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56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5-04-15陈韬
陈韬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后,56例患儿中痊愈43例(80.4%),明显好转11例(16.1%),1例迁延为慢性肾炎(1.8%),1例因肾衰死亡(1.8%)。结论:患有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主要受累部位有皮肤、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关节等,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在充分检查、正确诊断、给予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儿患病的严重程度及受累部位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关键词 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治疗转归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能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及毛绌血管炎性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表现为全身多脏器病变。该病是小儿内科的一种常见病,治疗方法、药物种类多样,治疗转归亦不同。现对人我院就诊的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4例,发病年龄(2~14)岁:<3岁1例,3~7岁19例,7~14岁36例,平均年龄(7.8±2.6)岁。发病时间:春季20例,夏季10例,秋季8例,冬季18例,四季均有发病,但发病高峰以春、冬季为主。56例患儿中,首次发病52例,复发病例4例。
临床表现:①皮肤紫癜:所有患儿的首发症状均有典型的皮肤紫癜,表现为皮疹大小不一,小至针尖、大至黄豆大小样的瘀点或瘀斑,压之不褪色,双下肢多见。②发热:16例患儿伴有发热,其中低中热13例,高热3例。③消化道表现:16例出现了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以脐周疼痛为主,其中2例右下腹痛明显,2例有呕吐症状,2例伴有消化道出血。④泌尿系统症状:15例伴有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⑤关节症状:56例患儿中19例出现此症状,2例为首发,主要表现为幽定的关节疼痛、肿胀,游走性不明显,关节多伴有轻度的功能障碍。
临床诊断:结合诱因、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沉、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腹部B超等不难诊断典型的病例,但对于非典型病例,应注意鉴别诊断。如腹部疼痛时个体差异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应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如果首发症状未出现皮肤紫癜时容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疾病相混淆,这时应经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方法:对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综合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积极寻找过敏原并祛除诱因、预防感染、卧床休息、给予西咪替丁等抗组胺药物;②对症治疗:伴有腹痛和关节痛的患儿根据病情适量给予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等来缓解疼痛;伴有严重肾炎的患儿可在使用小剂量肝素的同时联合使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根据情况联合使用中药,如银杏叶片等来益气、补肾。
观察指标:分析总结患儿的临床转归情况,分析统计出痊愈、好转、迁延、死亡的情况。
结果
通过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后,56例患儿中痊愈43例(80.4%),明显好转11例(16.1%),1例迁延为慢性肾炎(1.8%),1例因肾衰死亡(1.8%)。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其本质是能够使得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及毛细血管炎性病变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血管炎。其病因复杂,治疗的方法和种类多种多样,最终的临床疗效或转归也不同。但是总体上多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继而伴有或不伴有关节、消化道、肾脏等其他症状的出现。
该病典型病例由于容易早期诊断,往往临床疗效、转归良好。但是某些不典型的病例却因不能很好地进行早期诊断,导致后期治疗比较被动,疗效欠佳。如腹型过敏性紫癜的首发症状常为消化道表现,因此易与阑尾炎等急腹症混淆;又如关节型过敏性紫癜易与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本组中痊愈和好转的患儿很多,这可能与本组所有患儿的首发症状均有典型的皮肤紫癜有关。因此鉴别诊断在此病的应用中相当重要。
日前,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组中主要是在祛除诱因、卧床休息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并结合中医等疗法。最终的临床治愈率达80.4%,好转率16.1%,疗效良好。此外,本组中有1例患儿由于肾脏受累严重,最终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对于肾型过敏性紫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病情恶化随时会导致肾衰致死。
综上所述,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患者主要受累的部位有皮肤、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关节等,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在充分检查、正确诊断、给予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儿患病的严重程度及受累部位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