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夏洛的网》中坦普尔顿的形象塑造
2015-04-14陈玉春
陈玉春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市 132000)
影片《夏洛的网》中坦普尔顿的形象塑造
陈玉春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市 132000)
美国导演盖瑞·温尼克执导的电影《夏洛的网》中塑造的小老鼠坦普尔顿形象是一个兼具劣质品性和优质品性的矛盾形象,这个形象是一个让观众初始既漠、恶心、厌恶、唾弃的角色,但又会在剧情的高潮中对它关键时候能够显现出一颗善良的心,一副热心肠,向危难之际的小猪威尔伯伸出援手的举动所感动。这个形象的塑造很有典型意义,让观众深深体会到个体品行的矛盾意味和弃恶行善的道理。
坦普尔顿;劣质品性;优质品性;矛盾集合体
美国影片《夏洛的网》的故事主角是小猪威尔伯,围绕在小猪身边,是小猪生活中的伙伴,有蜘蛛夏洛、有老羊,有公鹅母鹅和小鹅,有小老鼠坦普尔顿等等角色。当然,这个动物世界的存在是被人类世界的存在所威胁着的。所以,围绕着小猪威尔伯的命运,小老鼠坦普尔顿从配角的身份做出了一系列符合其秉性的表演,在观众并不熟悉这个形象的时候,老鼠在人类世界中的恶名给了人们对这个小老鼠的形象先入为主的嫌弃之感,而这个小老鼠的初始表现也确实印证了观众传统的审美体验,他自私、贪婪,有着及其令人反感的啮齿类动物的秉性。但是,在这个令人讨厌的小动物的身上,却以为挽救小猪威尔伯所做出的不凡表现令观众一点一点的刮目相看了,蓦然间,观众会醒悟到,在这个丑陋的小动物身上竟然会蕴藏着令人赞叹的看重友情,尊重生命,为了挽救小猪威尔伯既能斗智又会斗勇的能量。通过这样的审美体验,为观众,特别是少儿观众增添了对个体秉性的善恶美丑品质是如何集于一身的形象认识,会从中真实的体会到作恶和行善的结果有着怎样的不同,会受到深刻的弃恶行善的教育和启迪。
影片《夏洛的网》中的小老鼠坦普尔顿在故事初始的形象实在令人讨厌,它每天都生活在“唯我”的世界中,什么杂物都往自己的窝里拖,因为它把能收集到的所有东西,哪怕是破烂,也都视为可用之物;为了能从小猪威尔伯的美食中掠取自己的美食,它算计着储藏纸片,作为自己的潜行工具;为了能够吃得到更高档的美味,它潜行到集市上“”行窃;为了品尝到更鲜美的食物,把眼光瞄向所有能“掠之而来”的食物。动物王国中的成员都讨厌它,提防它,议论它:“这老鼠不讲道德,没有良心,无所顾忌,不想别人,毫不正派,没有啮齿动物的恻隐之心,没有内疚,没有高尚的感情,没有交情,什么也没有!”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剧情的深入,小老鼠坦普尔顿的形象竟然在动物伙伴的眼里和心目中悄然的发生了变化。
小老鼠坦普尔顿自私贪婪的性情令动物们生厌到不愿意和它作朋友,甚至于得防范它,尤其是公鹅和母鹅,实在担心它们眼中的坏蛋会把刚刚出生的小鹅吃掉,在小鹅刚刚破壳而出的那段时间多加防范,恐怕小鹅落入它的鼠口。和朴实友善的蜘蛛夏洛比起来,和憨厚忠诚的小猪威尔伯比起来,小老鼠坦普尔顿更是被可鄙到谁都不相信它会做出什么善事和好事的家伙。可这个自私贪婪的家伙却在一时一事的表现中,从投机式的助人为乐到后来成为一位勇于助人的英雄。以它的举动改变了身边伙伴对它的看法,最终成为大家愿意和它融洽相处的一位伙伴,尽管它的身上仍然有着伙伴们不愿意看到的“恶习”,但它的身上确实也有着令伙伴们心存敬意之处。
小猪威尔伯要跟随主人去集市上参加比赛,这次比赛非同小可,表现得好,主人会将威尔伯留下来,作为能够为自己赢取威信的“宝贝”,表现得不好,会被主人在养肥一些后杀掉吃肉。动物伙伴们谁都不想威尔伯被主人杀掉,都在想尽办法帮助威尔伯。蜘蛛夏洛虽然身体不好,但硬是挺着虚弱的身子为小猪的背上织网写字,用以标榜威尔伯的与众不同。但是对织出什么字拿不定主意,需要坦普尔顿给它找来一些字作参考,坦普尔顿不愿意去,因为它有太多的事需要做。是老羊使用了一个激将法,说集市上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到威尔伯参加比赛时大家都可以去饱口福,把坦普尔顿听得口水都流了下来了,于是马上屁颠屁颠的出去寻字。但是贪吃的这个家伙是在居民家的谷仓里饱餐一顿后带回一小片有字的报纸的。蜘蛛夏洛准备选用报纸上的“王牌猪”三个字,向让坦普尔顿把这几个字从报纸上扯下来,方织网网用,坦普尔顿又一次表现的执拗起来,甚至还支支吾吾的说“谁需要长生不老呢,我天生就是个大食鬼,从大吃大喝的乐趣中得到说不出的满足感”,是小猪威尔伯承诺以后自己的食物它可以让它先享用,坦普尔顿才答应帮忙的。总之,在伙伴们的眼中,坦普尔顿即使能够做些好事也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才会去做的。
殊不知在剧情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小老鼠坦普尔顿一次又一次地挽救小猪威尔伯,让身边的伙伴们初始感觉着这个讨厌的家伙是在逆反着大家的心理而做的,但越到后来越有心理认同上的另一番变化,觉得这个坏家伙的身上绝不仅仅是大家认同的坏,也有大家过去所不曾感觉到的好,也有能让伙伴们被深深打动的表现。是的,伙伴们越瞧不起坦普尔顿,坦普尔顿的逆反表现越强烈,它不断地向伙伴们表示抗议,不断的拒绝伙伴们的请求,它要标榜自己的存在和强势。但是,每次它也都最终会接受伙伴们的劝说,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尽管这些事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而做的。从坦普尔顿的变化看,虽然它有着大家不喜欢的个性,虽然它逆反于伙伴们,但它不想脱离伙伴相处的群体,它也有要被大家认同的愿望,也有自己向善一面的闪光点。尤其在这个小老鼠收集的一枚十分心爱的臭蛋爆炸后,尽管很伤心,但它并没埋怨任何人,只是自嘲“积攒东西也有好报”,又一次表现了它也有着宽容厚道善良品性的又一面。
坦普尔顿接续下来的表现让伙伴们逐渐的认识到,在身边的伙伴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些个性并非是能够被同化的,大家需要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相互融洽、相互帮助,也才能相互促进和相互进步,友善是和谐的起点,和谐是激发所有人正能量,抑制所有人负能量的必须环境。是的,剧情留给观众的启示就是这样的。当坦普尔顿为别人做好事的举动被伙伴们能够看到眼里后,它又是在伙伴们的启发下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夏洛给威尔逊织网需要坦普尔顿帮着它把卵带从背上取下,小猪威尔伯四次去集市比赛,四都是坦普尔顿帮助夏洛把卵带从背上取下,又在夏洛给威尔逊织完字后再放回夏洛的背上;当给威尔伯结网需要绳子,找坦普尔顿想从它的乱七八糟的收藏中查找时,坦普尔顿并未吝啬地拿出自己的珍藏;当威尔伯需要坦普尔顿帮着把绳子系在尾巴上时,坦普尔顿利落的将绳子绕在威尔伯的尾巴尖上,为了牢实还打上两个半结;当威尔伯在集市上的比赛赛场上取得爆炸式成功,扩音器里的传来诸多威尔伯的颂词和热烈的掌声后,威尔伯被“王牌猪”即将获取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坦普尔顿看到了夏洛为威尔逊所作出的努力要付诸东流的危机,果断的冲上去,向威尔伯的尾巴上狠狠一咬,将威尔伯从晕头转向中咬醒,夺取了最终的胜利;当威尔逊领取了胜利的荣誉奖章后,坦普尔顿做出的表现被伙伴们认可了,感到坦普尔顿不再仅仅是一只贪吃的耗子,还是在关键时刻表现得十分聪明,能够助人一臂之力的善者。也直到这时,坦普尔顿原来所表现出的似乎是置伙伴威尔逊即将被主人屠宰的命运而不顾的劣性才让伙伴们看到这样的定性对它是不公平的。
事实确实如此,如果坦普尔顿是一个心里只有自己,眼中没有伙伴的自私家伙,它就会每天只忙碌于为自己索食之中,根本不会在乎小猪威尔伯的命运,也不会在需要它来帮忙时,不管伙伴们如何偏见于它,都会最终伸出援手,而且,它是为挽救小猪威尔伯所作出贡献之者中贡献最多的一个。特别是在集市上众目睽睽之下去咬醒小猪威尔伯,实是冒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风险的。坦普尔顿这个小老鼠也有一颗善良的心,一副热心肠的形象终于打破了动物伙伴们对它与生俱来的误会和偏见,开始改变从不认同过它、关爱它、欣赏它的偏见,坦普尔顿从这以后,不用再孤独地生活了,它因此感到很快活。
曾经的坦普尔顿在动物伙伴中是那么的尖刻冷漠无情,伙伴们有时也会邀请他一起玩耍,但它常常不屑一顾。如小猪威尔伯邀请它一起玩,它捻捻嘴巴上的几根胡子这样说:“玩?我简直不知道玩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整个一付不知好歹的痞子模样。它还告诉威尔伯玩有什么好,我只愿意把时间花在吃啊、啃啊、窥探啊、躲藏啊这类活动上,因为我必须依靠自己来得到食物。甚至于在动物们商量挽救小猪威尔逊的命运时,它会说出:“让它死掉算了”的令动物们愤慨的话语。更不能令动物伙伴容忍的是,它还幸灾乐祸地描绘出一番主人持刀走向小猪的情景,熟视无睹于蜘蛛夏洛的死亡,但是,它的友善一面并没有在动物们咬牙切齿的愤恨中荡然无存,正如他一次次做出的助人好事。
影片中有很多场景是刻画坦普尔顿鲜明个性的,使得这一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劣质品性和优质品性兼具一身的典型意义。如威尔伯请坦普尔顿帮忙救夏洛的卵袋时,坦普尔顿确实是帮了这个忙。但它曾经一脸烦烦的模样,它也曾经实在懒得搭理这些事,还大发厌恶之词:又是要给坦普尔顿去帮忙对不对?一会儿想让我帮这事,一会儿想让我干那事,一会是谢谢我找一片杂志回来,一会儿是谢谢我献出一根绳子,还有完没完。我帮了这么多忙,能得到什么呢?谁关心我坦普尔顿?”这样的表现既说明了坦普尔顿的真实想法,也在透视出它心中近似于歇斯底里的悲叹,是的,老鼠的形象有谁会喜爱啊,又有谁会真心的将老鼠作为朋友呢?坦普尔顿把心中的“积怨”一股脑儿地发泄出来,让听者不由得将视觉从只看到坦普尔顿的外露式缺点,到能够些许观察到坦普尔顿内心的酸楚。是的,不怪坦普尔顿整天为自己的吃食忙碌,老羊、小猪、大鹅们都会有主人照顾吃食,它们衣食无忧,它是不同的,必须自己想方设法的找食吃,还总要冒着被人类所抓打的危险,玩对于它是奢侈的享乐,吃的满足则是第一位的。坦普尔顿的批判意识显露无疑,可又有谁愿意像它这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直白示人呢?
故事中的小老鼠坦普尔顿的个性还有另一个矛盾的侧面,它慵懒又勤劳。对于前者的个性反映是它依靠小猪威尔伯的残汤剩饭生活,几次帮助威尔伯似乎也是不想让自己的饭碗打了。老鼠的形象遭恨,正如影片中表现的和人们与动物对它的老印象“它一整夜醒着,叽嘎叽嘎磨它的牙齿,破坏人的财产,不像正正经经的动物那样睡觉”。但是老鼠也是在求生存,是不得已而为之啊!白天奔忙生计对于老鼠们说来不是自寻死路吗?它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维持生计能说它不够勤劳吗?
对于小老鼠坦普尔顿形象的塑造有着深刻的人性矛盾的意义,启示着人们不能苛求人性美好在个体身上的无懈可击,正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启示着人们不要因为个体人性的某方面不足而整体否定,不要将个体人性的劣性部分放大,不要逆反这些人,要启示着学会理解和包容和关怀他人,看到别人的长处,弃恶行善,创造和谐愉悦的生活。
J905
A
1008-7508(2015)03-00760-02
2014-07-11
陈玉春(1963~),吉林市人,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