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2015-04-15徐丽娜张静苗
徐丽娜 张静苗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递增,研究生教育体系已经打破了原有的以学术硕士型研究生为主的教育模式,而是形成了以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共同发展的局面。从近些年的招生规模来看,专业硕士招生已经超过学术型硕士招生。学术型硕士在新形式发展下如何定位自己显得及为重要,要保证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科研能力就是衡量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一、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比较
从生源来看,研究生招生情况逐年上升,但自大2009年以来随着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其招考人数已经远超学术硕士研究生,一些培养单位由于学术型硕士招生情况不好,更改招生计划把重点用于专业硕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情况前景大好。报考学术型硕士的研究生大部分是本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考入,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本科本专业毕业 、本科外专业毕业、社会在职人员等多种情况。
从培养目标来看,学术型硕士主要是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具体要求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要求其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管理创新与实践运用的能力。专业硕士主要是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具体要求是培养具有较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从培养方式来看,学术硕士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导师要引导学生的学科前沿,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等等,学生自身需注重写作能力培养。采用科学研究与实践运用能力相结合的教授方式,营造学术氛围,鼓励开展学术活动,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专业硕士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实务部门导师联合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教学为重。
从就业情况来看,学术型研究生毕业后一部份会继续博士研究生教育,另一部份选择就业同学,多数会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继续考取博士的人极少,大多数都会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科研能力对学术型硕士的重要意义
科研能力就是指具备科学研究的本领,即学术硕士在读期间能够顺利完成各项科研活动的本领。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里明确规定要求硕士研究生需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方可授予硕士学位,较强的科研能力水平正是学术硕士研究生的突出特征。专业理论知识需要硕士生自我积累和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需要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学术硕士的科研能力主要表现在发表论文、参与科研课题以及毕业论文撰写这三个方面。目前有很多培养单位学术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往往是他们的第一部成果,在研究生培养期间并没有进行任何科研活动,也无论文发表,也未参加过导师课题,可想而知,这部分学生毕业后也是很难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没有科研成果的积累,没有导师的细心指导,临毕业前匆忙准备的论文也很难答到毕业要求,长此以往,学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将难以保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时代赋予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教师的使命与责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提出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术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通过比较学术硕士研究生与专业硕士研究生二者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如果要在未来发展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加强对科研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一)研究生培养单位需完善培养方案
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培养方式,规定硕士生指导教师需充分发挥科研引导作用。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定期组织召开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必修课应重视学硕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规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积极参加学术给组织的各类科研活动,在校期间应独立完成并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
(二)导师需加强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成果指导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大多数都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起着指引作用,也就是他们要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对于学习、科研、论文开题、毕业论文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然而在现时情况下有些导师自身担负着课程、科研等工作的压力,对于硕士生科研指导方面很难达标,有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毕业前的论文答辩时才与导师第一次见面,这样论文质量不但不能够保证,培养的学生质量更加难以保证,这样不但不利于研究生教育发展,长此以往也会使用人单位对本培养单位培养的学生产生质疑,从而影响学生就业。因此学术型硕士生的导师一定要把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放在首位,把对学生科研方面的指导真正的落到实处。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硕士导师可以在学生入学后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阅读书目,用以学生在本领域基础知识的积累。二是导师可以让学生参加本人的课题,导师作为课题的带头人,把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在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撑握最基础的科研方法,学生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今后独立进行科研活动奠定基础。三是导师应该创造机会带学生参加本专业的学术会议,与其它高校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增强学生学术见识,并通过会议交流了解当前学者们的研究动态和热门问题,为今后进行科研提供方向。有条件的培养单位也可以举办较大规模的学术会议,让学生参予其中,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三)学生科研能力自我培养
学生的自我培养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决定因素。首先,要培养对科研工作的兴趣,没有兴趣的进行科研是枯燥的,也很难研究出好的科研成果。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和导师的专长选定导师,在学习中围绕着这指定方向进行科研活动。其次,学生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是进行科研活动的前提基础。所以学术硕士除了在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在平时多阅读文献多思考多积累,这样在撰写科研论文时才能有坚实的理论依据。第三,勤动手、勤沟通、多交流。学生在阅读到感兴趣的书或文章时要把知识点记录下来,要常写读书心得,当把知识形成文章后就要与导师勤沟通,听取导师意见,反复修改。多参加学术报告及学术会议,与本专业同学及其它学校的学生交流,把握自己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和问题。第四,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的提升科研能力。例如写文章时需要进行实证分析,就必须掌握一种数据分析软件,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学习软件上,杂而不精等于浪费,一种方法能够融会贯通就足以应对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科学研究。最后一点也是科研能力培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坚持和耐心,再学实渊博的研究生没坚持和决心都是无法完成科学研究的。
(四)建立激励机制
学术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或在较高层次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培养单位应按发表文章数量及文章质量给予一定的奖励来激励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奖励办法规定科研成果评定标准,学生根据指定目录确定自己成果级别来进行奖励,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征文比赛,校内的可由导师组成评审委员,设定标准及奖励级别,匿名评选,获奖的同学不但可以得到奖金,文章还可以向本学科期刊推荐发表;目前国家对硕士研究生的各种奖助学金资助力度较大,各培养单位在制定各类奖学金评选标准时,应要求学术硕士研究生具备一定的科研成果,按成果级别制定奖励等级,这也可以激发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激励机制一但落实,势必会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势必会提升学术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使学术硕士研究生较其它类型的硕士生更有竞争力。
培养学术型硕士生的科研能力,是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既要学生的自我坚持,也要导师的细心引导和培养单位的制度支持才能得已真正实现,才能真正的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1]李小昱,王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00-103.
[2]王晓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杨震.国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2).
[4]朱红,李文利.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5]李吉霞.试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