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等学校发展机制研究

2015-04-15李艳玲

关键词:科教科研成果协作

夏 宁,李 学,李艳玲

(1.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2.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等学校发展机制研究

夏 宁1,李 学2,李艳玲1

(1.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2.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高等学校一直努力改善科研与教学质量,但科研与教学质量不高和科研转化效率较低依然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协同学的角度出发,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缺乏完善的高校内外部系统的力机制,该种力机制能够带动高校所有因素围绕科研与教学进行运转,持续推动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改善。本文以力机制为核心重构高校内外部发展机制,以期以协同作为出发点为高校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科教质量;协同理论;力机制

一、 高校科研与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提高科研与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科研与教学质量不高和科研转化效率较低依然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该问题并构建起高校内外部协调发展的机制成为当前高校的主要任务。

(一)高校科研与教学质量不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较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我国高校的综合能力已有明显提高,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论文平均质量较低,根据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的论文总数排在世界第2位,论文引用数排在第4位,但单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7.75次)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05次);另一方面,科教平均水平较低,根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公布的2014年世界大学排名情况(排名依据主要为科研与教学质量),包括中国香港在内,我国进入前100名的高校仅有6所,排名分别为:26、34、39、46、48以及88。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高校在科研与教学质量方面仍有待于提高。

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方面,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只达到4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却都在70%以上。这说明我国在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科研与社会和市场需求还未达到高度的契合,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二)内外部原因分析

科研与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率都是内外部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部原因即高校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科研人员的团队意识较差,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科研与教学的进步;2、行政部门的效率较低,某些行政人员由于能力或素质上的限制,缺乏为科研与教学服务的意识;3、某些高校教师缺乏教学责任心,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4、高校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很多科研成果无法有效的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外部原因则主要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对高校科研与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政府资源的分配问题成为限制某些高校发展的重要原因;2、高校外部环境中的各个主体缺乏与高校建立战略联盟、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

二、 协同学理论概述

(一)协同学的涵义及研究对象

协同学描述了一个开放系统的宏观性质,它通过序参数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关系使得系统最后以一种相同的模式、有序地运动。协同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归纳成是一个开放的并且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系统中的自组织以及通过自组织形成的有序结构。本文主要运用协同学的支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支配原理是指在临界点附近,序参量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使整个系统在序参量的支配下协调高效的运转,而自组织则是指系统在其内在作用力的驱动下,通过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与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运动系统的结构单元重新进行组合,并自发形成有规则组织结构,自组织的作用力是竞争与协作,竞争使其在系统中突出序参量的地位,协作促使系统内各因素围绕序参量进行运转。

(二)自组织原理和支配原理对本文的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协同学对本文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科研与教学确定为高校发展中的序参量,这使得高校内所有系统的运动有了核心,推动高校运作走向有序状态;二是引导我们在高校发展中重视自组织中的两大内在作用力——协作力与竞争力的作用,缺少这两大作用力的带动,序参量将徒有其名,无法有效带动整个系统的运转。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高校发展问题,我们联系高校的实际状况对这两大指导作用进行分析。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将科研与教学确立为指导高校运作的序参量,但科研和教学质量不高以及科研转化效率较低的现状仍迟迟得不到改善,究其原因在于忽视了竞争力与协作力在序参量支配中所起的作用。高校领导虽然反复强调重视科研与教学,但教授与老师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仍然调动不起来。本文在支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的指导下,以科研和教学作为序参量,通过构建高校内外部系统中的种种力机制,强化高校内外部的竞争力与协作力,以期打破当前的僵局,拉动科研与教学真正成为支配整个高校系统运转的序参量。

三、高校内外部力机制现状

整个高校内部系统大致可分为科教系统和行政系统,科教系统又可交叉分为科研系统与教学系统,它们同处在自组织系统之中,以科研与教学作为序参量进行着运转。目前,高校为了改善科研与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效率,已经构建了许多促进系统内部之间协同运转的力机制,但问题是该机制能否对增进协同起到作用?该作用又能否带动整个系统围绕科研与教学进行运转?从高校的现状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为例,高校对优秀科研人员大致有两种激励方式:加薪与晋升职称,这两种方式无疑肯定了科研人员的努力成果,但是加薪与晋升职称本身对科研工作起到多少推动作用?科研人员又会不会满足于当前的薪水与职称而不思进取?另外,高校的内部惩罚机制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有些高校对科教人员在学术上得过且过的态度视而不见,学术惩罚机制缺乏或犹如空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教工作的低质量和低效率。因此,高校必须重构内部系统的各种力机制,或对高校现有的力机制进行改革,使科研与教学有足够的力量支配整个高校系统的运作,推动科研与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

高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一直是高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也是科教质量不高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的重要原因。目前,虽然高校加强了与企业以及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但这在高校与外部环境协同机制的构建中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其一,合作不够深入和长远,使得高校与企业以及其他高校之间的协作力过于松散;其二,仅仅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进行合作也未能调动起群外环境的全部积极力量,群外环境力机制显得过于片面和单一;其三,忽视对高校与群外环境之间竞争力的利用,无法有效突出科研与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这一序参量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必须对外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探索出有利于高校发展的全部积极力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全面的外部环境协同机制,同时充分利用群外环境中自然存在着的竞争力的作用,凸显出序参量的地位,在竞争力与协作力的指导下构建完善的群外环境力机制,有效提高高校的科研与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四、高校内外部力机制框架

(一)高校内部力机制框架

针对高校力机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构建了图1所示的力机制框架,其目的并非对现有高校力机制进行彻底变革,只是在现有力机制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强化竞争力与协作力,拉动高校系统围绕科研与教学进行高效运转。

图1 高校内部力机制框架

1. 行政系统与科教系统之间的力机制

现有行政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弊端,一方面,行政机构设置较为复杂,组织层级较多,某些行政人员工作能力不足,这些原因都使得行政系统办事效率低下,但究其原因在于行政系统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力机制,这使得科研与教学质量无法真正成为支配行政部门运行的序参量。因此,首先,高校必须压缩部门设置,对现有的某些行政部门进行合并,精简行政人员;其次,同时在行政部门内部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态度定期进行考核,对于低于一定标准的人员按照规定进行处分等;再次,定期对行政部门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提高行政人员服务科教工作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科教系统与行政系统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这也造成自组织系统中更为重要的内在作用力——协作力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交叉的业绩评估考核机制和共同的激励机制,使科教人员与行政人员形成利益共同体,构建科教人员与行政人员的协作力机制。首先,高校应建立一套共同的考核指标,这些考核指标以科研与教学为核心,相辅相成,能够增强两大系统的协作力,使科教部门与行政部门共同围绕科研与教学进行运转;其次,高校应统一科教部门与行政部门的激励机制,使科教与行政人员在同一套激励机制中受益,同时,规定必要的惩罚措施,如批评、警告、减薪、降职甚至辞退等。

2.科研系统内部的力机制

在科研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序参量是科研,但科研系统内部缺少强有力的力机制,使得科研无法成为支配科研系统运行的真正力量,这就造成了科研系统内部效率较低、科研成果质量较差的现状。根据自组织原理,在科研系统内需要构建两种力机制:以惩戒机制与激励机制为核心的竞争力和以相互合作为核心的协作力。在惩戒机制方面,首先项目带头人作为整个科研系统的核心,其领导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研效率,因此,科研系统必须确立每个项目带头人的地位,适当赋予项目带头人一定的强制性权力,使其有权对不负责任、缺少团队意识的人员给予警告、罚薪甚至剔除等惩戒措施;其次,整个科研系统内部也应建立优胜劣汰的惩戒机制,即对系统内欠缺科研能力或毫无团队意识的人员,经过客观公正的考核与评价,给予一定的惩戒措施,同时将其科研表现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在激励机制方面,科研系统内部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不仅是为科研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加薪、晋升职称等传统的激励方式,还应包括为科研人员提供有助于其职业发展的休假、培训机会、企业兼职与海外留学机会等,使其内在的科研动力从根本上得到加强。另外,在加强相互合作方面,科教系统内部应定期召开学术讨论会议,一是对最近的科研动向与趋势进行讨论,制定出顺应社会发展的科研计划,二是科研人员对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大致描述,并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使每个科研人员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建设性的意见或激发出创造性的思维;同时高校也应加强对科教人员团队意识的培训,增强彼此之间的协作力,使每个科教人员在相互合作中获得长足发展,推动高校内部科研效率的提高。

3. 教学系统内部的力机制

教学系统内的主体包括教师与学生,因此教学质量要想获得显著提高,必须借助于这两大群体的共同力量。首先,从教师方面来说,当前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源源不断地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所提供人才的质量直接取决于高校老师是否拥有高效的教学方法与严谨的教学态度。但目前高校老师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态度也不够严谨认真,而高校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监管,这使得教师之间的竞争力与协作力过于松散,教学质量迟迟得不到改善。因此,在加强协作力方面,高校应当注重对老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引导老师借鉴国外高校的教学经验,同时督促老师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另外,在加强竞争力方面,高校应加强对老师教学态度的监管,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的考评与分析,对教学质量较差的老师给予批评、减薪、降级或辞退等惩罚措施。其次,从学生方面来说,高校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学质量好坏与否真正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懈,考核机制也不够严格,学生只需在期末考试前认真复习,便可顺利通过期末考试,这直接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懈怠;并且绝大多数高校的奖励机制还只局限于发放奖学金等形式,这并未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都造成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另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授课方式也不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力也有待于加强。因此,在加强竞争力方面,高校必须严格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上课内容,还应涉及课外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敦促他们不断拓宽知识面;在奖励机制方面,高校应为综合素质较为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海外留学或进行校际学生交流的机会,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力,极大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加强协作力方面,高校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多采用启发、引导、相互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协作能力,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外部力机制框架

高校与群外环境进行协同最大的目的是增强信息在高校及群外环境之间的自由流动,提高高校与社会、政府以及市场之间行为的一致性,克服矛盾与冲突,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也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一种体现,它作为高校科研与教学的派生物,在高校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构建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发展机制,增强高校与群外环境的竞争力与协作力,使两者在竞争中推动科技进步,在协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图2 高校外部力机制框架

1.构建自然协同机制

自然环境在人类发展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探索与开发,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体现在高校上就表现为高校通过与大自然的协作,增强自身优势,推动科研与教学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自然也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活甚至生存,而科教的力量就在于将自然的威胁降到最小,这本身就构成了高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竞争力。因此,在协作力方面,高校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充分挖掘周边自然环境的潜力,依托于有利的地理区位或自然资产增强与自然环境的协作力,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目前,许多高校也都构建了这一机制。例如,中国海洋大学借助于其独特的临海优势,发展了一批特色海洋专业;太原理工大学依托于山西省内的煤炭资源,使其煤炭开发与加工技术位于全国各大高校前列。但大多数高校还未充分挖掘自身的自然环境优势,使得高校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作力明显不足。在竞争力方面,高校应借助高校与自然环境之间先天存在的竞争力,加快探索自然的步伐,率先发现自然中潜在的威胁,从而找出解决威胁的方法,推动科研工作的进步。

2.构建高校联盟机制

高校战略联盟是一种在协作和竞争两种作用力下的高校协同机制。在这种协同机制下,一方面高校可最大限度的收集与科教发展相关的信息,通过双方的资源互补和相互协作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联盟中的各大高校又在资源、人才、科研项目之间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又推动着各大高校不断提高科教质量,使自身在竞争中更具优势。然而,目前战略联盟的构建主要是通过高校的合并、兼并、共建、合作来进行,这很容易造成高校更多地关注于校际间或项目间短期的合作,而忽视对基于长远发展利益的联盟模式的构建,从而导致高校战略联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合作必须强化组织管理,设置高校战略联盟中各种校际管理机构,例如设置教学联盟委员会、图书资源联盟委员会、产学研联盟委员会、学位授予联盟委员会、后勤联盟委员会等;同时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履行监管职责,促进高校战略性联盟的发展。高校还应努力发展自身特色,在竞争力的作用下,推动自身科研的进步,以期在高校联盟中占据优势地位,在资源、人才以及科研项目之间的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科技进步。

3.构建产学研联盟机制

产学研联盟是高校与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进行协同的机制。但现阶段的产学研联盟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层面,并未将高校与企业的所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高校与企业的真正融合,协作力明显不足,并且相当一部分产学研联盟是基于争取国家及地方政府项目经费为目的而建立,往往管理不善,最后不了了之。企业之间、高校之间以及企业与高校之间也缺乏竞争机制,这使得较强能力的企业和高校不能发挥优势。因此,在加强协作力方面,产学研联盟必须使高校与企业的战略决策相互融合,以致形成命运共同体,构建手段可借鉴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方法,例如:高校与企业互派高级人员进入对方的决策系统,使作出的决策充分考虑两方的利益;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规定彼此的权利与义务;高校持有企业股票,以此来影响企业决策的制定等;在加强竞争力方面,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对管理不善的产学研联盟予以终止,或者使有能力的高校或企业进驻产学研联盟,取代无能力的高校或企业,增强产学研联盟内部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高校科研转化效率的提高。

4.构建政策文化导向机制

高校的行为以及科研方向受到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高校为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建立与国家政策文化相协同的发展机制,在与政策文化的协作竞争中实现科研的进步。在协作力方面,高校唯有增强与政策文化之间的协作力,其教学工作与科研成果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需要,高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另外,在竞争力方面,首先,政府对不符合政策导向的高校或科研项目会给予减少经费甚至暂停经费等惩罚措施,使其科研项目得不到资源和资金的支持,科研效率的降低将成为必然,其次,如果高校文化的发展不能协调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高校的科研项目将注定不能融于社会大环境之中,而这必会影响到与其他社会主体协作力的构建。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与政策文化相适应的发展机制,以政策文化为导向制定科研计划,使高校科研真正为社会进步所服务。

五、 结语

高等学校肩负着科研与教学的社会重任,但是仅仅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必须建立起有助于自身围绕科研与教学运转的各种力机制,有效拉动高校内外部的所有因素围绕科研与教学进行运作,使高校内外部系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协同,改善科研与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拓宽道路。

[1] 龚怡祖.大学治理结构:建立大学变化中的力量平衡——从理论思考到政策行动[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2] 胡艳婷.高校战略联盟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3] (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09-129.

[4] 刘铁芳.大学文化建设:何种文化 如何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1(1).

[5] 郑和平.我国高校领导体制有关问题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3(4).

[6] 俞安伦.建立高校现代领导和管理的新观念[J].管理世界,2000(1).

[7] 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

[8] 张弛.关于高校教学一科研一体化的构想[J].管理世界,1986(12).

[9] 孙玲.协同学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5-28.

[10] 翁跃诚.构建高校后勤资产营运体系研究[J].管理教育,2008(7).

(责任编辑:杜红琴)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Development Mechanism Research Based on the Synergetics

XIA Ning1, LI Xue2,LI Yan-ling1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China; 2.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 China)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been try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but the poor quality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and the low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still the current common problem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e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ich is the lack of a impeccable force mechanism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force mechanism can drive all fac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work arou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continu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This paper regards the force mechanism as the core content to reconstruc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velopment mechanism,based on synergetic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the theory of synergetics;the force mechanism

2015-05-21

夏宁,男,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学,女,山东财经大学讲师。

G648.2

A

1008-2603(2015)04-0117-06

猜你喜欢

科教科研成果协作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研成果转化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