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延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思考

2015-04-15李宝怀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大众化民主

侯 东,李宝怀

(延安大学 政法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集大成有其博大精深的体系,在战争年代,是化险为夷、克敌制胜的锐利精神武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激励和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精神力量,在未来的历史阶段中也将永远是中华民族振兴民族、屹立国际的精神支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1-3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延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意义深远。

一、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

首先,延安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延安精神蕴含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延安精神文化的根;井冈山精神是延安精神诞生的萌芽;长征精神是延安精神形成的萌芽,延安精神丰富的文化背景使得延安精神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必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红利;就要在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让世界各国喜闻乐见的中国先进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变化,推进文化继承和创新。延安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无论是与我们确定目标的艰巨性对接,还是与现实的国情对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出路就是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除此别无他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立足点必须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任何企图依赖别人的思想,最终都会落空的。传承延安精神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同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为“四个全面”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其次,延安精神丰富了思想文化教育的形式。长期以来,思想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着无法比拟的作用。思想文化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道德素质和党性修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某些不协调的问题,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相互协调的问题才能取得预期目的。

抗战初期,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思想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在思想文化领域,人民群众还未彻底摆脱封建迷信的精神枷锁。据统计,当时边区的文盲占人口总数的90%以上,文化教育的落后,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斗争方针的理解和执行,影响了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我们党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全边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文化教育活动。1937年至1941年,边区共创办了“冬学”所、半日校、夜校将近2000所,学员近万人;还创办民教馆、读报组、秧歌队、自乐班、皮影戏班、板报班等60多种报刊杂志。同时,还先后创办了包括干部学校、专门大学、中等专业学校等20多所学府,成立了十多个文艺团体,建立了“新华社”、“广播电台”,创刊了《解放日报》,使整个边区的思想文化教育运动蓬勃的开展起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促进了边区建设,激发了革命热情,鼓舞了革命斗志,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下应当利用延安精神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丰富的思想文化教育形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利用延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楷模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典型示范作用,引领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追求,引导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最后,延安精神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要充分利用延安精神凝聚民心、整合社会力量的功能,调动社会各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以延安精神促进延安、瑞金、井冈山、西柏坡、湘潭等红色革命老区用红色资源发展旅游和发展经济,以红色资源为重要平台带动革命老区及周边和沿线的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建立红色文化品牌,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为推进革命老区的经济繁荣提供新的着力点。

二、当下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取向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延安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产物,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实践的产物。“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了首要地位,认为人的认识永远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2]84延安精神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正确把握中国“两半社会”国情的基础上,坚信“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应用到抗日战争、党的工作中,如:延安整风运动,南泥湾大开垦、边区自然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等,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保障了抗战所需要的物资,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根据当今中国的战略目标而提出来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现阶段是我国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识的指南针,不仅引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对物质文明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二)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目的的一致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目的是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精神支撑。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更新执政理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不磨灭的精神圣火,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斗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延安精神向中国乃至世界表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用延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构建执政合法性的历史经验,有利于巩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地位和政治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思想基础。将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以在延安精神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延安红色革命遗址、历史文物等生动素材为载体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很强的精神感召力。这是单纯理论教育不可能具有的影响力,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课堂,可以让人民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有利于党在执政过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作用的一致性

在当下弘扬延安精神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党的民主发展。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指出:“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如果过去也讲自力更生,那么,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自力更生更加重要。自力更生的主要内容,就是民主政治。”可见,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包括民主精神,延安作为民主圣地,实行的是民主政治,自然体现着新型的民主精神。主要体现为:一方面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边区实行抗日民主选举制度,民主选举是保证彻底民主的首要条件,是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履行自己民主权利的重要标志。“三三制”政权在边区的实施,抗日和民主是互为条件的,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给民主运动以有力条件。“三三制”政权的提出,使边区的政权建设更加民主化。

“民主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既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共识的体现,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反映。”[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保证,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更没有价值观的大众化。我国把民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概括。当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意味着将民主作为现代化建设政治领域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三、用延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探析

(一)用延安精神包含的价值意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到百姓生活中。延安精神丰富的价值意蕴,如: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以及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等都是延安精神形成过程中的精神财富,意义深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基层开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在社会转型期,由于一部分人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困惑,产生了理想和信仰危机,出现了道德滑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了人们在社会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所以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各行业的基本规范中,细化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使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二)用延安精神包含的制度意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延安精神在形成的过程中包含丰富的制度文化,党在延安时期的民主选举制度、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原则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很早制定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来加强党员干部、军队的纪律约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1937年公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提出了创建抗日民主法制的任务,体现了边区司法制度中的民主精神,平等原则。这些制度文化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4]333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在实践中取得实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各项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政策导向,可推进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用延安精神包含的方法论意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史和建设史的反映,见证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包含很多方法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5]在用延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方向性。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且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精髓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等,只有在正确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这是以延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基本方法论。

虽然延安时期的艰苦岁月越来越远,但延安精神、延安作风、延安传统经久不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创新,集聚民智,用延安精神的深刻意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包心鉴.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1).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王春明.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J].党史文汇,2010,(7).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大众化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好民主 坏民主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