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形美容市场的潜在风险

2015-04-15王宇萌杨雪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4期
关键词:美容院哈尔滨市美容

王宇萌+杨雪

外貌虽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但在有些人看来,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如果有一副姣好的容颜,交友、就业甚至成功等机会就可能多一些。为了弥补先天的不足,整形美容就成为人们寻求变美的捷径。据国际美容外科学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按整形手术总量统计,美国以每年311万人次高居榜首,中国则以每年105万人次位居第三。

在如此庞大的需求面前,国内的整形美容机构遍地开花。据卫生部统计,2014年我国的美容市场共有20余万从业者、超过5万家机构,共创下150多亿元的年收入。整形美容市场这块“大蛋糕”的巨大诱惑力,令许多投资者蜂拥而至,整形美容市场从业人员由此变得鱼龙混杂,整形美容风险也随之而来。

整形机构遍地,资质却成问题

早在2002年,卫生部印发的《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对医疗美容机构的科室设置、医务人员资质、医疗用房面积、医疗设备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如:医学美容机构医师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在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所有医学美容机构须达到要求才具备行业准入资格;美容医院应配备专职医院内感染控制人员,其他类型的医疗美容机构应设置兼职感染控制人员岗位;对设置麻醉科的美容医疗机构,需至少配有一名主治医师资格以上的麻醉专业医师。

不过,经记者调查,现在市场上的许多整形美容机构并没有达到上述规定标准。

在整形机构打出的广告里,伴随着一张张美丽的面孔,“××省(市)最好的美容医院”“中国消费者最满意整形机构”等五花八门的自制招牌,令许多消费者怦然心动。

日前,记者循着宣传广告来到哈尔滨市一家较大的美容机构,以不满意脸型为由做整形咨询。当记者表示对手术效果比较担心时,接待人员告诉记者,该机构从业人员都是在韩国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主刀医生是韩国整形界首屈一指的“名医”,许多艺人都曾在他的妙手之下变美。接待人员边说边给记者展示宣传手册,指出照片中与多名明星合影的男医生便是主刀“名医”。为了给记者“增加信心”,她还拿出接受整容手术人士前后对比的照片给记者看。

然而,当记者提出想看看主刀医生的从业许可证和美容院的经营许可证时,接待人员立刻警觉起来,表示这是“机密”,以担心“同行”刺探信息为由,拒绝出示。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除了看得见的美容院外,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容院也在从事整形业务。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一个居民小区,记者经熟人指引来到一处没挂牌匾的美容院。这是一个不足80平方米的民宅,用木板和布帘隔成三间小屋,每个小屋里都有一张手术床,床头摆着各类美容器械。

听说记者对自己的脸型不满意,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女子表示,可以帮记者联系医生问诊,进行手术整形。该女子让记者“只管放心”,说她家的主刀医生是从正规医院聘请的,“跟在医院做的效果没差别,价格至少便宜一半。”她说,“光今天就做了三台手术,都是回头客。”当记者试图了解医生的身份信息和美容院资质时,女子立即面露不悦,反问记者为何要知道这么多。

整形产品繁多,价格质量成谜

玻尿酸嫩肤、肉毒素瘦脸、奥美定丰胸……这些整形美容行业常见的用品,你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吗?这些被注射到体内的产品是否安全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从事医疗器械采购的张先生。

据介绍,在我国,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使用的A型肉毒素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美国进口的“保妥适”和国内生产的“衡力”牌产品;玻尿酸中只有瑞兰2号玻尿酸被批准使用。但在前期走访中,记者发现美容院推荐的产品很多都声称是韩国进口的,并且包装上也印有韩文。

对此,张先生告诉记者,这些产品要么是未经批准销售的走私货,要么是一些穿着“洋外衣”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的批发价格和制作成本每针剂不会超过百元,但在美容院里,它们的身价却增长了几十倍,每针剂的价格达到四五千元。

这也间接印证了记者走访时发现的一个现象:鲜有整形美容机构能够提供整形产品的进货手续和证书,多以海外代购或连锁店配置为理由搪塞消费者的询问。

因为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一些美容机构不惜铤而走险,刻意夸大产品效果、掩饰产品风险,甚至使用不合格产品。据报道,2014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查处了一个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玻尿酸和肉毒素的地下窝点。这些犯罪分子连所加工产品的具体成分都不知道,就贸然用药品勾兑,然后再装进各个品牌的包装盒,贴上中文或外文标签。之后,这些成分不明的产品流入各地的美容机构。

这些走私进来甚至假冒伪劣的产品,如果被注射、填充进人体之后会有什么影响呢?记者电话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四病区副主任医师吴焱秋。吴医生告诉记者,无论A型肉毒素还是玻尿酸,都属于医疗产品,贸然使用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所以,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能使用。“正规的产品,由专业医师按照剂量给患者使用,都不能保证没有一点儿副作用。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更大,它们是造成患者整形失败、致残的重要原因。”吴医生说。

整形过程简单,维权困难重重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近年来整形美容领域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一大热点。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此前十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因为整形美容导致毁容、毁形的投诉近2万起。

“20万张毁容脸”的数字让人不寒而栗,但黑龙江思普瑞律师事务所的李蕊彤律师却告诉记者,事务所成立12年来,从未受理过与整形有关的案件。在哈尔滨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中心,记者也得到了类似回复:“2014年总共接到六起要求鉴定整形失败的案件,其中两起当事人主动撤销鉴定。”

一方面因整形失败引发的纠纷不断,一方面却鲜有人站出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太麻烦了!”有维权者发出这样的感慨。2014年9月,哈尔滨市的贾女士经朋友介绍,来到位于道外区红旗大街的一家美容院做了埋线双眼皮手术,花了3000元钱。术后,贾女士觉得上眼皮有些松弛,于是,美容院给她补做了一次手术。可之后,贾女士的情况并无好转,且双眼出现视觉偏差。贾女士不放心,来到一家公立医院的外科咨询。医生告诉她,美容院给她做的整形手术是失败的。此后,贾女士找美容院理论,双方各执一词。美容院一口咬定手术是成功的,要贾女士“拿证据证明”,即出示医疗事故鉴定。

贾女士打听到,在所有证据材料备齐的情况下,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需要45个工作日;而司法程序等待的时间更为漫长。除了耗费时间和精力,所需费用也不少——仅以哈尔滨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心为例,每例鉴定的收费标准为3000元。在贾女士看来,“这一圈跑下来,筋疲力尽不说,所得赔偿还有可能得不偿失。”

整形美容三注意

爱美无错,但要擦亮双眼。面对整形美容市场纷乱繁杂的情况,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呢?哈尔滨市卫生局卫生执法监督处负责人纪静波和黑龙江思普瑞律师事务所李蕊彤律师给出以下三点意见:

一、看资质,严查相关材料。从事整形美容项目的机构必须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整形美容师必须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另外,由于有物价局把关,正规美容机构很少与消费者讨价还价,而规模较小的美容院或私人诊所只有降低材料品质才能保证利润空间,多会以“打折”“酬宾”为幌子降低收费。

二、注重证据的收集和留存。在进行任何整形手术前,最好都进行符合医学摄影要求的局部照相;保存每次就医资料,如挂号单、收据等;签订手术协议书,内容应包括手术方式、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术后短期反应,出现何种情况属于院方责任等,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三、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旦出现整形纠纷,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提出赔偿手术费、护理费、交通费以及整个过程中的误工费,评残后可要求伤残补助费。如果造成相伴终生的精神痛苦,消费者可以要求整形机构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金。

猜你喜欢

美容院哈尔滨市美容
画作选登
美容
监狱里的美容院
有失尊严
丰胸不成告美容院
美容疗法 快速消除橘皮纹!
3名黑龙江越狱逃犯1人被抓
我们的作品
易拉罐美容记
动物QQ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