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的现实意义
2015-04-14李明瑶
李明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东北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的现实意义
李明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对于高句丽历史的探究不止限制于学术范围内,更对现今政治产生很大影响。其内容包括中国与邻国的边境问题、自我的民族认同等多个方面,甚至对于现今中国与朝韩等国的外交关系、经济往来都有重大意义。
高句丽;现实意义;归属问题;外交
高句丽族是活动于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秽貊族系的“貊”分支。其兴起于位于中国境内的浑江流域和鸭绿江中游地区,其政权创始者出自夫余。公元前37年立国于西汉王朝的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都城历经辽宁桓仁的纥升骨城、集安的国内城和朝鲜半岛的平壤城。公元688年高句丽灭亡,彻底归入唐朝。高句丽为当代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但同时也遗留下了历史归属问题。笔者将从国际关系、民族认同、经济文化三方面论述东北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归属问题对于当代政治的影响
高句丽历史的归属问题一直是中、朝、韩三国关注的热点。对此甚至许多中国学者也存有一定的误解,对于此问题的处理也不尽相同。大概分为三种观点:高句丽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高句丽历史既属于中国史又属于朝鲜史——“一史两用”;高句丽史属于朝鲜史。对此,笔者认为高句丽政权起于中国境内又为唐朝所灭,应属于中国历史。同时由于高句丽后期迁都平壤,虽与朝鲜人不属同宗但是对朝鲜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故而高句丽在朝鲜境内的部分历史可以用于朝鲜史,时间分期限于公元427年迁都平壤之后。
加深高句丽历史的研究有助于明确中国与朝鲜、韩国之间的领土问题,促进边境和平,解决两国在文化、民族和外交关系上的分歧。1995年,中国政府拨款成立了“东北工程”。至2001年,韩国因高句丽古墓群申遗而发声称中国歪曲历史,由此中韩两国展开激烈的辩论。韩国媒体甚至称中国为“大中国主义的民族霸权行为”。这一辩论引起了国际对于高句丽历史的关注。而长时间以来中国对于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的研究进展无疑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基础。为了回击韩国欲借高句丽归属问题向中国边境领土发难的阴谋,中国学者进行了大量对于“高句丽政权从没有独立于中原政权之外,它是中原政权管辖下的地方民族政权”①的结论的论证,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其一,高句丽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秽貊族的一支,而并非朝鲜半岛的土著民族。最早见于《逸周书》,晋人孔晁解释为“高夷,东北夷高句丽”。《后汉书》中称其为“秽貊”。《册府元龟》、《南齐书》称其为“东夷小貊”。②这一结论驳斥了韩国的“一统三韩”理论。事实上,高句丽是不同于新罗、百济而言外来者。古书为证,“新罗国,本弃韩之后裔也”③,“高丽,本扶余别种也”④,二者无任何隶属和继承关系。高句丽覆灭后,其部分遗民融入新罗人中,此为民族融合问题而非政权的更替。因此,高句丽既不是朝鲜半岛国家的创始者,也不是其后继者。⑤其二,高句丽政权属于古代中国境内中原王朝统治下的地方民族政权而非独立国家。高句丽建国于辽宁桓仁,并且其后续都城都没有超出中国当时的疆域。西汉先后在东北和朝鲜半岛设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高句丽即建在玄菟郡内。公元624年,唐朝还册封高句丽王为上柱国、辽东郡公、高句丽国王,这说明高句丽王是中原王朝所封的地方政权的最高首领。唐太宗说:“高句丽,本四郡地耳”。“今辽东诸城,本皆中国郡县”。⑥由此可知,高句丽与朝鲜半岛土著居民属于不同血缘的民族,与朝鲜半岛上的原生政权也没有继承关系。公元918年,朝鲜半岛出现的“高丽”政权虽也含高丽二字,但是其为王氏高丽,与高句丽并无继承关系。许多人因其名称而对其产生误解,通过对高句丽的历史的研究与宣传,这些错误的理解应得到更正。
随着对高句丽历史探究的加深,其归属问题日趋明朗化,亦能减少日、朝、韩以高句丽问题为借口对中国的外交发难。韩国之前所宣扬的所谓希望在中国的朝鲜族同胞回归韩国的言论也在高句丽问题的明朗化下不攻自破。同时,对高句丽考古与历史的关注同时引起了群众对于其他边疆问题的关注,如“藏独”、“疆独”、“台独”等边境问题。也使更多人意识到以历史研究和考古手段来明确领土划分,从而和平解决外交问题。高句丽历史与考古成果的进展也为解决中韩、中朝的领土矛盾提供依据。
(二)增强国民对于国家历史的了解与对本民族的认同
高句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对于高句丽历史探究的加深有助于增强群众的民族意识以及国家认同感,并纠正关于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甚至许多国民对于自己国家的民族、历史都不甚了解,历史与考古的发展与宣传无疑使得这个情况得到很大改善。高句丽归属问题的讨论开始后,有些国民在不了解高句丽历史的情况下,将高句丽与高丽等同,认为高句丽是朝鲜古代史,这是不正确的。甚至有些人认为隋唐时期对高句丽的战争属于中国对古代朝鲜的侵略战争。而如上文所说,既然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境内的一个民族,且高句丽政权只是中国辖区之内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而非独立国家,那么隋唐时期对高句丽的战争的性质就不属于侵略战争。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依旧存在模糊的认识。事实上,隋唐时期征伐高句丽的战争就是在统一的中央政权征讨地方政权这个大原则下进行的,⑦故而不存在侵略一说。历史上的中国包括占统治地位的中原王朝以及中原王朝统治下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央王朝与边区政权、部族的关系不是中外关系,而是国内民族关系。我们需要站在全国各族的共同立场来看待中国的历史。⑧由此来说,其还起到了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作用。高句丽归属问题一经提出得到了中韩两国以及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自己国家、民族历史的关注。这种关注也将由高句丽向其他边境政权和民族扩展。这种边疆研究的兴起将更好的加强学者们和其他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激励国民更好的为国家做出贡献,也为国家政治、文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对于高句丽历史的正确认识不仅能够加强本民族的民族认同,也有助于韩国对于自己民族的正确定位。就中国而言,高句丽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高句丽政权是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就朝鲜半岛而言,高句丽族是半岛民族的组成部分。⑨但是民族认同并不意味着民族主义史观。事实上,在对待历史问题时应该控制自身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得立场尽量的客观。然而韩国在高句丽问题上表现出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其表现为对东北工程的一味批判,甚至出现“收复高句丽失地”、与中国进行“历史战争”等偏激观点。⑩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如果在历史问题上带有太强的民族主义情绪就会出现政治化的倾向,应该极力避免。而在这个时候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就尤为重要。总的来说,其意义根源就是对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的挖掘能够加强人们对自己民族、国家的关注,增强民族认同感。使人们对于自己国家、民族的了解更为真实和客观。
(三)对于中韩两国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
在文化方面主要有四点:
其一,校勘正误。对于历史的探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高句丽历史的发展得益于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的相互作用。其研究成果使得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于高句丽归属问题的错误认识得以纠正。同时也校正了许多之前未能正确认识的问题。促进了求真务实、寻求根据的历史研究风气的形成。
其二,促进考古学研究的进步,引起众人对于历史研究的关注。将深入研究高句丽历史与其知识的普及邮寄的结合起来。使得更多人产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而投身到历史研究的事业中来。高句丽问题作为一个政治热点也引起了一阵不小的“历史热”。
其三,加强了民族文化保护。高句丽遗址于2004年获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次申请世界遗产的成功使人们更加注意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激发了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觉醒,有利于产生民族文化自豪感。保护、继承、发扬民族文化遗产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其四,加强国家间的合作,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学术交流。高句丽历史与考古问题的研究方向涉及到中朝边界的形成以及中国与朝鲜的历史演变。中韩学者可以在共同研究高句丽历史的基础上完成文化交流。
在经济方面,主要有三点内容:
其一,随着高句丽历史研究的深入和考古发现的增多有助于发挥高句丽遗址的经济效益。其出土的文物和历史遗址能够促进集安和通化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二,为出版业提供机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历史知识出版物提供素材,完成由文化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关于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的专著图集就很多,从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出版行业的发展。
其三,促进了国家间的经济交流。随着国家之间学术访问和旅游的兴起也会带动经济的交流。关于高句丽归属问题的争论吸引了国际各方的关注,从某种角度来说提高了东北地区的知名度,为吸引外资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契机。
综上所述,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的探究不仅推进了学术成果的进步,同时还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对于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制定、文化的兴盛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注 释:
①武玉环.渤海与高句丽族属及归属问题探析[J].史学集刊,2004,(4).
②武玉环.渤海与高句丽族属及归属问题探析[J].史学集刊,2004,(4).
③旧唐书·新罗传[M],卷199上,中华书局,2011.
④新唐书·高丽传[M],卷220,中华书局,2011.
⑤孙玉良、孙文范.高句丽向朝鲜半岛扩张始末[J],东北史地,2004,(1).
⑥武玉环.渤海与高句丽族属及归属问题探析[J],史学集刊,2004,(4).
⑦刘国石.有关高句丽研究的两个问题第[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⑧姜孟山.高句丽史的归属问题[J],东疆学刊,1999,(10).
⑨魏存成.如何处理和确定高句丽的历史定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7).
⑩李宗勋.韩国的高句丽研究及其史观———以高句丽归属问题为中心[J],史学集刊,2004,(10).
H319.9
A
1008-7508(2015)03-0083-02
2014-07-29
李明瑶(1982~),女,吉林德惠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