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的时尚代言:中国服饰的国际化走向

2015-04-14冯玲玲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饰服装

■冯玲玲

所谓“中国服饰”,指具有中国传统服饰特色或者具有典型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特征的服装服饰,亦称“华服”,也有人称其为“国服”,是代表一个中国民族特性与民族识别或归属标识的服装,还具有表现某些象征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社会属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出访俄罗斯。彭丽媛走出舱门,她身着一袭藏蓝色、军旅风格的风衣,搭配的同色系围巾和品质感十足的皮包,其服饰立刻吸引了全球时尚界的瞩目。此系列服装完全由本土设计师打造,伴随着此后的一系列活动,中国本土服饰品牌和设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以此为契机,代表着民族服饰文化的中式服装,也不再囿于传统旗袍或者“唐装”的制式,在设计中兼顾现代服装的实用功能与传统审美内涵,这一风尚成为近年来中式服装设计的发展的新理念。

中国服饰现今的发展动态如何?传统服饰文化该怎样保护和发扬光大?如何振兴我们民族服装的未来?新时期中国服饰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这应该是每一位服装业内人士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求的问题。

一、以国际化为立足点、以民族文化为本源来理解“中国服饰”

(一)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历史变迁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中国服饰文化形成于以黄河文明为基础的中国文化,而西方服饰文化的形成则是以地中海文明为基础、自欧洲中世纪以来发展形成的服饰文化。当中西方分别从茹毛饮血、兽皮草裙的蒙昧状态进入文明时代后,人类服饰就被赋予了超乎基本功能外的文化寓意。

1.中国古代服饰产生的背景是儒家、道家思想和封建伦理纲常为支撑的宗法文化,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古代服饰则是以宗教神学为背景而发展起来的

首先,中国古代服饰从一开始就刻上了“阶级”的烙印,《周易·系辞下》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统治阶级将服饰赋以尊卑有别的等级制度,始于夏、商,成熟于周代。系统、繁琐、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冠服制度忽略了人的肉体、压抑了人的个性,试图借此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其次,在整个封建统治时期,皇帝、皇后及各品级的官员及夫人的服制都有严格的界定。武则天时期,她就曾命令以袍纹定官员品级,《太平御览》卷六九二引《唐书》:“武后出绯紫单罗铭襟背袍,以赐文武臣,其袍文各有恦。……宰相饰以风池,尚书饰以对雁,左右卫将军饰麒麟,左右武卫饰以对虎。”而这种补服制度至明朝发展成熟:文用禽鸟,武用走兽,各品级的官员补子纹样均有详细规定。除了图案运用不能雷同之外,还有关于服色的法规制度: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曾诏令规定了不同等级的服色:“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又规定“始一切不许着黄”,从此明黄色成为皇室帝王专属的服色,直到清朝灭亡才得以废除禁令。

而西欧各国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宗教思想赋予服饰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审美形态。5-7世纪,宗教禁欲主义给服饰文化蒙上了令人窒息的帷幕,服饰脱离了与人体的紧密关系,只为上帝而存在,以“荣耀主”为借口,当时的人们创造出很多夸张而令人炫目的奇装异服,但是这些服装另类的结构和装饰反倒具有了意外的表现力,留给后人独特的启发意义;而中世纪后半期的文艺复兴时期则标志着西方辉煌壮丽的文化艺术时期的到来。

2.中国服饰文化相对独立保守,注重平面装饰效果,而西方服饰兼收并蓄,注重立体美感的表达

中国文化发源于黄河文明,因为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华夏民族得以安居乐业,耕种五谷、植桑养蚕,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形成多民族融合的统一国家和高度发达的文化体系,中国古代服饰是以平面的形式反观上述文化特性,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对绘画艺术和刺绣图案的综合创新,并且赋予图案以象征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冕服制度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尚书》记载,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外,中国古代帝王衣服上所绘的六种图案,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的含义,山形代表稳重,龙形代表应变能力,取华虫之文丽,而下裳上所绣的六种图案,宗彝代表忠孝、绣藻以示洁净,火代表光明,粉米则取其滋养,黼、黻则寓意明辨,合起来即为“十二章文”。这种纹饰是帝王的专享,等而下之的公侯伯子男的服饰图案则依照位次将章文数目逐减。

其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讲究图案形象和谐音的吉祥寓意。吉祥服饰纹样反映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比如蝙蝠和寿字组合在一起的图案,寓意为“福寿延年”;鱼在莲花中嬉戏的图案,寓意为“连年有余”;而龙凤作为中国古代最为神圣的图腾崇拜,更多地被应用在服饰图案上。

再次,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从汉族到少数民族,历朝历代的劳动人民都掌握多种刺绣的绝技,除“湘绣”“蜀绣”“苏绣”“粤绣”这四大名绣外,还有“汉绣、“苗绣”“京绣”等。加之民间还有扎染、蜡染、织锦、补花、挑花等手工技艺,构成了绘、绣、染、织等多样化表现图案的工艺方法。

地中海沿岸的古代文化辉煌灿烂,成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西方传统服装注重立体造型的表达。古希腊人的服装是以一整块四方面料来包裹人体,并用别针和简单的辅助缝合,让衣服随着人体的结构自然造型,全身由上至下形成了无数自然下垂的褶裥,既适应人的大幅度运动,又能够体现人的高贵气质和风度。古罗马在征服古希腊之后,对古希腊文化大加推崇和发扬,代表性服饰为托嘎(toga),用半圆形的羊毛织物在身上环绕包缠,庞大厚重的托嘎营造了古罗马人威武、高傲的气派。

在13世纪,欧洲人研发了立体裁剪技术,为西方的“窄衣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5-16世纪,在欧洲发起了风起云涌的宗教改革运动,画家和雕塑家开始大胆表现裸体,向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发起挑战,文化艺术因此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

继“巴洛克”壮丽、豪放的艺术风格之后,“罗可可”艺术很快风行欧洲。当时的女服开始演变为袒胸低领口,强调细腰丰臀,成为紧身胸衣和裙撑的萌芽时期。路易十五时期的蓬巴杜夫人将“罗可可”艺术推上了巅峰,“罗可可”字面直译为“石子堆”或“岩状砌石”,源自于中国的假山。中国的瓷器充满曲线美感的精描细绘、镶金嵌银、嫩红粉绿和园林艺术的玲珑剔透、奇巧精美让法国人为之倾倒,对法国“罗可可”的艺术风格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3.中国奉行遮盖和包藏的服饰哲学,而西方注重显露和塑形的服饰表达

中国奉行的是宽衣博带的服饰文化,人体形态全部包藏在肥大的衣身里,除了在唐代曾经昙花一现地出现过袒胸披帛外,整个封建时期概莫能外。在十世纪左右的中国,进入了服饰包藏至上的审美误区:为了女儿的好前途,父母狠下心来将四、五岁的幼女强制缠足,娇嫩的小脚被缠的骨断肉烂,甚至不惜用石板压迫,裹入碎瓷,棍棒槌打等酷刑加以辅助,为了迎合变态的审美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而付出这么大代价裹缠成的小脚却是绝不可以随便露出的!

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古希腊时期,希腊建筑的主要造型就为多利亚柱式,象征男性的躯体,而著名的雅典娜巴底农神庙中还出现直接以女人体作为柱身的优美杰作,西方文化注重感官刺激,表现在艺术形式上,很推崇人体美。在英国伊丽莎白皇后及法国梅狄奇时代,紧身胸衣成为一种为追求美而诞生的残酷服装:用铁丝、鲸鱼须或者木条制成的紧身胸衣会擦伤皮肤,穿着后不能正常进食、行动甚至如厕,造成妇女内脏移位、经常晕厥甚至猝死。为了塑造出丰胸、细腰、丰臀的理想形体,西方人付出的代价甚至是生命。

17-18世纪,自然科学在欧洲有了突破性进展,打破了欧洲落后守旧的封建制度和对宗教信仰的沉迷。科学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世界观,以卢梭、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思想家大胆提倡反对王权专政,宗教迷信,推崇自由、平等、博爱,工业革命的爆发标志着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服装也紧跟着历史前进的脚步。

(二)当今世界中西方服饰文化发展现状和特征

1.个性解放,百家争鸣

现代服饰史开始的标志就是法国著名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首创的 “新外观”(The new look)女装,采用圆柔的自然肩形、丰满的胸部线条、紧身细腰,倒置郁金香造型的过膝长裙,优雅迷人,一经出现就风靡世界,当时的王公贵族甚至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成为忠实的追随者,由此,我们把二战后的服饰发展史划分为现代服饰。

美国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赶超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崇尚自由、随性、开放的美国人将来自西部牧场的牛仔裤、工装裤引领了全世界风潮,他们把帆布和牛仔面料故意打磨做旧,甚至弄出褶皱、毛边,缀上补丁,成为“乞丐服”,这种现代服饰发展趋向的本质原因,其实折射出一种富有人性的新的审美追求——人类希望摆脱传统服饰的桎梏,衣服不再向神看齐,不再标志着贫富和等级,重新回归到原始和自然。

个性解放思潮的盛行促使人们对衣着打扮越来越追求新、奇、特,再加上人造纤维等新型纺织材料的出现,为服饰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服饰式样和功能更加多样化,套头衫、T恤衫、连衣裙等层出不穷,1948年,女子泳衣突破极限,胸罩和三角裤分开的泳衣造型——比基尼也横空出世。

1965年,英国设计师玛丽·奎特首创了超短裙,在样式上和伦理观念上无疑都是对传统束缚的挑战。这种性感到极致的服装初兴时曾遭到泥块和石头的抗拒,但此后却风行数十年,长盛不衰,这类服饰曾经创下膝盖以上二十公分的短裙极限。

现代美术对服饰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抽象派代表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被应用到服装设计中,鲜明强烈的色块在规矩有序的几何造型中透露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服饰结构直线和矩形的平面构成形式,弧线和圆形更多应用于服装外轮廓和内结构设计。设计师皮尔·卡丹让模特穿着半透明材料的服装登台表演,甚至不穿内衣内裤。

2.东风西渐、东西交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东石油危机影响了欧美各国的经济,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中东石油出产国家的服饰特点,阿拉伯式的宽衣大袍和东方风格的服饰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以日本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服饰的魅力也深深吸引了西方设计师的眼球,日本以三宅一生为代表的服装设计师开始崭露头角,他摆脱了西方强调人体线条的束缚,借鉴东方制衣技术和哲学思想,向世界展示了东方文化玄奥、独到的魅力。20世纪70年代,西方设计师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中国传统服装所蕴含的无限魅力和精粹成为他们的设计灵感来源,设计师凯索最先设计出中国风格的系列服装,伊夫·圣洛朗紧接其后,以清代服饰及建筑特点为设计元素,推出“中国主题”系列,将中国旗袍的视觉审美与法国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手法相结合,获得全世界的瞩目。他在谈到中国时曾说“我们西方的艺术受中国之赐可谓多矣,那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明显的,没有中国, 我们的文明决不能臻于今日的境地。[2]随着代表中国服装的设计元素越来越多地融入西方的时装,如丝绸面料、旗袍领、月形衣襟、绣花缀珠以及折枝花、万字纹、寿字纹等中式图案。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现象成为世界服装时尚潮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时装界称之为“中国潮现象”。20世纪末,蜚声世界的设计大师约翰·加里亚诺执掌迪奥不久,就展示了东方主题的设计作品,作品以中国旗袍为设计原型,将典型的东方式的色彩、面料和装饰细节配合西方精湛的斜裁技艺,中西合璧,美不胜收。

3.服饰设计的全球化趋势

随着经济和文化领域发展的全球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世界范围内发生 “趋同化”,服饰设计也必然跟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向全球化迈进。全球视野下服饰美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融入世界性的审美范畴,并走向开放的、兼收并蓄的、灵活多样的世界化。当今的设计大师们已经不再固守本民族的“民族化”服饰不放,而是更多地关注世界化的流行服饰,无论国别、民族和地域,只要是美的、好的、有新意、值得借鉴的服饰,尽可以拿来我用。对待他国文化艺术中美的东西,不仅不会排斥和忽略,反而会被世界各国进行高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三)当代中国服饰文化发展动向

许多国家的民族服装统一而明确:如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装,印度的纱丽,俄罗斯的布拉吉,德法等欧洲国家的绣花蓬蓬裙。看到苏格兰条格裙和皇家卫队军装让我们马上想到英国,而星条旗图案加上牛仔装扮则代表了年轻的美国……

迄今为止,中国没有正式评定或颁布过国服。然而总有一些特定需求和场合,需要我们穿上能代表本国的服饰——传统节日、颁奖盛典、婚礼晚宴、时尚赛事……谁能堪当代表国家的“中国服饰”?是一向频频出镜的中山装、旗袍?APEC唐装?还是近年来呼唤复兴、风起云涌的汉服?孰堪中国服饰之重任?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更由于骨子里刻下的民族情愫,国人对“中国服饰”一直寄予着强烈的渴望和诉求,西方服饰文化“一统天下”的格局终将被打破。

随着汉服的认知度逐步提高、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回归感持续升温,与汉服相关的创意文化产业也渐受欢迎,大学生、海外华人、留学生、企业精英、艺术工作者等成为先驱者和宣传者。在这个国服萌生的关键成长期,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加以正确引领。但也有走入歧途的:一些汉服网站上从确立国服出发的有益探讨,演变成了辩评民族优劣的口水战;一些以赶时髦为目的的群众,身穿材质低劣、做工粗糙的“汉服”招摇过市,其结果唯有惊呆路人、令汉服蒙羞。建立相应的“国服制度”,可以考虑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建立国服款式库,通过方案征求和筛选,最终确定方案。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市场需求,“国服”产业必将是个不可低估的新兴产业。

二、如何争夺国际时尚话语权才是弘扬“中国服饰”的真正精神内涵

(一)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中国服饰应如何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生活

在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滚滚大潮中,植根于农耕文化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服饰文化,都前所未有地受到了重大冲击,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国外文学、艺术、新科技、新思潮迅速地涌入国门,影响着国人的观念。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更多地要求实现个性化、高品位服饰,同时兼具功能性与舒适性的着装要求。一些有识之士对中式服装的设计理念进行全面革新,使中式服装走下只能充当礼服的神坛,进而迎合大众日常休闲生活的需要,飞入寻常百姓家。

北京奥运会的“青花瓷”系列礼服设计,可谓中国服饰适应现代生活的典型成功案例:作品沿用了国粹旗袍的结构设计,勾勒出宛若青花瓷瓶般优美的弧线造型。高立领,裙裾用靛青色“乱针绣”技法绣出青花瓷卷草图案,并在臀部加大裙摆,使整个造型显得典雅高贵,尽显礼服的庄重氛围。中西合璧、优良的剪裁、古老而神秘的刺绣和镶嵌盘滚技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且将颁奖礼服的美观性和功能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整个系列设计完美得令人无可挑剔。青花瓷礼服设计揭示出中国服饰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生活的秘诀:即突破传统旗袍造型的墨守陈规,将旗袍固有的结构设计与西式礼服的低胸、束腰、大底摆相结合,将传统的开合方式——盘扣改为西式封闭拉链,使服装既有中式服装的传统要素,又有西式服装的现代元素,将中式的可欣赏性和西式服装的功能性结合在一起,昭示出中西合璧将是中国服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服饰”如何顺应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价值观的趋同性

1.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元素成为中式服装设计发展的“金钥匙”

推开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之门,仿佛一座瑰丽的宝库向我们徐徐打开。中国的传统服饰元素之丰富恐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厚重的历史文化、璀璨丰厚的服饰遗产成为我们可以借鉴挖掘的巨大宝库,给中国以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从远古历久弥香的服装制式到灿若星辰、五彩缤纷的服饰品;从辉煌灿烂的服饰文化到手工技艺的巧夺天工;从多民族服装相互融合的壮丽史诗到旗袍、汉服的古为今用。无论是镶滚盘嵌、刺绣、手绘、印花、扎染蜡染、中国结等手工技艺;还是南京的云锦、杭州的丝绸、苏州的缂丝,岭南的香云纱的曼妙之美,都以深厚的华夏五千年文明为依托,中式时装上的随意一个工艺细节、一个绣花图案、一个小饰品,往往就是一段传说,一个故事,传统服饰文化的优秀遗产永远是我们当代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行之有效

诸多颇具竞争力的国际服装品牌在入世后打入中国市场,给中国服装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式服装若想站稳脚跟,并走向国际大市场,我们一方面可以借鉴以三宅一生为代表的日本设计师的成功经验,他们不仅将日本品牌推向了世界,更重要的是让世界认知了日本的文化,并且取得了宝贵的时尚话语权。另一方面,中式服装也应吸取西方服装的精华所在,将东方的精妙自然与西方的合体美观结合起来。

(三)“中国服饰”必将成为屹立世界服装强国之林的时尚先锋与代言

1.中国服饰正向“品牌化”服装运作积极迈进

中国服饰在设计方面,经过20世纪末两次复兴和衰落的奋斗和洗礼,现在已经逐步成熟起来,比较成熟和规模较大的中国服饰企业生存下来,继续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如1997年,作为外国人眼中中国唯一的奢侈品牌 “上海滩”,在纽约麦迪逊大街的旗舰店经营了19个月后就因业绩惨淡而被迫关张,继而被历峰集团收购。历峰收购上海滩后,在设计理念,包括渠道、销售、店铺的选址、品牌推广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而这些正是中式服装品牌与市场化进程中最需要的发展创新。国内还有众多比较成功的中国服饰品牌,比如木真了、五色风马、璞玉、渔等,都在苦心经营着自己的一方天空,他们正是中国服饰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2.自上而下的舆论倡导及各界人士的时尚引领卓见成效

中国服饰的复兴和发展需要自上而下的倡导和引领,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民族情感的自我发现和重拾。21世纪初,在北京人民大学孔子像前及圆明园内,就有人民大学及清华大学的莘莘学子身着中国传统服饰,举行中国古代女子成年仪式——“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他们借此行动来推动中国服饰的传承,宣扬中华文化传统。倡导的力量永远大于命令,在文化生活领域的一点点潜移默化的浸润,会更加深入人心,博得大众的认同和响应。中国服饰正在慢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文化的“活”的载体。

影视明星是具有非常感召力的特殊群体,对于服饰文化的倡导,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巩俐作为中国产生的国际著名影星,在各种重大场合出现时,总是以一身改良创新的中式服装作为最佳行头;杨澜身着白底桃红图案的旗袍在申奥现场雄辩也给我们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现已蜚声国际的影星章子怡当年在柏林电影节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就是身着让人惊艳的中式改良红肚兜;近年来,在很多80后、90后的影视歌坛新秀中,也都认同了找国内的服装设计师为自己定制高级时装的做法,这样成本低、效果好的中国服饰着装在国际颁奖典礼等场合出现,更能穿出一份自信和中国特色。2005年2月的威尼斯电影节,新星张静初放弃大牌Dior全程赞助的诱惑,自掏腰包请设计师许建树设计了一件极具东方韵味的礼服 “梦回盛唐”,便获得了中外媒体一致好评。随后的戛纳电影节,范冰冰也邀请他设计了一袭华丽高贵的提花刺绣礼服,让范冰冰因这套“中国风”的礼服大放异彩。

3.新一代设计师成长为中式服装发展的中流砥柱

现代中式服装设计师们在打破传统的同时又不失传统,且融入了现代文明,将适应现代生活的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人文主义设计理念。近年来,以中国服饰为文化底蕴,成功打造服装品牌的设计师迅速成长:计文波在意大利举办发布会取得的成功告诉世界:中国不仅仅在加工男装,同样在设计男装;张肇达用“黄河”“长江”为主题的高级时装展示和推广着中国文化,更有梁子在精心设计她的天意莨绸,张志峰的华夏高级定制礼服品牌NE·TIGER (东北虎)也为保护云锦、缂丝等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谢锋是国内首度登上巴黎时装周T台的中国服装设计师。2006年10月的巴黎,他主题为“门”的发布会开幕,发布会的邀请函上写着“我们从历史的长廊走来,开启通向世界的大门”。在西方媒体本以为会出现一场浓墨重彩的“中国风”式作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居然是20世纪英国空姐式的轻快与浪漫的格调,海蓝、灰色或米色的短裤,英国式的白色皱褶连衣裙,蝴蝶结的白色丝绸夹克,作品充满了年轻而时尚的气息……

设计师没有沉湎在中国风、民族化的设计理念里,也没有堆砌所谓的“中国元素”,但是他们在作品中大量采用的丝绸、棉麻用料,加上提花、绣花、手绘水墨渲染的手法,把中国元素的神韵和精髓部分吸纳进设计当中,并结合现代的裁剪方法和表现形式展现出一种全新的风貌。

三、结语:中国服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2000年世纪之交的“华服”复兴大潮,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式礼仪服装的风起云涌;从国内设计师一次次用中式服装设计元素叩响世界服装圣殿的大门,到第一夫人倡导本土品牌和民族服饰设计的身体力行都昭示出中式服装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必将逐步消失,这种潮流的发展赋予时尚界的改变就是多元的混合。中国古老而辉煌的东方文化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她“天人合一、人衣一体”的东方哲学获得了世界的尊敬,中国时尚正在向着它应有的地位迈进。

[1]吴洪.国服概念与中国现代服饰文化状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2]李超德.全球化语境下关于“国服”的困惑与悖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6).

[3]胡月.唐装的尴尬—服装设计中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反观与重拾[J].美术观察,2008,(6).

[4]王新元.国服在国不在服——关于国服命运的当代思考[J].美术观察,2006,(3).

[5]陈炎,李梅.中国与西方服饰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J].文艺研究,2005,(8).

[6]李当歧.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J].装饰,2008,(增刊).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服饰服装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