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牙周炎源性感染致纵隔脓肿的护理体会

2015-04-15谭茜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吉林长春130021

吉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纵膈坏死性牙周炎

谭茜倩,张 瑶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牙周的局部感染可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一些重要脏器患病,如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休克、甚至败血症等。纵隔脓肿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纵隔的组织或血管内,使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液积聚的急性结缔组织化脓性感染。牙源性感染是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纵隔脓肿形成脓液后可破入胸膜腔形成脓胸及脓气胸,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感染性休克[1]。我科于2013年12月收治了一例因牙周炎感染致纵膈脓肿的患者,经术前充分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胸腔、纵隔脓肿廓清术,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气管切开术,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患者恢复较好,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9岁,因牙周炎、胸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后症状进行性加重,转入我院。患者嗜睡,痛苦面容,持续发热,最高体温39℃,无法进食。肺部CT提示:双肺炎变,双侧胸腔积液,纵膈间隙改变。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纵膈脓肿,双肺炎症,感染性休克,颈部脓肿。术前留置胃管,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胸腔、纵隔脓肿廓清术,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气管切开术,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一枚,脓汁行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以指导临床用药。术后返回胸外ICU,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抗炎,营养支持,充分引流等积极治疗。术后第8日停用呼吸机,术后2周颈部切口及胸部切口愈合良好,拔除纵膈引流管及胸腔引流管,患者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纵膈脓肿是致病性化脓性细菌侵入纵膈引起的感染,可引起患者的发热反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发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擦浴时禁擦前胸、后背、腹部和足底等处,对于脓毒血症的患者头枕冰袋,腋窝及腘窝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等效果更佳[2]。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病号服和床单被褥。同时注意液体入量及其他生命体征变化。

2.2 呼吸道护理:术后患者清醒后给予半卧位,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判断通气状况,以正确调节呼吸机各项工作参数。加强气道湿化,充分稀释痰液。可给予气管内滴入,雾化吸入等方式,以利痰液稀薄。还可配合叩击胸背部,使用排痰机、咳痰机,也可行支气管镜吸痰,以预防肺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吸痰管理。先吸气道内痰液,再吸口腔,鼻腔内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

2.3 胸腔引流管护理:应注意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折曲、阻塞、漏气等,生命体征平稳后,床头抬高30°为宜,有利于胸腔引流和呼吸[3]。引流管黏稠、有块状物时,须定时挤压引流管。遵医嘱给予胸腔引流管冲洗,严格记录冲洗量和胸引管引流量,色、性质,若出现负平衡、胸闷等及时通知医生。引流瓶每天更换,更换时,用两把止血钳夹闭胸腔引流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放置固定引流装置,防止逆行感染。

2.4 胃肠减压和口腔护理:术后胃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出,保证持续减压。目的是减轻腹胀,减轻吻合口张力。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之一。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护士必须认真地评估和判断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观察口腔黏膜,舌苔和特殊口腔气味,提供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2.5 营养支持:患者因治疗及病情需要,给予禁食水护理。术后一般采用胃肠外营养(即TPT)与肠道内营养相结合,在胃肠蠕动恢复前主要以TPT营养支持为主,根据需要供给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液体。给予TPT期间定时监测血糖值,注意控制血糖。肛门排气后,给予肠内营养。即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又避免了长期禁食导致肠功能紊乱。腹泻是肠内营养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予肠内营养时要注意输注的速度、温度、溶液的浓度。同时给予间断温开水冲洗营养管路。每4小时需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如>150 ml,表示排空不良,应予减量,加用促进胃排空药物,仍不改善者则应停输。

2.6 皮肤护理:患者因病情较重,管路多,前期无法下床活动,高热出汗,加上尿液和粪便的刺激,使皮肤组织极易破损。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对易受压的骨隆突处,可用软枕,海绵垫等,以减轻对其的压力。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平整。

2.7 心理护理:对于病情和预后的顾虑,患者往往会产生恐惧、忧郁心理,极易对治疗失去信心;尤其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语言表达及沟通障碍,情绪烦躁。多与患者交流,指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小结

牙周炎源性感染引起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发病率低,病情发展迅速且凶险,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术后有效的护理,是治疗其成功的关键[4],能极大地提高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抢救成功率。

[1] 李 莉,胡 敏,董红革.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治疗及护理[J].中国口腔颌面部外科杂志,2013,11(6):499.

[2] 邱仲玉,杨桂霞,葛 敏.纵隔脓肿开胸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25):5256.

[3] 邱明玲,吉凤庆.异物性食管穿孔并发纵隔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

[4] 李文雅,张其刚,刘旭东,等.继发性纵隔脓肿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1,18(4):375.

猜你喜欢

纵膈坏死性牙周炎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放疗临床靶区勾画设计的相关性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