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哲学总结
2015-04-14吴新建
吴新建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哲学总结
吴新建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观点得到了验证的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局面。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哲学观点,他们对革命的社会根源的理论、全面阶级斗争的理论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理论等,都是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精彩哲学阐述。
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欧洲革命;哲学总结
1848年的欧洲革命,是近代史上的一次范围广、影响深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所经历的第一次革命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非常关心,他们在关心进展的同时,认真研究了革命中的每一个问题,并及时对这次革命深入总结,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马、恩的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心。在他们看来,1848年革命事件无疑是检验、证实、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实践,它必将为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局面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1.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哲学理论在1848年革命中的历史使命
(1)马、恩对1848年革命的参与。自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来到巴黎,被选入“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马克思还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虽然两人都在巴黎,却十分关心发生在德国的革命。在1848年3月下旬,他们组织了三、四百名德国工人分散地返回德国参加革命运动。同时,他们起草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这一重要文件,这被看作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的革命政治纲领。1848年4月初,他们又回到德国,直接参加和指导德国的革命运动,同时着手创办了《新莱茵报》,此外,恩格斯本人还参加了好几次在德国的武装起义。直到1848年9月,《新莱茵报》停刊,马克思和恩格斯被迫离开德国,来到英国。在英国,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和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上,并为此创办了《新莱茵报政治和经济评论》。在1848年革命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无比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了其中,通过筹办刊物、出版《新莱茵报》、组织工人参加起义、甚至直接参加了武装革命,并撰写了许多光辉的文献,如《六月革命》《资产阶级和反革命》《革命运动》《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一系列著作,也正是通过这些文献,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理论成就。
(2)马、恩对1848年革命的评价。在马、恩看来,1848年革命无疑是一场检验、发展理论的伟大历史事件。对此,他们有着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1848年革命是社会矛盾积累爆发的结果,在革命中,很好地解决了一些社会矛盾,为各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展示自己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在这点上,资产阶级及其历史学家的评论恰恰相反,他们看来,这次革命是病态的表现,是社会陷入过激和谬误的结果。马、恩通过其一系列理论进一步表明,这次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有生气的、最重要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因为他们对这场革命的正确认识,才导致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深入的总结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更全面的内容。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中的使命。在《新莱茵报》发刊期间,这里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发源地,作为德国民主派乃至全欧洲民主派的机关报,这里凝结了马、恩的丰富哲学理论。同时,通过上述一系列文献的发表,马、恩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革命事变的性质、进程、意义、内在联系和必然结果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深刻的理论总结。在革命失败以后,马、恩始终把研究这次革命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并在著作中集中反映出了他们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可以说,马、恩对1848年革命的看法和经验总结,是他们科学世界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次革命以后,马、恩还经常从这一时期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出发,来研究以后的政治事件,指导日后的革命活动。列宁这样评价:“马、恩参加1848年到1849年群众革命斗争的时期,是他们生平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1]。总的来说,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是马、恩在实践和理论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次革命中,承担了科学地认识这次革命、指导工人阶级正确对待这次革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光荣任务。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这次革命中出现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加以分析,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矛盾进行研究,对革命运动的领导者加以重新认识,认真总结,吸取必要的教训,为下一次革命积蓄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受住了考验,证明了它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革命中提出的哲学观点
1848年欧洲革命遍及欧洲众多国家,但最典型、最有影响的还是法国和德国。马、恩革命期间的主要活动也在法国和德国,因此,他们主要以这两个国家的革命历史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创造性地提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革命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革命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的,也不是少数人就能发动的。在深刻研究了这次革命以后,他们在《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只有在现代的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互相矛盾的条件下,革命才可能发生。这是革命的社会经济根源。”革命的发生,应该到社会的经济状况中去寻找,不能从少数所谓伟大人物的头脑中去寻找,更不能从一些思想因素中去发掘。通过这次革命,他们把所有制的形式确定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国家、法和各种意识形态确定为上层建筑。他们强调经济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上层建筑如果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就要发生革命。但同时也强调,上层建筑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上层建筑对革命的加速或者延缓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革命都有自己社会的特点。
马克思在认真分析过法国二月革命后,有过这样的精彩阐述:法国的二月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达到了激化的结果,但是法国由于它自身上层建筑的特点,即资产阶级软弱性的特点,导致革命也有一种软弱性,带有浓厚的博爱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色彩。由于在革命中的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资产阶级比较强大,加上广大人民群众被许多动人的谎言所欺骗,所以法国革命的历史,注定是失败的,并且革命在一定时期内也是在沿着下降的趋势在发展的。马克思说,1848年革命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叫做失败。这是法国当时特有的政治社会、经济状况、思想方式、传统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必然结果。革命失败了,要解决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但是革命的火种却保留下来了,因此马克思又说,1848年的革命也可以叫做“革命死了,革命万岁”。马、恩这些深刻的分析,相较于同样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而言,无疑是大大地进步了。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提出,革命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矛盾,但这一矛盾会把革命引导到什么方向,会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向前推进,这是没有提及的。在对1848年的欧洲革命的总结中,马、恩把《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大大向前推进了,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分析了革命的历史特点和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全面阶级斗争的理论。马、恩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阶级斗争的理论。马克思在1852年提出了他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有三个:“第一,阶级的存在紧紧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第二,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第三,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2]马克思对于阶级斗争的这三点新贡献,可以说是完整地、全面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最重要点。既体现了历史唯物论,又体现了历史的辩证法,是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分析社会阶级的一个典范。不仅这些结论对于我们今天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他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是极为重要的。马、恩把阶级斗争和革命看成是历史前进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合乎规律的现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阶级斗争论和革命论。所以马克思也说过:“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3]若是把革命看成是不正常的、可怕的、消极的,那不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也是导致法国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要靠人民群众。社会的进步固然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有重要关系,但归根到底要靠人民群众。马、恩认为,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归根到底是受一定阶级的物质利益所制约的,是和所在国家的历史传统密切联系着的,当然个人的活动也是和他本人的个性特点相关联的。对于历史人物的作用分析,马克思提出这样的三个重要方面:一定社会的物质利益;所处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本人的思想特点。这些可以从他对路易·波拿巴的分析中看出,路易·波拿巴本来是个平庸的历史人物,但这个人却在法国历史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英雄角色。他能够夺取法国革命的果实,爬上总统的宝座,然后又称帝,使法国的历史开了倒车,使法国从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变成了君主专制政权。马克思认为,这首先要从法国的阶级斗争所造成的条件和局势来加以分析,当时,法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处于势均力敌、相对平衡的状态中,这使得路易·波拿巴有机可乘。他利用法国农民在历史传统的影响下,对拿破仑家族的迷信,把自己打扮成农民阶级的代表者,在农民需要代表他们的权威和领导者的时候,恰当地出现了。这样他就骗取了广大农民的信任。当然,马克思也认为,这与路易·波拿巴本人的个性品质也是分不开的。他是个流氓、骗子,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马克思的这些理论,被实践了的法国历史证明是无比正确的。对于这一种分析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方法,至今对我们也是意义重大的。在这方面,马、恩再次丰富并发展了唯物史观。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这样写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4]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阐明:人们即群众。在马、恩看来,社会历史的发展,无疑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着向前的,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更多地是认为人民群众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最终源泉和动力。这和历史人物在某些历史事件中所起的决定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历史人物的决定性作用,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仍然只是对历史事件起到加速或者延缓作用,并非真正是源泉或者动力。这是马克思在革命总结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大贡献。
3.结语
马、恩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总结,是他们在研究这一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革命理论的重要历程。我们在看到他们高度评价这一失败的革命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们总结、丰富、发展了其哲学理论,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于我们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意义。
[1]列宁.列宁全集(第二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32-33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7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03.
(责任编辑 陈永康)
A81
A
1008-7257(2015)02-0005-02
2014-11-12
吴新建(1978-),男,江苏泰兴人,江苏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