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麝的资源现状及养殖保护对策
2015-04-15鲍悦,孙佳明,张辉
原麝的资源现状及养殖保护对策
鲍悦,孙佳明,张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与生物工程研发中心,长春 130117)
摘要:目前全球的麝香市场需求缺口量很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针对中国而言,每年麝香的需求量近1 000 kg。全国人工养殖的麝,每年仅能提供7~10 kg的麝香,但其数量远不足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尤其是医药和日化工业。对我国主要的原麝资源进行系统且详尽的总结,并对原麝的人工饲养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原麝;资源;养殖;饲料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07.017
中图分类号:R282.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07-0703-04
基金项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我国代表性区域特色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吉林省代表区域中药资源保护利用(201207002-05)。
作者简介:鲍悦(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学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张瑞彬2015-06-10)
*通信作者:张辉,电话-(0431)86172080,电子信箱-zhanghui_8080@163.com
Moschus moschiferus resource status and protective breeding measures
BAO Yue,SUN Jiaming,ZHANG 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global musk market demand gap is very large,has been in short supply status.For china,Musk annual demand of nearly 1 000 kilograms.The artificial breeding of musk deer,can only provide 7-10 kg musk per year,but they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all walks of life,especially medicine and daily chemical industry.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d detailed summary of China’s main musk resources,and the musk deer in feeding were briefly described.
Keywords:Moschus moschiferus;resources;breeding;forage
麝属于哺乳纲鹿科动物,是珍贵的药用动物。麝香为雄麝香囊中的分泌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麝香作为药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作用[1],被列为香药之首。中国是麝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现已有6个种类被确定在我国分布,分别为原麝、黑麝、马麝、喜马拉雅麝、林麝和安徽麝。2010版《中国药典》中记载作为麝香药用来源的原动物为原麝、林麝和马麝。现将原麝的分布与养殖情况进行概述。
1原麝的资源现状
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naeus)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动物,在中国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近年调查表明,全国野生麝类资源已不足7.5万只[3],因此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亟待加强保护。原麝为东北型物种,分布于东北区大兴安岭亚区和长白山地亚区、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4]。原麝一般生活在海拔为1 000~2 000 m的大面积针阔叶混交林中。在家养的条件下,即使在海拔500 m以下的地区也能生长发育和繁殖[5]。原麝的生活极具规律性,晨昏活动,雌雄分居,有比较固定的活动路线和栖息场所。雄麝多栖息于山势险峻地段,母麝和幼子多在隐蔽的密林且干燥而温暖的地方休息,主要以地衣、石蕊、寄生槲及灌木枝叶为食物。性孤僻,多单独活动,仅在发情季节才会有数头相聚的现象,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6]。1999—2001年全国野生原麝资源专项调查表明,全国原麝资源储量仅4 057~4 895只[4]。目前,我国原麝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新疆、云南、西藏、甘肃、宁夏、青海、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广西、陕西、贵州、重庆等20个省、市、自治区[6]。
1.1黑龙江
1.1.1分布与数量据调查表明黑龙江的原麝还有1 000只左右,且已经形成岛屿状的分布。在目前的分布地区中,大兴安岭地区原麝的数量为(213±43)只,且主要集中于呼中、塔河、新林的小区域范围内,小兴安岭地区是原麝的重要产区,其数量也只有(120±61)只(不包括森工局管辖地域),而东部山地原麝的数量为(55±21)只,三江平原林区原麝只有(2±17)只[7]。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的原麝仅分布于23个林业局施业区内,其分布区总面积约50 000 km2,原麝种群数量为(516±109)只[2]。
1.1.2生境黑龙江省原麝主要栖息生境为多岩石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8]中,原生针阔混交林是原麝的最佳生境[7],人工林中则少见其踪迹。
1.2吉林
1.2.1分布与数量最早报道吉林省麝分布的专著为《东北兽类调查报告》,其中指出麝分布在吉林省敦化县、汪清县、抚松县和靖宇县,从山系来看为长白山区。1992—1993年,吉林省林业厅结合黑熊资源调查的同时也对麝资源进行简单的调查,调查区域包括4个市(区)即吉林市、通化地区、浑江市(现白山市)和延边地区,这些便是吉林省原麝的主要分布地[9]。在吉林市调查的3个地区,仅红石林业局蹄类动物种间足迹识别技术发现在黄泥河还存有少量的麝[10]。通化地区仅有麝26只,白山市估计原麝数量为73只,延吉市全州仅为202~318(平均260)只。吉林省原麝现在的实际分布地为通化市的集安市、通化县,白山市的抚松县、长白县,延边自治州的敦化市、珲春市、和龙市、安图县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约150余只。
1.2.2生境吉林省原麝主要栖息生境为东部长白山区。何敬杰报道,原麝在长白山的垂直分布从700~1 100 m的红松阔叶林带到1 100~1 800 m的针叶林带这两个林带。赵正阶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生态分布及其保护的研究”中介绍了在长白山的原麝“呈现出狭小的条状分布”“栖息于林地阴湿的云、冷杉纯林中”。朱洪强等[11]发现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内随着地势高低变化,温度和降水呈现显著的垂直变化特征,因而保护区的植被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可以分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
1.3辽宁
1.3.1分布与数量根据张敏等在1998—200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辽宁省有原麝89只,只分布于新宾、本溪、桓仁、宽甸,也就是4县的交界处,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有林场及所在乡、镇的部分集体林,分布总面积为1 500 km2,重点分布区面积为530 km2。其中,新宾有原麝6只,本溪有原麝22只,桓仁有原麝38只,宽甸有原麝23只。
1.3.2生境辽宁省原麝分布区属辽东山地[12],以龙岗山脉为中心,向外辐射。此区域为辽宁省海拔最高区域,一般在300~1 000 m。分布区峰峦起伏,地势比较陡峭,其中在海拔600~900 m,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900~1 200 m,为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带。目前红松针阔叶混交林仅在局部地区有残迹,绝大数地方已演替成以栎林和杂木林为主的天然次生林。
1.4新疆
1.4.1分布与数量根据李郗等记载新疆的原麝分布于东天山及阿尔泰山森林中。高行宜认为新疆的原麝的亚种应为原麝西伯利亚亚种M.m.moschiferus,分布在哈巴河、阿尔泰、布尔津、福海、富蕴五县市北部,其栖息生境应为低山灌丛草原和中山森林草原,数量极为稀少。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林业部中南规划设计院主编的《哈纳斯科学考察》一书中,记载了原麝分布于富蕴、福海两县,但未发现关于明确数量的报道[9]。
1.4.2生境新疆阿尔泰山林业局主编的《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综合科学考察》一书中,周永恒等认为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的原麝,其主要栖息带在山地针叶林带(1 300~2 300 m)。林带内的树种主要是新疆落叶松、新疆云杉、冷杉、新疆五针松等,特别是在1 300~1 800 m的高度,森林带与高山草甸植被相嵌分布,为原麝主要分布带域。
1.5内蒙古
1.5.1分布与数量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区内主要是平原及草原,但它的东部与黑龙江省邻接的地方是大兴安岭西坡,而西部与宁夏毗邻的地方是贺兰山。根据调查,在大兴安岭分布着原麝。陈华豪等采用截线抽样与逆向截线法对原麝进行数量统计,并用新旧足迹链来确定实体数,计算出原麝总数(11 005±2 946)只,相对误差27%,精度73%。在《中国麝类》一书中,吴家炎等根据历史上原麝及马麝分布的数量,结合调查所见到的实际状况,并征求了当地专家的意见,估计原麝的种群数量在450~500只。
1.5.2生境内蒙古的原麝的主要栖息地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石质坡地。
1.6山西
1.6.1分布与数量根据调查和资料,原麝在山西分布于管涔山、五台山、关帝山、系舟山、阳曲山、锦山、五鹿山、霍山、历山、蟒河、五老峰等山脉。分布区主要是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蟒河自然保护区、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五台山森林[13]。从1982—1987年调查原麝的结果看,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麝数量从1983年的近59只下降到1987年的29只,5年内原麝数量锐减50%。
1.6.2生境山西的原麝多在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地带的悬崖峭壁和岩石山地栖息。自然环境的特征为徒峭的山体。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作为隐蔽物,林灌丛中有可食植物,较少的人为干扰和其他干扰,是原麝繁殖、觅食、休息顺利的基本条件[14]。
1.7安徽
1.7.1分布与数量安徽原麝目前主要分布在东经115°20′~116°40′、北纬30°35′~31°50′的崇山峻岭之中,多栖息、活动于海拔500~1 500 m的针阔混交林,栖息地植被主要由马尾松、黄山松、杉树、茅粟等植物组成;海拔500 m以下的荒山及丘陵地带也偶见安徽原麝的踪迹。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安徽省具有野生原麝1 000~1 200只[15]。
1.7.2生境安徽省的大别山区,是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带为主的原生植被,相对湿度较高,森林环境受地形地貌的客观影响,天然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分布基本上呈孤岛状态[16]。
2原麝的养殖
2.1饲料麝的食性较为广泛,多以植物的叶、花、果实、种子,菌类以及苔藓等为食。对于人工养麝来说,种麝的饲养显得尤为重要。饲料是基础,在养殖条件下,麝的繁殖、生长发育、麝香分泌等生命过程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需要从饲料中获得。如果饲料供给不足,或营养不全,将会直接影响麝的生长发育、繁殖及产香量等。
2.1.1粗饲料
2.1.1.1青绿饲料青绿饲料营养价值高,所含维生素比较丰富。青绿植物的叶、茎、花等是麝喜食的主要粗料。由于质鲜嫩、多汁,容易消化吸收,所以适口性强,利用方便、经济。因此,在植物生长茂盛季节,也就保证了麝的青绿饲料的供给。有树的嫩枝、嫩叶,苣菜,苦卖菜,枸杞,大白菜等。这些青绿饲料所含的粗蛋白质数量及其品质基本可以满足麝在各种生理状态下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
2.1.1.2干饲料冬季和春季伊始的时候,大部分植物已经枯萎,因此供给青绿饲料很困难,只能以干饲料喂饲为主。但干饲料较青绿、多汁饲料适口性差,同时因冬季气候寒冷,热能消耗较大,要保证麝安全越冬的营养需要,除供给一定量的青绿及多汁饲料外,还要贮备足够的干草,以保证冬、春季饲料的供给。
2.1.1.3多汁饲料此类饲料产量较高,细嫩多汁,具有丰富的营养,纤维素少,容易消化,适口性强。常用的有黄瓜、西葫芦、红薯、马铃薯、胡萝卜、杏等。
2.1.2精饲料
2.1.2.1玉米玉米营养价值较高,是良好的饲料。饲喂时,可将玉米煮好与熟大豆一起喂饲,还可将大豆粉与玉米粉、麦麸按比例混合后,加适量水煮熟后饲喂。注意,发霉的玉米或玉米粉不能喂麝,以防麝中毒。
2.1.2.2大豆大豆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但大豆含抗胰蛋白酶与血凝集素等一些不利于麝消化的物质,影响麝的消化率,必须熟制后饲喂。
2.1.2.3绿豆绿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菸硷酸,叶酸,矿物质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夏天可清热解毒。绿豆也需煮熟喂饲,或磨成粉与大豆粉、麦麸等混合,加适量水,搅拌在多汁饲料中或青绿饲料中投喂。
2.1.2.4麦麸麦麸是一般饲料中含磷量最丰富的饲料。其质地疏松,并带有轻泻作用,在雌麝繁殖期和夏季饲喂有好处,但喂量不可过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2.1.3动物性饲料主要有牛奶、羊奶、蛋黄、奶粉、鱼粉、血粉等。在麝极度缺乏维生素D及幼麝缺乳时,鱼肝油、乳汁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饲料喂量较少,但是因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麝的生殖、泌乳、生长发育有很大作用,是饲料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2.1.4矿物质饲料主要有食盐、钙、磷等。食盐可保持渗透压和酸盐基的平衡,对于向组织中输入水分和从组织排泄代谢物等起重要作用。如果食盐供给量不足,会影响麝对饲料中的脂肪、蛋白质、淀粉的利用,食欲减退。给麝补充盐不必放在饲料和水中,可单独放在饲料和水盆旁边,让其自由舔食。钙、磷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钙亦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元素。可用的原料有骨粉、蛋壳粉、墨鱼骨粉、贝壳粉及合成矿物质饲料等。
2.2饲养方法公麝与母麝所需要的营养不同,在不同的生长发育、生理阶段,营养需要也不一样,必须喂不同的饲料。一般情况下,公麝在配种期和泌香期,母麝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要求喂饲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在饲养期间要进行及时调整,合理搭配饲料。投放饲料时要严格做到“三定”,即定时、定量、定次数。一般为吃饱而无剩余料为宜。早、中、晚3次给食,早晨喂日粮的30%,中午喂日粮的20%,晚上喂日粮的50%。喂饲次数应按季节来规定,粗料每天喂2~3次,夏、秋3次,冬、春2次;精料每天1次。给麝喂食以少量多次较好,但次数过多,也会使食欲减退,且花费人力。每天给水1次。夏季天热时应随时添水,并把水放在阴凉处,地点要固定。冬季把水放在温暖或太阳能晒到的地方,防止结冰影响麝的饮水。
2.3饲养管理麝应分圈进行饲养,使其生活环境安静,互不干扰。麝场周围及舍内应种些杏树和核桃楸等,以供麝采食树叶和避开阳光的直射。圈内应保持干燥、通风、空气新鲜,无不良刺激源。圈舍及运动场每年要定期消毒2~3次,食槽必须每天洗刷,每7~10 d,用高锰酸钾等消毒1次。麝要有一定的运动场,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饲养员接触麝时,态度要温和,切忌粗暴的举动。
3保护对策
在我国,麝的资源曾十分丰富,麝香的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但是一直以来,麝香的来源全靠野外猎捕。这种“杀鸡取卵”的方法导致我国的麝资源产生了毁灭性的变化。为了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人工麝类养殖。先后在四川、山西、安徽、上海、辽宁等地建起养麝场。但是,养麝发展还是非常缓慢的,现在全国麝存栏量不到3 000只,其中以林麝为主,也有部分马麝。目前,在辽宁省辽阳市,吉林省的通化有原麝的养殖场,但存栏数也不到50只。建立养殖基地,选择符合原麝生物特性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养殖,是提高原麝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关键。加强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掌握人工饲养繁殖技术,尽快建立人工饲养种群,扩大养殖规模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兰春梅,郭玉荣,王志峰.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原麝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J].林业勘查设计,2004(1):52-53.
[3]李林海,何岚,刘刚,等.麝类动物生物学特征与养殖业发展关系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2(2):26-29.
[4]刘文华,佟建明.中国的麝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纸,2005,7(4):28-32.
[5]梁风锡,崔松元.东北原麝的生态调查[J].中药材,1992,15(3):10-14.
[6]于孝臣,赫俊峰,史玉明等.黑龙江省原麝资源现状[J].野生动物,1997,18(2):5-7.
[7]吴建平,张明海,陶金.黑龙江省原麝资源现状及保护[J].野生动物,2003,24(1):24.
[8]SHAPOSHNIKOV F D.Material of the ecology of the musk deer in the north-eastern Altai[J].Zool Zhurnal,1965,35:1084-1093.
[9]吴家炎,王伟.中国麝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0]葛志勇,朱洪强,毛之夏,等.黄泥河自然保护区狍冬季栖息地选择[J].生态学杂志,2012,31(4):943-948.
[11]朱洪强,葛志勇,毛之夏,等.吉林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马鹿冬季栖息地选择[J].四川动物,2012,31(3):478-482.
[12]赵文双,王可有,张树浩.辽宁省原麝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J].野生动物,2001,22(2):45-46.
[13]梁小明,李巧芳.山西原麝现今地理分布初报[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0):55-56.
[14]郝映红,武建勇,王俊田.山西庞泉沟保护区原麝的一些生态资料[J].四川动物,1990,9(2):44-46.
[15]项平.安徽原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野生动物,1991(4):7-8.
[16]李铮.对安徽省原麝种群和栖息地恢复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02(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