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报告
2015-04-15许刚
许 刚
(江苏省蚕种所,江苏无锡 214151)
江苏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报告
许 刚
(江苏省蚕种所,江苏无锡 214151)
近年来,虽然江苏省蚕桑生产规模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是蚕桑总产值却基本持平,主要得益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文章总结分析了江苏省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特点和优势,指出江苏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存在标准化程度低、产业化比重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要积极争取产业扶持政策,推进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技术创新与推广等应对措施。
蚕桑 江苏省 资源利用 产业发展
江苏是我国传统蚕桑主产区,也是全国优质蚕茧重要生产基地,具有从蚕种制造、栽桑养蚕、收烘加工、缫丝绢纺、丝织印染、丝绸服装到出口贸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江苏桑田面积76万亩,年饲养蚕种150万张左右,年产蚕茧近6万吨,亩桑蚕茧收入普遍在4000元以上,一些高产区甚至超过8000元。全省500多家茧丝绸加工企业年产值450亿元,丝绸外贸年出口约12亿美元。近年来,虽然蚕桑生产规模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是蚕桑总产值却基本持平,这里面除了茧价上涨因素外,应归功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省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桑田面积近30万亩,综合利用产值累计6.5亿元,对稳定江苏蚕桑茧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江苏省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蚕桑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蚕桑产业除利用桑叶养蚕、产茧、缫丝、织绸等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副产品,如桑枝、桑椹、蚕沙、蚕蛹、蚕蛾和废丝等,桑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休闲,利用的潜力很大。近年来,江苏省各蚕桑产区从实际出发,对蚕桑产业实施立体开发,向后道延伸挖掘开发,逐步探索出了一些形式多样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1 高效生态桑园复合经营模式
江苏蚕桑生产的季节性十分明显,在桑园进行合理套种、套养,既可以增加桑园复种指数,充分利用桑园空间,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有利于改良桑园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有机质,提高桑园保肥保水能力,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
1.1.1 桑园套种
1.1.1.1 “桑—蔬菜”模式
由于桑园内特有的小气候环境,挡风保温,受寒潮袭击的影响小,可以促进蔬菜早发,生长良好,再加上技术简单、方便实用,深受广大蚕农欢迎。桑园套种蔬菜一般以秋冬及夏季为主,即中晚秋蚕期后及桑树夏伐后套种蔬菜,秋冬季节有青菜、菠菜、荠菜、大白菜、榨菜、大头菜、萝卜、大蒜、葱、甜豌豆、莴苣等,春夏季节有青菜、芹菜、香瓜、马铃薯等。桑园套种蔬菜,因栽植品种不同及行情变化,平均每亩桑园可增加收入680~2000元。桑园套种蔬菜已成为江苏目前最主要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年套种规模维持在28万亩左右,年产值2.7亿元。套种蔬菜主要集中在东台、海安、如皋等蚕桑主产区,占全省套种面积80%左右,如皋等地形成了营销能力很强的桑园菜经纪人队伍,主销上海、苏州等市场。
1.1.1.2 “桑—银杏”模式
利用桑树低干、密植、生产迅速和银杏的高干、直立、生长缓慢等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银杏、桑套种,既能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又能解决农民的长期持续收益。其优点:一是用工少;二是对套种蔬菜及桑园利用没影响;三是兼顾长短效益、稳定桑园面积。据调查,桑园套种银杏亩桑年增纯收益500元以上。在江苏省利用这一模式的主要有泰兴、如皋、海安等县(市)。
1.1.2 桑园套养家禽“桑-禽-蛋”模式。利用桑园空间和休闲期,进行套养鸡、鹅等家禽,家禽的跑动有利于改善桑园通风条件,家禽的啄食、践踏,可以抑制桑园杂草生长,除去桑园害虫,家禽的粪便入土,可增强桑园的肥力。桑园套养家禽,既可促进桑树的生长,也可降低桑园管理成本,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目前,江苏一些蚕种场、蚕桑专业大户、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的桑园养鸡,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如兴化市大地蓝蚕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当地蚕农开展桑园散养草鸡,年饲养草鸡10万羽以上,实现亩桑综合经济收入超万元。
1.2 桑树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1.2.1 桑枝食用菌
利用桑枝木屑生产食用菌,生产场所既可在蚕室内,也可在桑园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均可进行。近10多年来,桑枝食用菌生产已从农户小规模栽培发展到工厂化大规模生产,且成套技术日臻成熟,主要集中在海安、东台、睢宁、如皋、射阳、吴江等蚕桑主产县,栽培品种主要有: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蟹味菇等,产品供不应求。据测算,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每亩可增收1500~3000元/亩,全省桑枝食用菌年产值在6500万元以上。如海安县润农菇业有限公司每天消耗桑枝条30多吨,日产鲜菇近20吨,年产菌菇400余万棒,年销售收入2500万元以上,利润超过800万元。
1.2.2 桑枝板材
南通市山野实业有限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开发桑枝生物高得率制浆关键技术研究,开展蚕桑枝条制浆造纸,推进蚕桑枝条充分资源化,延长桑蚕产业链。海安恒旺木业利用桑枝条粉碎后加工成电线木盘,每年可利用10万亩左右的桑田枝条,蚕农通过出售桑枝条,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还解决了因桑枝条乱堆放带来的环境问题。
1.2.3 桑叶饲料
桑叶微酸稍甜,对大多数畜禽的适口性较好,无采食障碍,而且畜禽对桑叶具有很高的消化率,在70~90%之间。近年来,江苏致力于饲料桑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丹阳市田园圣树、南通文圣等农业企业着力发展饲料桑产业,将桑叶应用于蛋鸡、肉鸡、奶牛等畜禽饲料的开发上,所生产的畜禽产品质优价好,作为高档健康产品销往苏州、上海、温州、南京等大城市,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和赞誉。田园圣树公司利用桑叶粉作饲料养鸡,年产350万枚无公害桑鸡蛋,销售额近400万元。
1.2.4 桑叶茶
因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糖尿病辅助治疗、清肠排毒等功效,海安鑫缘集团、南通新丝路等企业选用当地优质桑叶为原料,经科学配方精制成桑叶茶系列产品,受到市场欢迎。2014年海安鑫缘集团生产的桑叶茶实现销售额600余万元。
1.2.5 果桑
近年来,江苏省果桑种植与开发得到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句容、丹阳、滨海、徐州、东台等地已经开发出桑果汁、桑果饮料、桑果酒、桑果酱、冻干桑果等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句容市从台湾引进优质果桑树种(桑果1号),建成3000多亩果桑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唯一用于专门酿酒的果桑种植基地。
1.3 蚕沙的综合利用
每50kg桑叶喂蚕后可得到风干的蚕沙5kg左右。饲养一张蚕种,一般可以获得45~60kg风干蚕沙。
1.3.1 蚕沙饲料
蚕沙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和青草、麸皮、米糠相比,蚕粪的粗蛋白含量为15.4%,仅次于麸皮,而高于米糠和青草。可先作畜禽鱼的饲料,然后利用它们的粪便作肥料,提高蚕沙的使用价值。南通市部分乡镇利用蚕沙膨化饲养畜禽鱼,收到良好效果。
1.3.2 蚕沙沼气
推广蚕沙产沼气可再生循环利用技术,既获得了清洁能源,又有效防止病原菌的扩散,净化了蚕桑生产的养蚕环境,同时沼渣又是桑田的上等有机肥料。近年来,江苏省如皋、东台等蚕桑主产区利用桑园面积大、蚕沙生产量大优势,建立了“桑—蚕—蚕沙—沼气—肥料”循环生态生产模式。据调查,户建8m3的沼气池每年可节约照明、煤气费等能源费用1050元左右。
1.4 蚕蛹、蚕蛾的加工利用
蚕蛹占鲜茧重量的75%左右,是蚕桑生产过程中数量很大的一种副产物,综合利用价值很高。据分析,新鲜蚕蛹中的含水量为64.34%,余下的干物中,粗蛋白占46.74%,粗脂肪占32.22%。可见蚕蛹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相当丰富,且易消化吸收,故可作人们的高级营养品和畜禽鱼类的精饲料。苏州大学、盐城农校等单位开发利用蚕蛹生产蛹虫草(北冬虫夏草)的技术,目前蛹虫草已在江都、吴江、铜山、睢宁、海安等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江苏鑫缘、老蚕坊等企业利用蚕蛹提取蚕蛹油、α⁃亚麻酸、蚕蛹蛋白等多个品种,生产的蚕蛹胶囊系列产品已出口韩国、日本等,效益显著。南通新丝路、江苏老蚕坊等企业利用蚕种场制种后的蚕蛾加工成蚕蛾酒,产品已进入大型连锁超市,年销售额在1500万元以上。
1.5 蚕丝新用途的开发
1.5.1 蚕丝被的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原来作为高端消费品的蚕丝被已经普及到普通家庭的消费。2009年以来,蚕丝被消费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据统计,江苏省近40%以上的蚕茧产量被用于生产蚕丝被,吴江、海安等蚕桑主产区的蚕丝被企业效益显著,产生了“太湖雪”、“鑫缘”、“慈云”、“星云”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
1.5.2 蚕丝在医学、生化领域的开发应用
近年来,由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发展,作为天然蛋白的蚕丝蛋白的用途也不断扩大,产品日益增多。江苏苏豪集团利用丝蛋白良好的透氧性和对人体细胞的粘附性等特性,研制生产医用“人造皮肤”,取得了较大突破,已进入实用化生产。
2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江苏省在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其他蚕桑主产省相比,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江苏省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深度和规模还相对落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扶持较少,基本以农户或企业自发为主,缺乏统一规划,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业化比重小;二是目前江苏蚕桑生产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很小,市场、信息获取能力有限,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推广困难,培育龙头企业乏力,高新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应用,造成产品档次低,新品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三是开发的新产品,蚕桑产业内部的受益面积较小,对蚕桑产业稳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四是资源产品的执行标准、产品定位(如农产品、保健食品或药品)不明,也是制约蚕桑资源新产品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五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缺乏特色,思路不够宽,几乎还是全国各地常见的一些传统利用技术和模式,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3 进一步促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打算
3.1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融入现代高效农业
江苏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对高效农业生产扶持力度较大。蚕桑生产也属于高效农业范畴,特别是桑园套种、桑枝菌菇、果桑栽培、桑叶茶、蚕沙沼气等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具有效益高、生态循环等优势和特点,要搞好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借助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要求与机遇,积极争取各类项目与资金对蚕桑资源利用技术创新、模式推广等方面的扶持。通过政策的拉动,将其朝着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江苏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与质量。
3.2 推进蚕桑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资源利用经济效益
目前,江苏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以一家一户自发、分散生产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要加快培育蚕桑生产专业大户、蚕桑家庭农场、蚕业合作社等新型蚕桑经营主体,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蚕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其生产的组织化能力,减少农户分散经营的风险。桑园套种套养的品种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其它副产品资源要与相关工业企业相配合,特殊资源要与高新产业相结合,发挥茧丝绸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让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实行“订单”生产,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经营,不断提高蚕桑生产综合效益。
3.3 加快技术创新与推广,提高资源利用科技水平
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目前江苏在蚕桑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已滞后于蚕桑产业发展的需求。要在总结现有开发利用经验和高效典型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的科研院所协作攻关,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促进江苏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切实推出一批简便、实用、高效的蚕桑综合利用技术和模式。同时,要加强学习和交流,借鉴、吸收国内外有关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省农业三新工程等平台,加强技术推广与指导,促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不断提升蚕桑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S88-9]
B
2015-07-09-001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蚕桑规模化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SXGC[201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