即使是稍难一点的知识,学生也可以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打开思维,去努力探索,最终会得到预设的结果. 其实不然,我们的数学游戏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知识水平,那就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 游戏内容过于简单,会让学生产生马虎的思想,甚至会出现错误;而游戏内容过于复杂,那么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就感受不到游戏的快乐,也就不可能打开思路,反而会产生烦躁与无奈的思想.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数》时,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100以内的数,所以设计了一个游戏,给学生2、5、6、3、7等这5个数字,然后让学生在这五个数中随机选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看看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并说一说如何组数才不会忘记还有哪些数没有组,最后还让学生把这些数字从大到小排列. 当时,学生所组出来的两位数没有一个是有规律的,学生组成的数也是杂乱无章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原因就是这位教师在设计这一游戏时,没有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 虽然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已经有所发展了,但是他们的这些思维还只是处于一种简单、表象的阶段,如果让他们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学生就会感觉到无从下手,这样的游戏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 所以,笔者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也安排了让学生用不同数字组数的游戏,只不过笔者给学生的数并不是一下子给这么多,而是先让学生用两个数字来组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接着就是让学生用三个数字来进行组两位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如果学生的游戏兴趣还比较浓的时候,或者针对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根据三个数字组数之后,也可以让他们根据四个数字来组数,甚至是五个数字来组数. 这样,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组数的基础与经验,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悟出了一定的规律,那么他们也许就有兴趣来挑战更高层次的游戏.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游戏就不会感觉到太难,游戏的效果才能突显出来.
学生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才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或者行动. 我们的数学教学也要遵循学生的这一现象,积极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渴望能够获取新知识.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内动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用游戏教学也不例外,在安排学生游戏时,要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不需要这一游戏的角度出发,来决定安排不安排游戏教学. 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水平就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就没有必要设计一些游戏,如是这时候设计了游戏,相反会打乱学生的思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而当学生面对知识无所失措的时候,我们再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通过游戏解决问题. 这样的时机才是安排游戏最佳时机.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时,也许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感受到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上下的位置,他们不通过学习也能知道. 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就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而对于左右的知识,会有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左,什么是右,在判断时就会出错.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来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我们要利用好游戏教学这一教学形式,让游戏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提升,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