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徽州文书》第五辑的整理与价值
2015-04-15汪慧
汪 慧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排合肥230039)
一、刘伯山与《徽州文书》第五辑
对于徽州文书的概念,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研究员是这样认为的:“徽州文书是历史上的徽州人在其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与交往过程中为各自切身利益形成的原始凭据、字据、记录,它是徽州社会、文化发展以及生产、劳动、社会交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状况的最真实、具体的反映。”[1]由于徽州文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现,也逐渐受到学术界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且其数量之大,研究价值之高,被誉为是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发现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发现[2]。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刘伯山先生一直致力于徽州文书的抢救和整理工作,在徽学界获得了高度的认可。2001年,先生本着“学术乃天下共器”的理念,将多年所收集的徽州文书悉数捐献给安徽大学,设“伯山书屋”藏之。
不仅如此,从2001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刘伯山先生在徽州民间寻获了大量的文书,然而这些文书绝非是短时期内就可以整理出版完毕的,实际的操作情况是边整理边公布出版。从2005年至2015年初这十年间,由刘伯山先生主编的《徽州文书》五辑50卷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影印出版。此系列书籍的问世是继199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整理,花山文艺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徽州千年契约文书》之后,学术界的又一大盛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为徽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资料。如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汪崇 先生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4期发表了《清代徽商合墨及盘、帐单——以〈徽州文书〉第一辑为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宾长初教授与汪崇 先生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发表了《清代徽商资本诸问题探析——以〈徽州文书〉第一辑为依据》,宾长初教授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发表了《清代徽州钱会的计量分析——基于〈徽州文书〉第二辑所收会书的考察》,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研究院在《安徽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发表了《清代徽州塾师的束脩——以〈徽州文书〉第二辑资料为中心》等。由之,《徽州文书》系列所拥有的史料价值在学术界专家学者们眼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而近期问世的《徽州文书》第五辑所收录的文书亦是刘伯山家藏的归户徽州文书,共有40个目次,74户。其中祁门文书是5个目次7户、歙县文书是24个目次49户,休宁文书是11目次18户:含祁门、歙县和休宁的乡村都图字号各一册;共有文书照片6282幅,另有诸多针对归户文书所进行田野调查的实态照片。刘伯山先生在整理《徽州文书》第五辑内容的时候,坚持以民间文书档案整理为指导思想,以归户性为原则来整理文书,努力保持文书原有的归户性,以充分尊重民间文书档案的历史形成、历史留存的本身。[3]第五辑《徽州文书》在内容上还具有以下的特点及价值。
二、《徽州文书》第五辑的特点与价值
(一)重点收入了祁门、歙县和休宁三邑的文书,突出文书出自地的区域关联性
第五辑所收入的文书,户数是以歙县最多、休宁次之、祁门最少,但在文书数量上则是歙县最大而祁门与休宁相当。对同邑收入的文书,刘伯山先生继续突出文书出自地的区域关联性,重在收入出自同一区域的文书,而这同一区域甚或就是同一个村。如祁门文书收入的区域重点是突出祁县二十一都二图的石番溪一带。歙县文书收入的区域重点是歙县的西北乡一带包括十一都和十二都等,歙县水南乡一带包括三十一都、三十六都等;休宁文书收入的区域重点是突出休宁的二十都等。如此突出,是要为研究者立体研究古代徽州区域社会及宗族之间的互动提供方便。
(二)第一次多数量地收入了有关新安医学方面的典籍文书
历史上的徽州医学十分发达,宋代以前就有许多关于新安医家、医籍及医家店号的记载,宋以后,则名家辈出、名著倍增;至少是在明代时,徽州的医家受理学的影响,结合徽州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性等,提出了自己系统的医学理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新安医学”流派,影响极大。新安医学的特点很多,医疗的社会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代徽州的从医人员不仅数量大而且分布面广,具有很大的社会性和民间性,由之导致的就是徽州的医药文献甚巨,不仅有名医大家的著述,也有一般郎中的写抄。但学术界过去在新安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上是重在刻本刊印典籍的整理研究,鲜有问及民间手抄本与处方的。《歙县深渡梅林余氏典籍与文书》是出自一户的医药书,共有34份(部),属于医药方面的是26份(部),其中手抄医药书16册、处方5份等。如此多数量的出自一个家族的医药典籍文书是十分珍贵的,《徽州文书》第五辑首次整理收入了此类文书,既是要弥补以往在新安典籍文献整理上的不足,也是在呼应当下中国传统医药挖掘、整理与研究的日趋火热大势。第五辑辑还收入了《民国〈歙县中医公会会员录〉》、《民国驻歙邑王村王树屏外的科诊所通告》和《民国歙县毕成一辑〈新安医药刊〉》。
(三)进一步强化了田野调查,探访归户文书的出自地,寻求口碑资料与文书资料的互补
刘伯山先生在他主编的《徽州文书》里,始终以归户的原则来整理繁杂的徽州文书,对每户文书都交待清楚它的来源,并且记录下这份文书的发现过程。这种以归户性原则来分类文书的方法与《徽州千年契约文书》以文书性质归类相比,有很大的创新,在徽学界可谓独树一帜,获得了学术界专家学者们的充分肯定。但在第一至三辑中,一般只有关于文书发现的寻获记,而鲜有关于归户文书出自村情况的介绍与调查,从第四辑开始,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尤其是在第五辑,刘伯山先生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在整理文书的过程中,不仅记录每户文书的寻获过程,还严谨地考证、研究该文书的具体出自村,然后亲自来到实地走访调查,对该文书的出自地予以最终确认。除此之外,先生还在实地与归户文书的传承人进行沟通,了解该文书的流传情况、自村的历史及当今状况,并拍摄第一时间的实态照片等予以记录,再以志记的形式来客观真实的辑录,使得第五辑较之前四辑在内容上更加丰富,真正做到图文并茂。由之可见,田野调查的价值不言而喻,在逻辑上它深化了归户文书的概念,凸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延续性,将历史和现实进行勾连,让历史的文书资料与现实的口碑资料相互印证与互补,将民间文书档案还原到它得以产生与留存的社会与文化生态环境之中,努力为徽州文书的研究者提供更大的便利。[4]刘伯山先生在编著《徽州文书》第五辑时深入实地地去考证和研究每户文书,真正体现了一名学者应有的严谨治学态度,这是值得青年学者们应该学习和努力实践的。
(四)继续收入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实时实地发现的文书及相关资料,寻求多重文献的互补
在第五辑中,刘伯山先生继续收入了其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实时、实地发现的文书及与所收入文书有着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如刘伯山先生在《关于第五辑的说明》一文中提到,“主要有8户,第一户是2013年7月28日,我为了调查本辑收入的《歙县十一图三图塔山江氏文书》出自村,在歙县许村镇塔山村实地,在江根荣老人家里发现并获赠的《2008年5月江浩整编〈萧江宗谱〉》;第二户是2013年8月14日下午,我为了调查本辑收入的《歙县三十一都二图桃山凌氏文书》出自村,在歙县深渡镇跃进村实地,在凌家森老人家里发现其家藏的《歙县跃进村凌家森家藏甲申年春月凌成达立<慎宗追远>等》;第三户是2013年8月14日傍晚,我为了调查本辑收入的《歙县三十五都一图大阜潘氏文书一》等出自村,在歙县北岸镇大阜村实地,在潘楷沂老人家里发现其家藏的《歙县大阜潘楷沂家藏民国十七年仲春月潘恒淇立〈实录遗安〉》;第四户是2013年8月16日,我为了调查本辑收入的《歙县三十六都二图洪岭洪氏文书》出自村,在歙县雄村乡洪岭村实地,在蔡元绍家里发现的《2012年洪源煌主编〈卖花渔村志〉上刊登的文书》;第五户是2013年8月28日下午,我为了调查本辑收入的《歙县三十六都二图漳潭张氏文书》出自村,在歙县深渡镇漳潭村实地发现的《2012年〈漳坦村史〉上刊印的资料》;第六户是2013年8月16日傍晚,我为了调查本辑收入的《歙县三十六都五图瀹潭上村顶张氏文书》出自村,在歙县坑口乡瀹潭上村顶村实地,在张明曰助老人家里发现其家藏的《歙县瀹潭上村顶张明曰助家藏">〈民国十七年闰二月张上妹立分阄书〉》;第七户是2013年8月2日,我为了调查本辑收入的《休宁六都三图西村金氏文书》出自村,在休宁县蓝田镇西村实地发现的《乾隆二十二年嘉平月立〈西村水口碑纪〉》;第八户是2013年7月17日,我为了调查本辑收入的《休宁三十二都二图小连口汪氏文书》出自村,在休宁县汪村镇小连口村实地,在汪足意老人家里获得的《汪足意撰〈阅吾族之宗谱〉》。” 可见,在文书整理和研究的同时,田野调查的工作不可小觑。进行有效的田野调查,不仅可以获得翔实的口碑资料,还有可能实时、实地地发现相关文书资料,真正做到多重文献的互补,为文书的合理归户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五)继续收入了乡村都图字号
乡村都图字号对于学者们整理和研究徽州文书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材料。学者们可以通过徽州文书中某地区的都图字号,来了解当时当地的田亩编制及人地关系问题。如暨南大学黄忠鑫先生在《清史研究》2013年第2期发表的《清代前期徽州图甲制的调整——以都图文书〈黟县花户晰户总簿录〉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利用《黟县花户晰户总簿录》对清代前期图甲制度调整中的“均图”、“增图”等问题展开研究,而得出清代图甲制调整在各地具体实施的情况相当复杂:“即便在徽州一府六县之内,通过图甲调整做到户籍与地籍统一的县份颇为有限,反映了清代前期图甲制度调整依旧具有不完全性。”[6]而第五辑收入的乡村都图字号就有3册,一册是《祁邑都图》,再一册是《潘仲山抄录〈歙邑都图总谱〉》,第三册是《休宁属管都图地名字号》。相信这三册乡村都图字号的文献在学者们深入研究之下,它们的史料价值将会得到不断地挖掘并大放异彩。
三、结语
徽州文书是徽州传统社会、经济、文化的一种综合的反映,其涉及到徽州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内容极其丰富,具有一般文献所不具备的原始性、唯一性、真实性等特点,它反映了当时的徽州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交往、信仰等诸方面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徽州文书》第五辑中的许多资料对研究徽州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第五辑中首次收入了大量的新安医学的典籍文书以及民间手抄医书、药方等,为学者们深入研究新安医学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研究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徽州文书》自第一辑出版之后,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如《徽州文书(第1辑)》获得“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徽州文书(第4辑)》获得“2011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2014年《徽州文书》喜获“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一等奖”等等。安徽大学周晓光教授在《评<徽州文书>的整理和出版》一文中也提到“《徽州文书》第一辑的整理和出版,对学术界而言,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它必将有力推动徽学研究的深入,推进徽州文书的整理工作……我们殷切期盼《徽州文书》后续几辑尽快面世,为徽州文化及中国区域文化研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7]相信《徽州文书》第五辑的出版定不负众望,继续为专家学者们研究徽学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史料文献。
[1]刘伯山.徽州文书的遗存及特点[J].历史档案,2004(1):122-126.
[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徽州千年契约文书(第1卷):前言[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
[3]刘伯山.徽州文书(第一辑:第1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刘伯山.徽州文书(第四辑:第1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刘伯山.徽州文书(第五辑:第1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黄忠鑫.清代前期徽州图甲制的调整——以都图文书《黟县花户晰户总簿录》为中心的考察[J].清史研究,2013(2):44-55.
[7]周晓光.评《徽州文书》的整理和出版[J].安徽史学,2006(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