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关闭规划中矿业城市转型的研究

2015-04-15马潇潇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矿山转型规划

张 磊 马潇潇(.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450000;.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矿山关闭规划中矿业城市转型的研究

张 磊1马潇潇2
(1.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450000;2.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矿山关闭的现状,探讨了矿山关闭规划的意义,提出了随着资源开采逐渐枯竭矿业城市面临的转型问题,并以焦作市为例验证了矿业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及对策。

矿山关闭规划;矿业城市;转型

矿业城市问题的研究是矿山关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由矿而兴的城市,如何结合城市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1-2],在资源枯竭之前就制定好后续优势产业发展策略,对土地及其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解决矿城矛盾等问题,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约束条件的复杂工程系统。

1.矿山关闭规划

1.1 基本概念

矿山是指在依法批准的矿区范围内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场所及其附属设施。矿山关闭是指一座矿山或选矿厂在完成停产善后处理后永久性终止生产活动并以解租约为标志[3]。矿山要经历孕育、成长、成熟、衰退整个生命周期,而矿山关闭是矿业工程服务期限的最后阶段,同样应得到重视。往往一座矿山关闭可能存在如下一些原因:资源枯竭、经济效益不理想、技术原因、开采生产安全无保障、政府政策导向等。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对矿山关闭实行先关闭后治理的模式,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煤矿关闭工作是从1999年实施的煤矿关闭破产政策才开始的,因此我国矿山关闭工作是相对落后的。

矿山关闭规划是一项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由于矿产资源储量有限和不可再生的特点,矿业发展必将经历矿山关闭这一过程,因此,矿山关闭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矿山关闭规划与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相符合,在规划过程中综合了多学科知识如生物、物理、经济学等,为矿山整个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规划,并为矿山关闭后续产业开发提供可行性论证。对于整个规划项目来说,对每个阶段实行监测、进行动态规划,是一项具有延续性的系统工程。

1.2 我国矿山关闭现状

目前,我国有国有矿山8000多座和非国有矿山 10多万座。矿业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矿业开发也对矿区及其区域的地质、生态和社会等环境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每年煤炭开采使约40亿吨岩石矿物被运送移动,不但诱发山体崩塌、开裂、地面塌陷、泥石流、水土流失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还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液和固体废物等。随着长期的开采,专家预测到2010年前后我国大中型矿山将进入关闭高峰期,而以矿产资源兴起的一批矿业城市也正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1.3 矿山关闭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加快推动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但同时又出现很多全球性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等日益突出,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形势下,过去我国矿山在停采后才开始考虑如何处理矿山问题的做法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在矿山的规划和生产中综合考虑各方面问题。重点关注矿山关闭规划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矿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理论问题,为其技术革新和生产管理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理论依据,也为矿区恢复生态环境、顺利经济转型指明方向。

2.矿业城市

2.1 基本概念

矿业城市是指因开发矿产而兴起的,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受矿产资源影响很深,并具有其固有的特征(周期性;区位条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矿业城市缘矿而建的特性决定了其布局、区位及产业结构的指向性。由于矿产资源储量有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经过几十年的资源开采与社会发展,资源生产量逐年减少,矿业城市必将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同时,在矿业城市开发初期只考虑资源的开采利用,而往往忽视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导致了诸多问题,使得矿业城市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困境。

目前,我国在探索矿业城市转型中,重点集中在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分析上,认为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将经济结构转型作为核心,重点分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合理化条件、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等问题。其中,在对矿业城市转型的可行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是偏离-份额分析法,它是揭示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的有效方法。

矿业城市转型问题早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目前,国内学者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以煤炭城镇为对象,从空间组织和规划、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模式等角度出发,以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矿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与优势转换、矿业生命周期与产业结构转换、面临困境与发展战略、城市持续发展能力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4]。

2.2 矿业城市存在的矛盾

矿业城市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重视城市发展的规律,没有处理好“矿”与“城”的关系。我国矿业城市存在的主要矛盾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矿业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依靠大型矿业企业,空间形态上表现为:点多线长面广,导致企业与城市的发展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甚至阻碍发展;②矿区与城市融合度低。矿业企业经营内部形成城市中的城市,有其独立的社会体系,而两者发展的不同步又会产生更大的融合难度;③忽视城市的经营管理,一切以企业获取利润为目的。城市主导产业单一,经济缺乏活力;④城市缺乏多样性文化。同时,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型资源经济体系发展以及我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要求,更加剧了这些矛盾。

2.3 矿业城市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矿业城市的发展特点和规律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由我国资源属性、产业特点、城市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状况所决定的。①煤炭型城市。由煤炭资源开采而兴起的矿业城市,对资源依赖性强,产业结构单一且粗放。相关后续加工产业经济综合效益不高,劳动生产率不高,转型难度大;②钢铁型城市。一般分为钢城和矿城,其中前者规模较大,但由于近年来钢铁需求过热,从而使其没有足够重视转型的紧迫性,使潜在问题进一步恶化;③油气型城市。该类型的矿业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但其后续加工产业链长,有助于城市经济和建设发展;④有色金属型城市。由于资源的特点,多分布在山区和偏远地区,城市规模小,交通等条件有限,在转型中应发挥其后续加工产业链长的特点,加大科技投入。

3.矿业城市转型

矿业城市转型的核心是要通过政府引导,制定转型规划,正确处理好矿与城的关系,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①加强政府规划与引导;②培育后续产业,提高城市经济发展能力;③优化城市空间组织结构,建设区域支撑系统。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矿业城市,其区域位置极佳: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南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相望,西邻济源市,东接新乡市。市域东西长102.05千米,南北宽 75.43千米,总面积达4020平方千米,市区面积370平方千米。该市现已发展成为能源、建材、冶金、化工等门类综合发展,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工业城市。

焦作市的兴起、发展、兴盛都是源于煤炭资源的开采,但随着资源开发的逐渐枯竭,使其显现出诸多问题。首先,长期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面积采矿塌陷地和采空区,使土壤失去永续利用的价值,并伴随产生了大量废矿,不仅占用了土地资源,严重污染了堆放地的环境,而且形成了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隐患[5-6]。其次,一些化工、能源、建材、冶金等有严重污染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如焦作电厂、河南轮胎厂等布局在市区里,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化工、电力等行业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除部分综合利用外,其余集中堆放在灰渣场或露天堆放,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市域内的主要河流,常年接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从1999年开始,面对大量煤矿关闭、煤炭经济大规模衰退的形势,焦作市已开始致力于城市经济转型。首先,从该地区的自身优势出发,包括地下水资源充裕、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及南水北调工程途径焦作等;其次,以第三次创业为标志制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即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做强做大铝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最后,确定该市发展战略,即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十几年来,焦作市先后投资50多亿元对现有的化工、能源、建材、机电等工业进行升级改造,强力实施了煤矿机械向环保机械、粮食机械、汽车机械及水泥建材向新型建材、环保建材的战略性转移;煤炭工业向电力、铝电联营、热电联营的战略性转移;原料化工向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的战略性转移。2002年,全市18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36.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13.7%。同时焦作不断开发旅游资源,投资5亿多元开发建设“焦作山水-峡谷极品”景观,形成了云台山、神农山、青龙峡、青天河 4大景区和10大景点的大旅游格局。到 2002年,全市旅游业的综合收入由三年前占GDP1%增长到6.4%。到2014年,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技强市战略,强力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846.3亿元,同比增长8.8%。焦作市旅游共接待游客 3298.8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1.5亿元。在经济转型中,焦作的30余家重污染企业关停并转,进行大规模的绿化,使城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改善,为居民创造了更好的居住环境。文献[6]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焦作市产业结构状况,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论证了焦作作为矿业城市实现成功转型的实例。

4.总结

面对我国矿山关闭的现状,应更加重视矿业城市的转型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矿业城市,发挥其本身的优势力量,制定出具有实用性、长期性、持续性的转型规划,抓住机遇,调整结构,通过创新走向可持续发展。焦作市的转型实例,会为具有相同特点的矿业城市更好的转型提供一些启示。事实上,只有矿山关闭规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前规划、动态规划,矿业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才不会出现断层、停滞,才能使矿业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刘昌华.矿山关闭规划[M].陕西: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

[2]鲍艳,胡振琪,等.矿山关闭后矿业城市面临的问题研究综述[J].测绘通报,2005,(6):59-61.

[3]王贺封,等.我国煤矿关闭现状及政策研究[J].矿业快报,2008,(3):5-8.

[4]樊杰,等.我国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成因与策略[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68-77.

[5]张海娜,乔华.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63-65.

[6]郭敏,贾志红.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政策建议[J].中国矿业,2014,23(4):65-68.

[7]刘昌华,章后甜,王世东,等.焦作市煤矿衰竭关闭与城市转型规划分析[J].煤炭学报,2005,30(3):395-398.

(责任编辑 张 蓓)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Mining Cities in Mine Closure Planning

ZHANG Lei1,Ma Xiaoxiao2
(1.Zhengzhou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Industry Co.,Ltd,Zhengzhou 450000,China;
2.Henan Radio&Television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Firstly,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ne closure in our country is analyze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mine closure planning is discussed.Then,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 of mining cities is proposed,and taking Jiaozuo for an example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ning cities as well as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verified.

mine closure planning;mining city;transformation

F407

A

1008-7257(2015)04-0070-03

2015-06-04

张磊(1984-),男,湖北大悟人,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研究;马潇潇(1984-),女,河南焦作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测绘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矿山转型规划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