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道主义视角下解读《天黑前的夏天》

2015-04-15王莹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莱辛凯特下层

王莹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一、莱辛及其人道主义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创作中期继《金色笔记》后的又一力作于1973年出版。莱辛一生的作品内容多样,关注的焦点也不尽相同,但她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对现实中人类的命运进行积极的探索。

在整个西方文化体系中人道主义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初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也有所变化,但它的思想本质始终未变。人道主义关注人的价值,探讨人的平等、自由问题,倡导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尊重,总之人的问题是其价值体系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道主义的内涵在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不仅只是对外在自由、平等和博爱的追求,同时更注重人性深处的隐藏力量,关注人的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追求个性的发展和自我解放。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却将一位普通中年妇女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感受描写的非常细腻。凯特·布朗是一位典型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代表,她性情温顺、美丽大方,结婚多年一直默默地经营守护着她的家庭,然而夏季一段偶然的经历打破了这种平静,使她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小说中莱辛保持着她一贯的人道主义关怀,在关注中年女主人公生存困境的同时也给予广大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呼吁读者及社会对中年女性和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给予关注。

二、对中年女性困境的人道主义关怀

人道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这部小说中,莱辛以一位中年女性平淡的生活经历为故事背景,对她生存的困境给予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凯特认为“只靠巅峰或危机时刻的表现来看待事物,是无聊而荒谬的”这也就表明她的迷茫困苦并不是由某一偶然事件导致的,而是日积月累在平淡的生活中形成的。她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迷茫,她预见到自己将会在忙碌的家庭琐事中慢慢老去,她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恐惧。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夏季她开始意识到真正的自我已被忽略了太久,凯特开始慢慢地反思自己的生活。

中年女性家庭生活的困境。凯特的穿着很上讲究,衣服素雅大方,很符合她所处的阶级地位,但这并不是她本人真正的喜好。她时常看着镜中的自己却感到陌生,缺少些发自内在的真实的东西。由于孩子们不喜欢她随着性子做事,所以就连自己的打扮也无法跟随自己的心意。

孩子与丈夫一直是凯特生活的中心,这个夏天他们都有各自的安排,她平生第一次不被需要,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多年来她已经麻木地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丈夫、孩子、以及家庭的营地是她全部的生活支柱。她的丈夫迈克尔希望她接受国际组织的工作,并坚持将房子租出去。他没有给凯特商量的余地,并没有顾及到除了他们,这座房子是凯特唯一的港湾。在工作期间,她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她内心真实的自我开始慢慢苏醒,她意识到自己走出家庭并不是一无是处,当初为了婚姻、孩子她放弃了学业,遗憾自己也许错过了生活中的许多精彩。她不断地思索婚姻家庭生活对她究竟意味着什么。

凯特起初认为自己对经营婚姻很有一套,家庭的问题可以通过他们之间爱的话语、坦诚的沟通得以解决,可是现实的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完美。当丈夫同客人聊天的时候,凯特意识到丈夫身上有着某种潜能无法在家庭生活中施展,婚姻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他。通过对朋友玛丽对婚姻与性爱关系的看法描述的同时折射出凯特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婚姻的伴侣只能将自己的调温器对准一个方向,这说明凯特很看重婚姻的忠诚。她们的婚姻经历过危机,丈夫与女同事爱得死去活来,这样的事情虽没有直接毁灭他们的婚姻,但他们的感情却受到很大伤害。后来丈夫也偶尔会在外面沾花惹草,凯特心中虽有些痛苦,但她认为不伤及她的颜面,尚可以忍受。所以后来她才会放纵自己接受男伴的西班牙之行,试图为她对男女之情的困惑寻找出路。在守护家庭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凯特将那个活泼、天真的少女隐藏在自己都快忘却的地步,她将自己的心思都用到孩子身上对他们关怀备至。她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得到孩子们的理解。一天晚上,小儿子突然对她大吼,使她意识到她的精心呵护却导致了孩子们感到束缚压抑,很难成熟起来。凯特不禁为自己而感到悲哀。

三、对下层人民的理解与同情

人道主义倡导人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小说的主线是对中年女性生活困境给予人道主义关怀,呼吁她们要不断地自省找到真实自我,同时也呼吁社会对她们给予关注。在叙述女主人公经历的时候,还有一条副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对广大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莱辛借助凯特的情感来表达对下层人民疾苦的人道主义关怀。

国际食品组织的工作像是莫名的泥潭,大家都穿戴亮丽,各个被金钱打造得神采奕奕,但什么事情都磨磨蹭蹭、推来拖去。就协调开会地点的电话费用就可以养活上千人几星期。这无非是个莫大的讽刺,拿着高额的工资在那里碌碌无为,浪费掉的钱财却可以解决很多贫穷人们几个星期的温饱问题。她在西班牙遇到的美国青年杰弗里,他对自己的生活困惑不已,他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凯特认为这样的人只是在世界上富裕的国家才有,在那些获得温饱都很困难教育落后的国家,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夜里凯特靠窗思索自己的境遇,当她看到一位身拖疲惫、刚下夜班的中年人之时,一股关切之情会涌上她的心头。由于机场罢工,她不得已延迟到土耳其开会,代表们将满腹的牢骚和抱怨都发泄到她身上,在这段时间她也目睹了服务员们的处境,她深切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苦楚,为了生存不得不自制隐忍。凯特在外的这段日子里,当遇到一些事情时,她时常就会联想起下层贫穷人民的疾苦,莱辛赋予了凯特她的人道主义情怀,她对贫穷人民的关切始终牵绊着她。

西班牙之行,凯特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内陆一个贫穷的村庄度过,在那里她和杰弗里与周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他们眼里自己所穿的在寻常不过的衣服,但对当地人来说却是望尘莫及。他们羡慕他俩的随心所欲,不被贫穷所羁绊。凯特觉得自己身体不适,再者她也意识到这段旅程继续下去并不是明智之举,受到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困扰,她准备回到英国。凯特离开村子回到市区,很容易找到医生为自己看病,可是她想到刚刚离开的地方,那里穷的叮当的百姓,不等上几天根本没法看医生。作者通过这种鲜明的差异对比来表达她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回到伦敦,在酒店短暂停留后,凯特租住在莫琳的公寓。这里是非常普通的平民街区,在这里的经历及周围的见闻,使凯特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深刻的体会。这里小商店卖的东西,平时她都不会正眼瞧上一眼,然而这些糟糕的东西却是这里普通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这时她想到可能在世界上很多贫穷地区连这样的东西也没有,人们正因为缺少食物而死去,孩子们没办法健康成长,凯特对这样的状态感到不愤却又无奈。菲利普是莫琳的男朋友,出身于贫苦人家,他是政府职员,社会福利工作者,他为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感到不公,对这种贫富差距之大感到愤慨。为了证明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徒劳无用,他拉着凯特和莫琳去看反社会不公的游行,证明他们至少唤起了广大民众的意识。通过莫琳和凯特对此事的态度,可以看出莱辛并不是很赞同这样激进的思想,仅凭一腔热血和空洞的口号无法改变现实状况。她的笔触虽对下层贫苦人民充满了同情,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而颇感无奈。小说中作者在给予下层人民深切关怀的同时也向社会呼吁应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给予关注。

结语

莱辛作品的主题丰富涉及范围广泛,纵观其作品人道主义思想始终在指引着她。她站在客观的立场,以旁观者的视角去审视事实,不断地反思人类的命运。《天黑前的夏天》同样贯穿着莱辛的人道主义思想,她描述了中年女性以及下层民众的苦难处境,在给予他们同情和关怀之时,赋予了他们自身觉醒的意识。莱辛的那种倡导对个体的尊重与平等,追求人性的人道主义情怀,在这部小说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1]多丽丝·莱辛.邱益鸿译.天黑前的夏天[J].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

[2]梁艳,屈荣英.天使的出走和回归——《天黑前的夏天》女性主义解读[J].大连大学学报,2012,(2).

[3]郭利云.多丽丝·莱辛的人道主义情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莱辛凯特下层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的小店
一类多个下层的双层规划问题
积雪
陕西横山罗圪台村元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有借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