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疯狂石头”绊倒的副省长
2015-04-15魏斌
魏斌
2006年,一部带有黑色幽默风格的中国影片《疯狂的石头》着实火了一把。该影片的大致情节是:重庆某濒临破产的工艺品厂在推倒旧厂房时,发现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这块翡翠。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交换后,盗贼们被彻底“黑色幽默”了一把……而如今,一名省部级高官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疯狂的石头”——他因玉“提升”了修养,又因玉成为阶下囚。他,就是嗜玉如命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
2015年2月28日,备受关注的倪发科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在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宣判:倪发科因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因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7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非法所得1800余万元依法上缴国库。
戴着一副圆框眼镜、身穿黑色夹克衫的倪发科平静地听完宣判结果后,当庭表示不上诉。
投其所好,新疆好玉任其挑选
倪发科2008年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后,分管国土资源工作。与此同时,未经组织审批同意,他就担任了省珠宝协会名誉会长,开始接触上了玉石,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说起倪发科收受玉石和玉器,河北商人吉立昌是个关键性人物,他送给倪发科的玉石、玉器最多,价值也最高。
数年前,吉立昌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安徽省霍邱县,成立了大昌矿业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为了把生意做得更好,吉立昌广交有利可图的“贵人”。他通过朋友找到霍邱县当时的主要领导,几经介绍,终于结识了当时已任安徽省副省长的倪发科——倪发科曾任管辖霍邱县的六安市的市委书记。
苍蝇专叮有缝的蛋。通过几次接触,吉立昌得知倪发科非常喜欢玉石类物件儿,便暗暗自喜——投其所好是他的专长。于是,两人每次见面,话题总离不开玉石。
2011年初春的一天,吉立昌来到倪家“汇报”工作。看到吉立昌腰上挂着一个玉石手把件,倪发科就让他取下看看。
接过玉石,倪发科把玩了几下说:“这个手把件品相一般。”
从中嗅出一些“意味”的吉立昌连忙说:“我家里还有三块新疆朋友送的玉石仔料。”
很快,吉立昌拿来那三块玉石仔料。
“不错不错,是和田玉仔料。”倪发科“品”后连连称赞。
“倪省长要是喜欢的话,就送给您了。”吉立昌顺势说。
倪发科客气一下,就收下了。
此后,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玉石。因为吉立昌对玉不太懂,倪发科还专门给他介绍了一名玉石专家。2011年5月的一天,倪发科让吉立昌和玉石专家一起去新疆买玉,吉立昌自然心领神会。从新疆返回合肥后,吉立昌立即把买回来的玉石全都搬到倪发科家中,让倪发科挑选。最终,倪发科选了一个带木底座的玉摆件、三个手把件、两个玉挂件和两条仔料手链,总价值约50万元。
为了讨倪发科欢心,2011年6月,吉立昌和玉石专家再次前往新疆,花了约100万元买回20多块仔料。倪发科细细把玩、鉴赏这些仔料后,欣喜地全部收下了。
2012年5月,吉立昌去新疆乌鲁木齐办事,而后专程去了和田,购置了一块价值95万元的仔料和其他玉石。回到合肥后,他马上给倪发科送过去。倪发科见到这块95万元的玉石,爱不释手,拍着吉立昌的肩说:“老兄有眼光,好眼力啊!”
这次,倪发科从吉立昌拿来的物品中挑选了总价达350万元的玉石。吉立昌在与倪发科交往的数年间,先后11次给倪发科送去总价值达743.2万元的黄金制品、玉石、玉器等物品143件。
给倪发科送玉较多的还有安徽省明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劲松。2010年上半年的一天,黄劲松花16万元买了一块雕刻好的玉石手把件送给倪发科,倪发科没推让就收下了,并说:“这块玉石白度不够,我更喜欢白度好的原石。”于是,黄劲松又花16万元买了一块扁圆形和田玉原石,白度较好,这次倪发科表示很满意。
倪发科不仅收受玉石、玉器,对字画也兴趣盎然,因为他认为“字画有一定价值,可以留给下一代”。专案组从其家人处扣押的字画有90幅之多。
丧失原则,权钱交易成为寻常事
正所谓“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手持重权的倪发科,在接受吉立昌等人送上的大量钱物后,做人原则和道德底线即被抛到一边,开始利用手中权力大肆为吉立昌等人牟利。
倪发科和吉立昌特别“投缘”,两人经常一起吃饭、出游。吉立昌还专门安排一辆轿车和一名司机随时为倪发科服务,而倪发科则用得心安理得。
曾有人问吉立昌:“为什么对倪发科这么上心?”吉立昌回答得直来直去:“与倪发科搞好关系,就是想靠上这棵大树,为我们企业提供保护、提供便利。”
倪发科真是没有让吉立昌失望。为了帮助审批吉立昌公司的发展计划,倪发科甘愿放下副省长的“架子”,专门抽出时间与吉立昌一起跑环评、项目审批等手续,甚至为吉立昌实际控制的公司挪用国家下达的保障房用地指标,帮助吉立昌以低价购买铁矿探矿权。调查显示,在倪发科等权重官员的帮助下,吉立昌在霍邱县一些铁矿的矿业权分立、出让、转让中非法获利,导致国家财产损失18.9亿多元。
黄劲松和丁劲松同样是倪发科贪腐路上绕不开的两个人物。
因为倪发科主管的国土与矿产及科技等领域对黄劲松来说太有用了,所以黄劲松努力发展与倪发科的关系。一次,黄劲松不惜花高价买来一幅名人字画,假装自己不懂而到倪发科那里“请省长把脉”。倪发科一眼就看出了这幅字画的分量。黄劲松也看出了倪发科对这幅字画的浓厚兴趣,马上说:“我们搞企业的不懂文化,这个就放在领导这儿,比存在我这儿更有用。高雅文化应该跟着有文化的领导走。”
黄劲松的一番话让倪发科放下了顾虑——“不就是一幅画、一块石头嘛,有什么啊,又不是钱。”后来,倪发科也常常这样“自我安慰”,所以,拿了就拿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黄劲松先后九次给倪发科送去30件总价值129.98万元的玉石、字画等物品。正所谓投桃报李。倪发科屡次违规“打招呼”、施加压力,帮助黄劲松协调更改项目规划、调整容积率、逃避处罚等事宜,使其从中获取巨大收益。
倪发科与安徽省金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劲松的交往时间更长,在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里,不断从丁劲松手里收取钱物。有时,丁劲松还亲自陪倪发科到名山大川旅游,全部费用当然由丁劲松埋单。
除此之外,倪发科平日还非常喜欢“斗玉”,没事便约一些玩家到他家聚会,大家各带几块好玉,一起欣赏,比谁的玉好。案发后,倪发科曾忏悔说:“玩着玩着,已全然忘了自己是高级领导干部和该有的自我警醒、自我约束,渐渐地越玩越出格,越玩越放纵……”
迷失方向,从激情干事到沉溺享乐
倪发科1954年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中学毕业后下乡当过知青,从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的班长干起,最后走上副省长岗位。正如他所说:“走过来不容易,当年我有一种理想和信念在支撑着自己,激发出热情和激情,为党和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倪发科说,后来他感到自己年龄大了,没有希望提拔了,再加上受到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思想随之发生变化,将重心从工作转移到为退休后的生活做准备。
“人生目标追求转向后,导致权力观也发生了变化。”倪发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培养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好多都是亿万富翁,对此,他既有成就感,又有失落感。“他们知道我收藏玉石,就投我所好。吉立昌送我石头最多,他的矿后期效益非常好,也很有钱,对他来讲,买点儿玉石只是毛毛雨。我拿了他的好处后,顺其自然地想到为他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倪发科曾多次对办案人员说,自己“爱玉成痴”,说起玉石就会“顿感精神,眼睛发光”。他说:“我平时看电视、看书,玉不离手,脖子上还要戴一个玉石挂件。到了周末,我还把喜欢的玉石玉器铺开,一件一件地欣赏。每隔十多天,我还要给精品玉石玉器逐一打蜡、上油。到外地出差,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到当地的玉器市场看一看,随身携带小电筒、放大镜,检验自己的赏玉水平,享受着得到当地专家学者们‘认同的快乐。”
倪发科收受大量玉石、字画后,内心也曾彷徨、恐惧过,但最终还是没有主动认错、改错,而是处心积虑地规避调查、掩盖错误。早在2005年,安徽省委巡视组到六安市巡视时,听闻风声的倪发科便让黄劲松把送给自己的几幅字画先拿回去。可两年后,倪发科见风声已过,又把字画要了回来。2012年7月,倪发科预感自己可能被调查,遂将部分玉石退还给吉立昌。两个月后,他以为调查停止了,不仅收回之前退回的玉石,而且忍不住又顺手收了三块大的玉石。在得知自己被组织调查后,他担心收受玉石的问题暴露,便向吉立昌提出:以吉立昌的名义办个玉石展示馆,将其收受的玉石转移到展示馆托管,使其貌似“物归原主”,企图逃避党纪国法的追究。
然而,倪发科终究没能逃脱法网。案发后,倪发科忏悔道:“我偏偏痴迷上了玉石玉器,让疯狂的石头把我绊倒,摔下万丈深渊。”经相关司法部门鉴定,倪发科收受了近千万元的玉石、玉器和奇石,占其受贿总额的70%……到这个时候,倪发科才幡然悔悟。可醒了,却晚了!
“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决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倪发科追悔莫及。
而此时,倪发科的人生已经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