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射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从《拍卖第四十九批》透析美国社会

2015-04-15杨璟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成都610400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邮票小说

杨璟(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折射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从《拍卖第四十九批》透析美国社会

杨璟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后现代小说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讲述了女主人公奥狄帕执行一大批遗产的故事。这部小说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了激荡与解放的社会。品钦切入美国社会的视角与方法独特,与传统的写实叙事不同,他用自己的一套隐喻模式来向读者展示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品钦展示科技进步的代价的同时,也暴露了这个新兴民主国家的内在的矛盾,文章将从这两个方面切入,分析作者试图想向读者传达的美国社会。

托马斯·品钦;拍卖第四十九批;隐喻;美国社会

托马斯·品钦是20世纪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其作品风格一般是语言晦涩难懂,《拍卖第四十九批》体现了品钦语言的特色。国内外评论界对品钦和《拍卖第四十九批》给予了不断的关注。

我国许多学者从熵主题和叙述学角度讨论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例如,刘雪岚的《俄狄帕的当代荒原历险记——试论托马斯·品钦对追寻模式的运用》认为无结果的追寻叙事模式符合品钦的创作意图。陈世丹则讨论了品钦如何运用物理中的熵来暗喻社会的混乱。但汉松在《〈拍卖第四十九批〉中的咒语和谜语》中讨论了品钦对不确定性的美学思考。

本文将从美国文明和民族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切入,对当时社会精神的衰落和矛盾的激化进行分析。

1.科技进步的代价

从社会背景上来说,20世纪上半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机械文明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在无情地对人类进行着毁灭。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过后,人们的精神家园日益荒芜,信仰逐渐丧失,道德开始沦丧。当时的宗教地位也日益衰退,科技决定论日趋取代了宗教的地位,但是宗教对人类的意义是科技所不能代替的。人们虽然能够通过科技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有效地利用自然,但是无法预测自然所蕴含的潜在的能量。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富裕,但不能满足精神的需求,精神的需求仍需要信仰的支持。

品钦对宗教的态度是一种对正统加尔文教的叛逆,但同时承认了信仰的必要。《拍卖第四十九批》极富有宗教的含义,书中对人物和地点的隐喻展现了一种宗教的色彩。奥狄帕·马斯(Oedipa Maas)这个名字首先引起人们对希腊神话和弗洛伊德的联想,是俄狄浦斯的女性代表,和俄狄浦斯一样,她也是一个解谜者,她的发现同样是令人恐慌,陷于混乱之中。马斯(Mass)这个姓使人联想到的是大众文化 (Mass Society),这种姓和名的配合,暗示了女主人公是一个在大众社会里寻找圣意的人。小说的题目中的“四十九”也有一种宗教的隐含意义。奥丹尼尔在《拍卖第四十九批》新论中讲到“四十九”是五旬节的数字,五旬节也可称作圣灵降临节,恰是耶稣受难后第四十九天,这个数字与最后结尾时拍卖师帕瑟琳的手势“就像一个降落的天使”联系在了一起。这似乎意味着当时人们在期待着上帝的拯救。小说中虚构的城市圣纳西索(San Narciso)也有一种宗教色彩在里面。在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Narcissus)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最后在水中淹死。从这个城市开始,奥狄帕从面对自己转入到了面对他人、面对社会,她在此要清理的不仅是皮尔斯的遗产,还有人生的信仰。奥狄帕来到圣纳西索时,俯瞰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外观模式如象形文字一样,具有一种隐藏的意义,“她和那辆雪弗兰仿佛停在一个奇异的宗教性的瞬间的中心”(Pynchon 14)。她期盼着上帝能够帮她解决她所遇到的问题。带着这种期盼去追踪每一条线索,等待着每一个新的发现。最后,在这个混乱无序的信息中,她怀疑这全部的遗产问题是皮尔斯跟她开的一个玩笑。奥狄帕没有冷静地分析,而是她在信与不信的问题上做出了一个选择,奥狄帕选择了相信,因此她平静地坐在拍卖会上。当代西方人,越来越难以皈依一种传统的宗教的定论,因而信仰越来越不是信什么,而变成了信与不信的问题,重要的是信的愿望而非信的对象(钱满素 35)。奥狄帕在信与不信之间对皮尔斯财产真实的意义进行着寻找。

书中其他人物也存在着信仰的问题。奥狄帕的丈夫马乔最大的烦恼就是他对工作和生活的不信任,他疯狂到连蜂蜜都能让他想到具有欺骗性的东西。“我在努力,但我确实做不到”(Pynchon 4)。马乔试图相信周围的一切,但是他很难做到,这使他情绪极其低落。无政府主义者相信的是:“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革命自发地发生,没有谁来领导”(Pynchon 95)。他们对事情所持的观点往往没有一个可靠的依据作为对观点看法的支撑,他们的信仰就是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去相信。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从精神上看,他们没有精神上的权威。经济的富足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它们所表现出的价值是局部的,而并非全部,而且填补不了精神上的空虚。当时,西方社会的人们正在艰难地寻找自己的上帝。皮尔斯的遗产暗指美国的文明,到了当代,这份遗产开始摇摇欲坠了。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标准化的消费等等,使人们缺少了个性,落入了惯性和一致性,更没有创造性可言了。小说中的奥狄帕总是被动地受一些信息的干扰,希拉里乌斯医生对LSD的实验解释到:“我们发现用上强力致幻剂后,种种区别消失了,自我也失去了明确的界限”(Pynchon 108)。在垄断组织高度集中的社会,排挤自由竞争,同时也就抹杀了创造性。科特斯克解释说每个工程师在悠游弹公司签约时把任何他们可能做成功的发明的专利权也签掉了,这也就是把真正有创造力的工程师扼杀掉了(Pynchon 67)。

这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人们在这个世界中失去了个性和创造性,从而日益依赖于群体,一些组织崇拜着一些没有根据的莫名其妙的信条。虽然科技日益发达,社会生活日益富足,但这些填补不了精神的荒芜,这是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2.新兴民主国家的内在矛盾

品钦在展示社会进步代价的同时,也暴露出这个新兴民主国家的内在矛盾,即边缘群体与主流社会的矛盾。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这一矛盾也在侵蚀着美国的宏大叙事。品钦对美国社会进行剖析,用作品为那些被历史淹没和被剥夺话语权的弱者申说公道。

美国的例外论一方面体现在对亚文化和弱势群体的压制上。为了强化中心文化的价值体系,对其进行奴役和强求政治。在《拍卖第四十九批》里,品钦采用了隐喻的形式来表达对弱势群体所寄予的同情以及对被边缘化历史的关注。小说的神秘符号特里斯特罗(Tristero)所代表的邮政系统,是一个与官方邮政系统相抗衡的地下组织。这个组织从13世纪开始,就抵制罗马帝国的官方邮政系统(Thurn and Taxis),19世纪中叶转入到美国后,与美国联邦邮政抗衡,其被压制的历史暗示着欧洲的强权政治蔓延到了美国大陆。在小说的最后一章里提到主人公奥狄帕(Oedipa)根据支离破碎的信息了解到了Tristero的历史。品钦用了整整一章追溯美国社会中的亚文化和神秘的邮政系统,奥狄帕感叹到“天知道这儿有多少美国的公民故意不使用美国的邮政进行通信”。这不是叛国的行为,也谈不上是公然的反抗。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从这个国家的生活和它的系统中的退出。无论是出于仇恨,出于他们对选举权的漠视,出于单纯的无知而拒绝给予他们任何其他的权益,这个退出是他们自己的、非公开的、私人的行为。既然他们无法撤到真空中去,那么就需要一个隔离、沉默且不被怀疑的世界(Pynchon 98)。Tristero这是象征着被美国官方政治所诋毁称为“野蛮他者”的社会群体,这种隐退是他者无声的抵抗。品钦借奥狄帕发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矛盾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两者的矛盾也构成了冷战后的美国社会的巨大挑战。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指出,当后者对前者的既定程序构成了威胁时,便在国内引起前所未有的激烈辩论和深刻的社会文化分裂,形成了特殊的悖论社会。美国这个“悖论社会”通过自我与他者间的价值对照来维持文化自我认同(转引自王建平131)。

另一方面,虽然这些弱者抵抗的声音在美国社会中被淹没了,但是它并没有消失,与主流社会的秩序并存,并在暗中积蓄能量,在历史中延续。小说中的第四十九批邮票中一共有八枚,从水印、影线、打孔数目、纸张的老化等这些的细节看,这些邮票都是赝品,奥狄帕记住了这些邮票的特征,“在1893年哥伦布博览会上发行的十五美分面值的墨绿邮票中,在邮票右边的获悉消息的三个朝臣的脸被微妙地改变以表示一种无法控制的惊骇。在1934年母亲节发行的三美分面值的《美国的母亲》的邮票中,左下角的花朵被捕绳草、颠茄毒漆等毒草所取代。在1947年为纪念意味着私人信使开始走向终点的邮政大改革而发行的 《邮票一百年》邮票中,左下角的一个快马邮递的骑手的头被扭曲成稀奇古怪的形状。在1954年发行的深紫罗兰色三美分面值普通邮票中,自由女神像的脸上有一个隐隐约约的恐吓性的微笑。1958年布鲁塞尔展览会上发行的美国在布鲁塞尔的展览馆鸟瞰图的邮票包含有明白无误的一匹马和一个骑手的侧影,他们与其他的小小的展览会参观者稍隔开”(Pnychon 138)。这些邮票,原本是来纪念美国文化、历史的进程,却都被人们从受压迫者的角度进行了篡改,形成了强有力的颠覆性的话语,展现了弱者的存在,说明其并未消失。虽然关于《拍卖第四十九批》中邮政的史实无从考证,但小说有一种道义上的真实,透析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品钦意在揭示出潜在的霸权话语,它用强权压制抹杀了其他未被讲述的、被剥夺了话语权的历史。品钦并未急于描述一幅未来的图景,而是暗示了潜在的内在矛盾,并预示了多元文化的图景。

3.结语

理想中的美国是一片乐土,人人生活富裕,享受着幸福、平等和自由的生活。而现实中美国存在着令人震惊的贫困和衰败,这种黑暗的一面往往被理想的光芒所遮盖,从而受到了忽略。20世纪中期的美国世界是一个病态的世界,其内在充满着矛盾,人们存在着信仰的问题,丧失了个性和创造性,这些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品钦在他的小说世界里建立一种自由批评的空间,远离了既定的社会秩序,作为一名职业的作家和社会中的一员,他要用他自己的语言来向世人讲述这个社会的现状,让那些在历史中被淹没的他者的声音重新显现,启发人们对后现代社会文明的思考。

[1]O'Donnell,Patrick.New Essayson TheCryingofLot49. Cambridge,UN.Press,1991.

[2]钱满素.“全部秘密就在于保持弹跳”——读品钦的《叫卖 49号》[J].外国文学评论,1993,(4):35.

[3]托马斯·品钦.拍卖第四十九批[M].叶华年,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4]王建平.美国后现代小说与历史话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2:131.

(责任编辑 孔占奎)

I106.4

A

1008-7257(2015)04-0043-02

2015-04-08

杨璟(1987-),女,河北唐山人,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邮票小说
独一无二的邮票
《邮票上的西游》——邮票珍藏册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邮票被谁拿走了
邮票上的“三月三”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
超重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