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5-04-15巴旭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武术动作体育

巴旭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武术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全面反馈,也正是在反馈的基础之上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学生至家长提供可行的教育改革手段。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可以促进武术教学改革,丰富评价手段,拓宽评价范围,增加评价的客观性。

一、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

评价是指对事物价值高低的判断。其中包括对事物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及在此基础之上所提出的价值判断。如果将评价运用于教育,教育和教学评价便应运而生。教育评价是以社会与个体为中心,教育活动为满足其发展所做出的判断,是为了促进教育价值不断升值的过程。简而言之,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情况所做的一种评判。教育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标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二、体育评价的基本要求

对事物的评价是以实现目的为己任。为了实现评价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体育评价体系,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这也是对体育课程体系中的武术课程评价的约束。

1、体育评价方向的正确性

学校体育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课程。对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体育评价应当在国家有关体育工作政策、指示的基础之上进行。在此基础之上努力克服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智育、轻德育、重结果、轻过程等等现象,努力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切实抓好体育教育工作。在完善体育评价体系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不会变,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把培养身体素质合格与知识储备丰富的建设者为首要目标。

2、体育评价的全面性

体育评价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指标性评价。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评价指标,从整体上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优良与否。评价的过程要避免片面性,仅从部分评价内容去进行终结性评价,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结果,既不利于学校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单就体育评价讲,相关内容包括体育工作人员、体育器材、体育教学工作、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质等方面。评价的全面性是为了评价结果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对个体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反馈。

三、武术课程的评价特点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武术与军事密不可分。作为保护自我,保家卫国的重要手段,人们在使用的同时,不断的丰富了其动作数量、特点,也将我国传统思想体系融入其中,形成了既强调外在表现,又注重内在涵养的独特技击项目。

1、武术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复杂性

形成性课程评价又称为“过程性评价”,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提出的。在20世纪六十年代,学习评价都是由终结性评价主导学生的学习结果。随着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向前发展,受到人文学科影响的教育,教育过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局限于原来的终结性评价,一锤定音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而对于教育过程和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如果武术以高校体育课程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不失为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在对武术课程评价的过程中不免有其独特之处需要不断的提醒与注意。武术动作固然是本质特性的直观展现。但是,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武术内在文化的重要价值更是其评价的侧重点。

2、武术课程评价标准的倾向性

固然武术的技术动作是武术最为重要的外在表现,但是相对于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而言,武术技术动作的掌握显得并不是特别重要。这里着重提及的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对武术动作的感受相对于成套动作的演练而言是较为重要的。因为,他们的练习时间短,对动作的认知度偏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短暂的。对于动作的传承和发扬并不能起到应有作用。而武术动作之外的其它方面应当是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武术的发展源流简史,现阶段中国武术的传承、传播路径,对于河南省普通高校的非体育专业学生来讲,也应了解和掌握河南省武术流派特点——少林拳、太极拳的整体概况等等。

3、武术课程评价的主观性

武术教学是武术动作和武术文化知识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内容。除去教学过程所要求的,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特征、思维方式等心理学方面的教学,前面二者的评价标准所凸显的是主观性。这是武术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其动作没有统一的标准,仅仅是为了表现技击、美观的特性进行编排学习。而这也是将武术传承局限于小范围内的重要因素。武术的竞技化,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另一条有效路径。

武术课程评价要素分析

四、评价内容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和情意表现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实效性不强。对于评价而言我们所关心的并不是学生的成绩。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学的目的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学习的效果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考虑,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科学的评价,不断的激励学生学会学习。通常的学习态度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与否,学生在课外是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动作进行体育锻炼,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动脑筋努力去学好武术文化知识和武术动作。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对于情感意志和合作精神的理解局限于书本,通过武术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合作精神。

1、评价主体

对于课程的评价,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是教师与学生的直接引领者。而家长是学生的直接监督者。他们共同构成了课程教学的直接与间接参与者。其中学生是核心,也是最为主要的信息反馈者。事实上,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教师是主动的教授者,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包括对教案、教学手段、教学技能等等方面的细节与综合的评价。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评价关系是通过学生来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评价是以学生的表现为客观依据,目的是促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

2、评价标准

主要有标准性检验和非标准性检验。标准性检验主要是以统计为手段进行的,按照具体程序进行考核。其结果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析。单就武术课程而言,已经具备基础的学生要严格要求标准。促成其更近一步的学习动力。对于一般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这不利于学生对武术技术与文化的学习。对于本研究的评价标准,我们所参照的是五个领域目标下,武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诚然,武术课程评价标准仅仅是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具体选择,建立突出地方特色的评价体系。

3、评价流程

武术课程评价从武术课程教案评价起始,经过武术课堂教学,到武术课程考核。最后是武术课程评价反馈。在武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武术课程的考核步骤较多。这是出于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套路教学、散打教学。套路教学中主要有拳术教学和器械教学。套路教学中常见的有太极拳、长拳等拳种。这都需要在每个教学阶段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此外,对于武术文化课程的安排比例也应当在课程安排中有所侧重,加以评价考核。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对评价后的及时反馈。反馈是教学评价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整个教研组和学生代表对评价内容、方法、手段、目的的总结与修正。

五、结论和建议

武术课程评价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对武术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评价的手段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并没有科学的量表;现阶段武术课程对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没有足够的关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的评价并不是全面合理的,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有的学生对于武术课程的学习有着天生的不适合因素。武术课程评价存在问题指出了武术课程评价关联性的评价体系,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将以往的终结性评价的结果与其相关课程评价因素的综合设定,更加合理的突出了体育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武术课程评价并不单指技术动作,还包括学习态度、思维方式、情感意识等等其它方面的进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和情意表现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实效性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科学的评价,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王康、柴纯青.民办学校五大管理关系[M].深圳:中国新闻出版社,2003.

[2]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4]周义义.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7,(9).

[5]王宗平.重健身谈竞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体育科学,2001,(1).

[6]高文季等主编.教学评价实验与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武术动作体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动作描写要具体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