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则

2015-04-15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4期

据《京华时报》报道:根据中央组织部的统一安排,目前,各地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开展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的档案均纳入审核范围。记者调查发现,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洗白”,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并非个别现象。

评论:人事档案本应是一个公职人员身份、经历的真实记录,但由于制度不严密、管理有漏洞,一些干部的档案被擅自窜改,致使干部审核工作的关键性信息严重失真。杜绝档案造假,根本在于严肃法纪——一经查实,就让造假者本人和相关责任人“吃不了兜着走”。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一些地方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比如上班时间玩游戏、炒股票等,让群众感到很不过瘾。不是说这些问题不该查,更不是说当地作风建设已经普遍严到这种地步,而是不敢碰“四风”的真问题,只是拿一些“违反工作纪律”的事儿凑数。

评论:整治“四风”、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需要抓住关键问题,不能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更不能“象征性”执纪,否则,就会给人一种为了向上“交差”应付了事的感觉。用相对“小打小闹”的问题来凑数,说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愿意触及实质性问题,从严治党还处于被动受命的状态。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90后青年报名参军,需要社区开具报名者在“文革”期间的表现证明;新农合医保人员在异地看病,需要社区开具“是否属急诊”的证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代表团在分组讨论时,易凤娇代表列举了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证明事项。

评论:类似令人哭笑不得的证明事项的出现,如果归结为相关工作人员缺少基本常识或者“马虎大意”,恐怕就跑偏了。其实,这是行政审批中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在各级政府行政审批权力瘦身的过程中,去除那些徒有其名、毫无实质意义的审批项目和内容,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才是简政放权的目的所在。

据《大河报》报道:近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妇联、林业局等单位组织的植树节种树活动中,领导、志愿者踩红地毯种树引发争议。永州市委对此事件调查核实后,责令零陵区委对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区妇联主席予以免职,对其他涉事官员进行相应问责。

评论:铺设红地毯,如今是商家造势的习惯性动作。作为官方背景的社会活动,时至今日还在玩这套形式主义的把戏,足见主办者的政治意识有多么淡薄,热衷于作秀的工作方式有多么顽固。整治“四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201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拉山头”“画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上以“拉山头”“画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还有47.2%的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

评论:“拉山头”“画圈子”“跟对人”,都是职场特别是官场的“潜规则”,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近年来“塌方式腐败”的频频出现,说明不讲政治规矩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泛滥成灾,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据《新华日报》报道:在媒体曝光安徽省北部某地一工业园区工人频繁血铅中毒的内幕后,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对血铅中毒的情况没有任何回应,却忙着托人找关系,劝说记者删除报道。

评论:当地管理部门为何跟污染企业“穿一条裤子”,原因可想而知——地方利益保护。在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的时代潮流下,一些地方在灾难、事故发生后,仍然习惯于设法掩盖、找人“摆平”、屏蔽“杂音”,而不是借机解决问题、化解危机。这种思维不改,政府的形象就无法真正改观。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掩耳盗铃就显得更加愚蠢了。

据《大河报》报道:3月4日,湖北省恩施市党员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主题活动启动。这一活动意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省下点时间,多读点书,多思考点问题”的号召,也是当地改进作风的具体措施。

评论:在改革攻坚啃硬骨头的今天,需要我们的干部队伍有勇气担当,有本事尽责。而在相当一些干部心里,还没有“本领恐慌”的紧迫感——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拿不出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脑子比肚子空,酒量比本事大。建设“书香中国”,各级党员干部应当成为示范者。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一所中学为迎接前来视察的领导,让数百名学生冒雨做操表演,现场领导则打着伞观看。面对舆论质疑,校方回应称,打伞是因为前来视察的老领导身体弱,怕其经受不起风吹雨打。容县县委宣传部则解释,打伞是为了保护电视台的拍摄设备。

评论:那些总能找到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外号——“常有理”。无论“常有理”身在何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缺少反省自己的能力,没有检讨错误的勇气。奉劝那些乐于“拿着不是当理说”的“常有理”,还是长点儿心吧,一旦因错上加错成为舆论的焦点,那人就丢大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