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2015-04-15时晓东刘许昌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24期
关键词: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

时晓东 刘许昌

摘要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其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脑胶质瘤患者42例,行显微手术切除,收集其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20例;出院时恢复良好26例,好转12例,偏瘫、失语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可以保留重要血管和神经功能,完整或部分切除肿瘤,减少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有效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临床统计,大约占全部脑肿瘤的35.2%~60.9%,其主要生物学特点是侵袭性生长,患者术后易复发,预后较差。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脑胶质瘤患者42例,行显微手术切除,临床效果尚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脑胶质瘤患者42例,病程4周~2年,平均5.5个月。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14~58岁,平均36.4岁;患者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无力、视物模糊、视力降低、癫痫等。56例患者均常规给予CT扫描检查,均显示等密度或者低密度病灶,部分患者显现有囊性灶或高密度钙化灶影,增强扫描后显示强化瘤周水肿明显及病灶不均匀的表现。经MRI检查显示胶质瘤表现为实性或者囊性,T1加权像显示病灶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在T2加权像显示病灶呈等信号或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实质部分可见不均匀强化,病灶呈弥散大片状,其间无明显分界。肿瘤位于额叶23例,颞叶12例,顶叶4例,小脑1例,丘脑1例,小脑蚓部1例。

手术方法:42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我们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手术切口的设计,利用有效骨窗,尽可能减少无效脑组织的暴露,最大限度地暴露肿瘤,同时注意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开颅手术前半小时给予患者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10mg快速静滴,减轻局部组织的水肿,同时常规给予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采用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冠状入路、旁正中入路、后正中入路。开颅后选择距离肿瘤最浅部位的脑沟切开蛛网膜,引出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尽可能获得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经脑沟直达肿瘤位置。对于瘤体较大或者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患者则要先行瘤内切除,经内减压后再沿周边胶质增生带进行手术操作,完整切除肿瘤。

结果

42例患者术中,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20例;出院时恢复良好26例,好转12例,偏瘫、失语4例,无死亡病例。

讨论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常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综合治疗。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的切除程度对患者的复发率与存活期有显著影响。传统的手术方式,肉眼一般难以区分肿瘤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界限,不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肿瘤组织切除,因此术后易复发。手术效果不佳,若强求肿瘤切除完全,则易造成周边正常脑结构的损伤,术后引起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则可以致残及死亡。

在显微镜下切除胶质瘤要求术者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同时技术要熟练,在高倍手术显微镜下一般肿瘤组织的边缘多见有水肿带,而一般肿瘤组织色泽较深,质地较韧、硬,不易被吸除。如果胶质瘤较小同时位置表浅,则可以用双极电凝电灼肿瘤周围的蛛网膜及肿瘤表面的血管,然后紧贴肿瘤表面扩大分离边缘;如果肿瘤较大,则先切除肿瘤内组织,待肿瘤体积缩小时再做全切;如果无明显分界时,在显微镜下正常脑组织显现为白色、血管少而质地较韧,而肿瘤组织则质地较脆,显现色泽较暗,根据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间的水肿带,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则较容易将肿瘤全切除。

猜你喜欢

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
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对比
木犀草素联合替莫唑胺对脑胶质瘤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检测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术中实时超声在颅内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应用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FK506结合蛋白5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
小脑动静脉畸形伴出血显微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