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案导学、合作助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

2015-04-15何绍军朱宸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教学模式

何绍军+朱宸材

[摘 要] 自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围绕课堂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探索层出不穷. 本文在对比分析“学案导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 “学案导学、合作助学”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确定了“以案促学、以学定教、合作释疑、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并就此提出了 “练—议—讲—练”的教学设计流程. 通过实施效果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验证了新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与数学学习兴趣;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水平,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信任与合作.

[关键词] 学案导学;合作助学;整合;教学模式《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同时标准还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从而真正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三大教学目标,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学案导学法来看,周建勋、孙学东、浦叙德、刘东升等都认为“学案导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学案导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刘东升老师把这一模式概括为十个字,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正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道:学习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综合二者特色,在整合“学案导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学案导学、合作助学”模式,并给出自己的做法,以供同行共同探究.

师生合作学习意识、合作技巧的培养

合作学习重在保证生生互助,强化学生交流和帮带. 所以,在活动开展中,必须落实以下五点:彼此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小组讨论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 对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活动:首先,定期对小组长进行管理培训和业务指导;其次,每学期重新分组,对组长进行换岗和个别组长的竞争上岗,意在通过全员调动,增加班级内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信任,同时通过组长轮动和受培训对象数量增加,推进小组合作;再次,明确组内目标和个人近期目标;然后,明确一岗一责、一时一责,如早晨时段确定作业接收员,课堂时段确定主持人、记录员、讨论交流发言人及一对一帮扶对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实现小组周负责制,如本周第一组负责,那么第一组就要负责本周的课前准备、自习课要求以及本周要开展的数学活动,班委负责记载考评,与此同时,教师重点组织学生进行学案编写前的规划论证,学案使用后的交流讨论、课堂的互听互评、错题的收集整理以及跟踪练习的分题组合. 此过程教师应注意三点:一是注重课堂民主氛围的营造,不责骂学生,不苛求学生;二是注意倾听学生讨论意见;三是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

研读教材,规范学案编写

学案作为对教材的解读,必须忠实于教材,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案编写进行规范.

(1)明确学案编写项目. 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前准备、新知探究、典型例题、达标检测、思维拓展和学习反思. 其中,学前准备重在对本堂课所涉及知识的回归复习,新知探究重在情景引入、问题引导和知识梳理,思维拓展意在对本课知识进行升华或对未来知识进行预设,学习反思意在强化过程梳理,突出自省.

(2)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选题.比如从“特殊”到“一般”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教材例题的变式训练思想等.

(3)加强数学文化渗透,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比如,数学背景知识介绍、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反思小文章等.

(4)学案装订成册,便于学生复习.

研究课型,细化课堂操作

针对这一问题,主要分两个角度去实施:一是从知识来源看,分为新知课课型、复习课课型、试卷评价课课型;二是从实施时间进程看,可以将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看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第一阶段模式(第1年),学生预习完成学案—小组组长组织新课学习—邀请其他学生展示—师生共评—归纳提升—达标检测—组长查错;第二阶段模式(第2年),学生预习完成学案—请其他学生黑板展示,同时小组组长组织新课学习的交流—师生共评,归纳提升—达标检测—组长查错;第三阶段模式(第3年),学生预习完成学案—教师公布参考答案标准—小组组长组织知识点梳理、订正学习错误,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答疑,学生补充和优化—达标检测.

加强监督,落实过程评价

根据有活动就有考评原则,积极推进感性评价和理性量化评价. 感性评价重在口头的及时表扬、肯定、鼓励等等;理性量化评价以加减分之和排序,每周量化一次. 如加分政策、分课预习、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各设A、B、C三等,分别对应3、2、1分,课外活动附加分等;扣分政策分活动纪律、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情况、纠错定错情况等做出相应的扣分值,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意在落实学案的信度、课堂的效度、学生评价的维度.

综合以上几点,笔者提出了 “学案导学、合作助学”的教学理念,具体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为指导思想,以学案为平台,依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实施“练—议—讲—练”的教学模式,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互助性教学方式.为了使这一模式能够更加便于在初中数学课堂实施,笔者建议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从解决问题的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策略

即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 其意义有三:一是转变了课堂教学策略,使“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为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二是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重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与整合,有利于各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好本校的数学教学;三是转变了师生角色地位,学生由被学习对象角色,演变为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2. 从运用数学思想上关注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改革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主要是在过程中展现,若要使其丰富性发挥积极效应,则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所以,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实验中,有必要继续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学案导学、合作助学”教学模式:

(1)导学案如何编写,讲什么?

解决学习的针对性.教师要结合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教法,使编写的学案更贴切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融入高初中衔接,关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素养的渗透. 同时,要根据学情、动态使用.

(2)学习小组组内如何进行探究,怎么讲?

解决学习的有效性.如翻转课堂顺序,即把传统课堂教师讲授前置到课前,再由学生听学后,完成相关学案习题,课堂再进行小组交流释疑,最后再由教师画龙点睛.

(3)学习小组评价如何进行,为什么?

解决学习的长效性.如评价以小组表现为背景,以鼓励性原则为主,强化加分,弱化扣分. 可参照以下原则执行:小组加分即组员每人得分,扣分时落实责任人的,扣责任人个人分数,不能落实责任人的扣小组分数. 考核项目: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思考、小组活动、完成作业情况、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项目,参照以上项目细化考核内容和过程.

3. 促进学生构建数学思维经验

数学思维经验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智力参与过程中所获得的过程性知识.教师应当致力于把学生的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而成为获取高分的能手,同时,还要用数学内在的力量感化他们,提升他们的内心修为,实现数学教育人的崇高理想.

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学案导学、合作助学”教学模式接下来期待不断地完善,以期发挥出巨大的助推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乡愁导学案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