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及对策探究

2015-04-14邱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障碍交流政治

邱燕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及对策探究

邱燕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现阶段,教育引导与客体接受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接受思政教育活动中,接受状态和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成果。笔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主要障碍,提出应对消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新媒体背景下巩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受障碍;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教育者主动的施教与受教育者能动地接受教育过程的互动。教育互动的成效一方面决定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施教的方式和方法,更重要的应决定于受教育者从认同、内化到外化接受教育的观念转变。

在教育实施过程当中,受教育者如果出现接受障碍的情形,将极大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校园博客、微信、QQ群等新媒体形式的发展,使得大学校园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更为快捷。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而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教育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接受障碍,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缓慢,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因此,现阶段深入剖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要障碍及解决对策,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障碍

1、传统教育方式导致的接受障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是建立在异化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强制的有效性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点在于教学活动中体现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以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作为教育的客体,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从式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样的教育方式极易出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强制压服和单向灌输的被动局面。以网络、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交流方式,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交流欲望和需求,用新兴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信息,传统的从教学中获得信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在新媒体构建的在线交流、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上,大学生可以实时的表达交流个人的思想观点、倾诉心声。

2、滞后的教育内容导致的接受障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效果的成效,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应当与当今高校大学生的现实思想实际和社会需求紧密贴近。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但应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更应有效地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富于时代特点的教育内容才能被我们的对象认可和接受。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乏味空洞、缺乏现代气息、与社会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存在脱节现象,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存在忽视和回避的状况;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当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编排,偏重于对基本原理的阐述,违背了教育应遵循层次递进的顺序关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交互、开放性特点,网站、博客、微信、QQ群等是大学生获得他们感兴趣的新闻、影视、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丰富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大学生充分体验到“只要你想了解,新媒体就会让你知道”的信息传播的快捷性,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获取信息速度的不一致,不仅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而且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障碍。

3、单向性教育方法导致的接受障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形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间良性的沟通交流和教育引导关系的形成。但是,目前阶段在我们的高校教学课堂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问题存在于教学方式上的空洞说教、单一刻板,极少组织学生进行外出实践和参加公益性活动等实践活动,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以轻量化、多元化为特点的新媒体背景下,伴随着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使得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都耳濡目染的吸收新知识、拓展新思维。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单向、线型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交往中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大学生在这样的信息交流环境下形成了较强的主体探索性和自我选择性,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抵触和不接受的现象。

二、新媒体时代下消除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障碍的有效措施

在新媒体背景下我们只有把握好新媒体的时代特点,在构建平等互动的教学观、更新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巩固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充分满足大学生日常学习和交往中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提高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1、确实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大学生在教育对话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和尊重,构建平等互动的教学理念,用平等交流对话的教学方式取得师生间的信任与尊重。教师与学生间交流的融洽,是大学生自觉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工作理念和教学方式运用在工作中。首先,重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接受效果的互动影响。高校教师应重视专业素质的提升,努力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分析和解答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扰问题和现实困难问题。其次,加强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双向交流模式的应用和实践,在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应加强掌握新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师应主动的熟悉大学生的Q群、微信和博客,关注当代大学生学习和交往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捕捉他们的言行表现、心理倾向和思想诉求,了解学生的诉求,增进师生间感情的交流和沟通。

2、更新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一方面,应重点突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构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为重点,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大学生在个体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应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提出具有差异性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着重在实践中围绕贴近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展开教育活动,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富于理论接受力和事实的说服力。此外,结合当前时代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体现时代风格,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大学生成长的提点对教育内容体系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使教育内容在发展上具有前瞻性和时代特征。

3、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资源,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途径

新媒体时代下,构建一套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教育内容,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关键。我们应转变从传统的简单说教、照本宣科的课堂教育内容,向启发引导、轻松交流、耐心疏导的教学方法。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微信、博客、QQ群等,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教学,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通过应用融思想和趣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开展交互式教学,提高大学思想政治课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对于具有新媒体特征的高校校园,我们应将校园网、广播、宣传栏等传统的校园文化传播方式,与微信、QQ群、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式媒体结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用新旧媒体结合的方式打造高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在校大学生成为我们校园活动的主角,拓宽学生之间专业学习和生活交流的交流。此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和启发,鼓励大学生结合实践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各类新媒体进行互动交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1]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J].江汉论坛,2009,(08).

[2]易红梅.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教育方式的新需求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3).

[3]刘东建,高慧燃.新媒体时代受众思想教育的媒介路径特征探讨[J].中国出版,2010,(6).

G641

A

1008-7508(2015)10-0109-02

2015-06-14

邱燕(1981-),女,海南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讲师,法律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障碍交流政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跟踪导练(四)2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