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及实用防病措施

2015-04-15周伟林郑丽丽

江苏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果桑桑椹菌核

周伟林 张 斌 郑丽丽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15231)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及实用防病措施

周伟林 张 斌 郑丽丽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15231)

目前主栽果桑品种的抗病性大多较差,导致桑椹菌核病为害不断加剧,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品质及商品价值。根据果桑生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分析桑椹菌核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便能够采取针对性的防病措施,从而提高果桑生产的稳定性及经济效益。

蚕桑 果桑 菌核病病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内部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这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尤为突出。蚕桑生产一直是吴江农村传统骨干副业,目前还保留着苏南最大规模的蚕桑生产基地,震泽镇不仅蚕丝产品丝绵被生产闻名闻名遐迩,也是苏州地区蚕桑生产的重点乡镇,近几年来桑园面积、发种量及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市之首。震泽镇的蚕桑生产同样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要想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稳定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必须要走优质、高效、特色之路,作为其中一项有效举措,就是加大对果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蚕桑生产的附加值。

1 桑椹利用价值及果桑产业

桑椹因其风味独特,口感好,而被认为是水果中的珍品,在开发第三代水果资源的热潮中备受消费者青睐;也因其良好的保健效果和药用价值,已被国家卫生部列入“既是新资源食品又是中草药”的品种名录。果桑作为一项新兴特色产业,桑椹及其系列保健品在市场上日益走俏,已经显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一些资金雄厚的民营企业介入果桑产业的开发,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如在我区蚕桑老区拓植果桑园,结合观光休闲旅游,进行创新开发,从而推动了果桑产业的稳步发展。以本镇为例,2013年结合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新栽果桑园近百亩,这对发展果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在果桑的栽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其中主要是桑椹菌核病为害的影响。由于目前主栽果桑品种的抗病性大多较差,可导致桑椹菌核病为害不断加剧,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品质及商品价值,甚至给果桑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是发展果桑产业的主要限制因素。虽然采取频繁用药的方法一般也能预防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但这有损桑椹“绿色安全果品”的声誉;更何况,每年各地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桑椹菌核病,如2014年因受菌核病为害的影响,本地区部分果桑产量减收了30~40%左右,部分田块甚至颗粒无收。因此,需要根据果桑生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分析桑椹菌核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便能够采取针对性的防病措施,从而提高果桑生产的稳定性及经济效益。

2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

2.1 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种类

感染桑椹的菌核病病源为肉阜状杯盘菌、实杯盘菌、地杖菌类、核盘菌等,按菌核形状特征可分为5大类:大型菌核上产生典型子囊盘、小型菌核上产生典型子囊盘、小型菌核上形成钟形或半球形子实体、小型菌核上产生冠状子实体、小型菌核上产生微小子实体等。同时,根据发病桑果的形态特征,桑椹菌核病可分为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等几类,其中肥大性菌核病,整个病桑椹或桑椹中的大部分小果整密地粘连在一起,病椹明显膨大,花被肿厚,呈乳白色或灰白色,病小果不脱落,形成一个大菌核;缩小性菌核的病椹显著缩小,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暗褐色细斑,细皱,病椹内形成黑色坚硬菌核;小粒性菌核病,桑椹的各小果分别受到侵染,内生小粒形菌核,容易脱落而残留果轴病。

2.2 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特点

桑雌花花柱较短,柱头两裂,水平展开,端部弯曲,其结构加柱头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为病原菌的侵染创造了条件。桑椹菌核病在发病初期因小果膨大比健果更快,小果间相互拥挤,其顶部明显突起使病果呈畸形状。此后病果外表皮呈黄色,并横向进一步膨大,使病果畸形更明显,至桑椹成熟前4~5天,病果表皮呈淡灰白色,各发病小果膨大且呈松散状,农民俗称白果病,严重影响桑椹品质与商品价值。

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均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上中旬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从越冬菌核上开始长出子囊盘,并产生子囊孢子。此时正值桑树开花期,子囊孢子借助风力传播,侵入桑树雌花花器而引起初次侵染。病原菌侵入花器后,菌丝体在其中大量繁殖,先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也可引起再次侵染;但由于桑树开花期短,所以一般情况下再次侵染对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和蔓延影响不大。前期症状常在桑椹开花后15~20天出现,最后菌丝体在病椹中大量繁殖并形成菌核,菌核随病椹落地而在土中越冬。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条件关系密切,它适于在偏低温度下生长,子囊孢子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菌核产生子实体的适宜温度为15℃左右,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为5~10℃,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20℃左右。若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有利于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囊孢子较多,则病害加重。若桑树开花期遇到连续3天以上阴雨或低温侵袭,就有可能大量发病。

3 桑椹菌核病的实用防病措施及技术要点

桑椹菌核病是一种可对桑果造成严重危害的真菌性病害,爆发时可造成颗粒无收,而且该病只能防而不能治。因此,生产上必须采取物理的、化学的、农业的以及生物的方法对桑椹菌核病进行有针对性的防病措施。但是,就我们生产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看,采用化学防治与农业耕作的防病措施比较实用,只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环节,都会获得比较理想的防病效果。

3.1 药剂防治及其技术要点

化学防治目前仍是桑椹菌核病防治的首选方法,但用药时期及气候状况是影响化学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桑雌花开花授粉期间是极易感染菌核病的关键时期,病菌由盛花期雌花侵入而使桑果发病,因此,掌握好用药时间是取得良好防病效果的关键。由于桑树开花时间因当年气候条件、栽培品种、立地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田块的同一品种,花穗不同小花的开放时间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每年都要在观察桑树发芽进程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用药时期,这样有利于提高防病效果,也可减少农药使用带来的环境和安全方面的不利影响。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从桑树脱苞期开始,到大部分花穗发育至青果期进行喷药防治。在施用药剂时,重点是喷洒花芽,间隔5~7天重复1次。对于前一年发病严重的田块,在盛花期可适当增加用药,每隔4~5天喷1次,连续喷施多次。根据文献报导,在桑椹开花期,交替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采用大液量、细喷雾的方法可有效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危害。此外,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粉剂1000倍液等也都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

虽然正常情况下药剂防治可以取得较好的防病效果,但是根据我们对不同年份菌核病为害程度的调查与分析,认为这一时期的降雨状况是影响防治效果的关键环境因素。如2014年3月下旬,本地连续十天左右的时间经常下雨,或不能及时喷施药剂、或喷药后被雨淋洗,结果造成桑椹菌核病爆发,老桑园、低洼田块的发病尤其严重。又如2015年由于清明前降雨、低温天气,即使增加了喷药次数,仍未能取得理想的防病效果。在几个果桑品种中,“大10”发病较多,而“白玉王”、“苏吴1号”品种损失较少,除了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以外,也可能与不同果桑品种的发芽期有关。根据调查,在上述喷药关键时间段,“大10”雌花穗大多正好处于初花至盛花期,因阴雨天影响而错过了喷药防病的关键时间,从而导致发病更为严重。

此外,还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除了在开花期前后和青果期防治以外,对于发病严重田块,也可以在3月上中旬桑树发芽前采用上述药剂或45%的晶体石硫合剂60~100倍喷洒地表,甚至对道路、沟渠等也进行全方位喷施,以减少病原孢子的产生。进行土壤消毒杀菌时,做到喷施全面均匀,以消灭在地表越冬的病原菌,降低病原菌的基数。同时,对树体进行立体喷药防治,杀灭树体中越冬的各种有害病虫。

3.2 农业防治的实用技术措施

农业防治方法包括栽植密度要合理,合理修剪定枝,确保桑椹有足够的光照时间从而提高桑椹的品质,又可减少桑椹菌核病的发生。深翻土壤,把病菌子囊盘埋入土中,或铲除病原菌核,或用地膜覆盖隔离等,降低病菌的侵染,减少杀菌剂使用。

特别要注意与果桑园相近的普通桑园地块,做好防治工作。在桑果发育期间经常巡果,及时摘除树上病变果和散落到地上的病果,远离桑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原菌在桑园的积累,这是控制来年病情的一个重要措施。

还应培育健壮树势,肥培管理要以培育健壮树势为重点,增施有机肥,不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理论上,上述各种农业防病措施都可以实施,也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从生产实际情况来看,可以认为加强桑园土壤管理是比较简便实用的防病技术。这样既可以减少杀菌剂的使用,同时又能提高防病效果。为此,首先,可以结合施用冬肥进行冬耕,特别重要的是,在春季2月下旬到3月上旬,当地面有子实体抽生时,应及时中耕,及早将子实体深埋土中,防治子囊孢子的扩散,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初次侵染源。

3.3 选栽优良抗病品种

桑椹菌核病因只能防而不能治,因此主要利用杀菌剂在桑树开花期喷洒花器官,使浸染花器官的病原菌分生孢子失活而起到防治效果,如果在发现病果时才用药,此时病原菌已发育到菌丝阶段,实践表明此时用药已无法控制病情。特别是桑椹作为鲜食水果或加工原料,还应考虑农药的残留问题。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减少杀菌剂使用、生产绿色安全桑果,今后还应该注意选择菌核病抗病桑品种,或者利用发育时期差异的避病性进行生物防治,这既是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1] 王国良.桑椹菌核病菌多样性调查.菌物研究,2009,7(3-4):189-192.

[2] 唐翠明,罗国庆,吴福全,等.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蚕桑通报,2005,36(3):10-12.

[3] 柴晓玲,钱振官,李涛,等.桑椹菌核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研究.上海农业学报,2005,21(4):132-134.

[4] 胡君欢,蔡岳兴,周书军.宁波桑果基地菌核病菌的多样性与ITS初步分析,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1,24(3):20-23.

[5] 朱引根,杨佩华,王铭,等.几种农药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蚕业科学,2008,34(4):734-736.

[6] 浦冠勤,毛建萍,朱引根,等.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综合治理.中国蚕业,2008,3:50-54.

[7] 朱敏华,罗志芳,吴其龙,等.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现代园艺,2008,7:29-30.

[8] 鲍善尧.大10果桑菌核病防治适期试验.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86-187.

S888.71

C

2015-06-11-002

猜你喜欢

果桑桑椹菌核
桑椹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桑椹(外一首)
桑椹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