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克服看《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2015-04-14龙娟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艾米丽玫瑰花纪念

龙娟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从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克服看《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龙娟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采用U形的叙述结构向我们讲述了艾米丽小姐孤僻、凄惨一生的故事。本文就文学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的理论尝试对《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深层解读,从而凸显文学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互为表里的关系,推动现下文学作品的创作。

形式;内容;克服

一、形势与内容的相互克服

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形式先于内容”还是“内容先于形式”等此类争议经久不衰。笔者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在本文中所谓的“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克服”指的是:艺术创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形式因素与内容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发生于表现对象的形式与内容的相互作用,它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自觉与自主的运动。在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就是为内容寻找形式或从内容推导形式,即内容总是居于主导的方面,但笔者个人认为文学作品中形式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某种意义上,文学作品的形式是内容的直接体现者和意义承担者,文学作品的形式对内容具有很强的规定性,形式对内容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作为对“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这一理论的实际运用,笔者就此理论尝试对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深层解读,从而显示出文学作品中形势与内容相互克服,互为表里的关系。

二、“形势与内容的相互克服”的实际运用

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采用U形的叙述结构向我们讲述了19世纪后期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杰弗逊小镇没落贵族格尔生家族最后一名成员艾米丽小姐孤僻、凄惨的一生的故事。

小说的女主人公艾米丽有一位严格且古板的没落贵族的父亲,她父亲在世时,“赶走”了艾米丽所有的追求者,破坏了她能过上正常人生活的愿望。父亲死后,失去依靠的艾米丽小姐和来自北方的建筑工头霍默·巴伦发生了恋情。可是霍默·巴伦无心成家,同时他们的恋情遭到了镇上居民的强烈反对。为了留住恋人,遭到打击的艾米丽用买来的砒霜毒死了霍默·巴伦,并将尸体藏于楼上的房间里,与尸体共同生活了40年之久。

小说分为五个部分,开场时就交代“艾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子们是出于敬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了。妇女们呢,则大多数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仆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中间三大部分通过对艾米丽生前拒绝纳税、她父亲去世、与建筑工头霍默·巴伦的恋情等几件事的回忆,向我们展示艾米丽小姐是怎样的人,怎样获得村中男人的敬慕,怎样成为一座纪念碑。小说结尾处是艾米丽小姐去世,人们重新走进艾米丽小姐居住的屋子,在她家中的顶楼发现一具尸体,并且在尸体旁边“后来我们才注意到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很明显故事是从当下艾米丽小姐的去世开始,然后通过回忆她生前的几件事,告诉读者艾米丽小姐之所以被男人们敬慕和成为纪念碑的原因,最后回到当下人们发现尸体,形成一个U形的叙述结构。U形的叙述结构是加拿大著名学者诺思罗普·弗莱在对《圣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圣经》中存在一个U型叙述结构,即“背叛之后落入灾难与奴役,随之是悔悟,然后通过解救上升到差不多上一次开始下降的高度”。这种U形叙述结构属于形式的范畴,而故事情节的填充就构成了内容。小说以U形叙述作为小说的叙述框架,而小说的本事应该是一个南方的淑女在父权的控制下度过了青春时期,错过了出嫁的美好时光,父亲死后孤苦无靠,性格幽闭,在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统治下,艾米丽作为南方淑女贵族典型却与身份地位不相匹配的包工头霍默·巴伦发生恋情,霍默并不是要和她成家共度一生,极度悲伤下毒死了霍默,和霍默的尸体一同生活了40年的故事。她身上带着淑女的身份却做了违背了淑女形象的事情,遭到人们的白眼,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渐渐失去正常人的待遇,成为人们心中纪念碑式的人物。小说的形式与内容在此就体现了相互制横、相互克服的规律。在U形的叙述框架下展开情节内容的描写,又由情节的带动促成了叙述结构的完成。

“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文中在开端就已经交代了艾米丽的身份,接着就开始回忆往昔和艾米丽有关的一切。艾米丽被人们不断地贴着标签。“传统的化身”,因为她在父亲的严格管束下俨然已是南方淑女的典型,应该优雅、高贵,彰显贵族之气;“义务的象征”,既然是贵族小姐,处于当时的年代,就应该做出表率,尽时代的义务,尽作为贵族小姐的义务;“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在我认为带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南方种植园的代表,对女性的残害,艾米丽是其典型的代表,另一方面是冲破这种传统束缚的典型女性,艾米丽具有新旧女性各一半的特点,因此成为了“纪念碑”式的人物。该小说无非要揭示出美国种植园经济制度下,南方女性意识处于半觉醒的状态,受制于社会、父权、夫权的妇女们的悲惨命运。这是作品要揭示的深层内涵,但是就其作品名“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读过作品不仅产生这样的疑问“作品中从始至终都未出现过玫瑰花,何以用‘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来为作品命名?”,可见作品的形式在此与内容也出现了相互克服的情况,作品要揭示的就是种植园经济的残酷对女性的残忍压榨,而作品并未写到是如何压榨艾米丽小姐的具体经过,读者在作品中看不到残忍的一面,反而是艾米丽小姐似乎是格格不入的,作者正是要以这样的反差体现出来的作品主题。

三、小结

在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克服使得作品达到完美的的同时,还应清楚在很多作品中这两者体现出的地位有时并不是平等的,如《语文知识词典》所解释的:内容借形式来体现,形式靠内容而存在。但内容与形式也不是并列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但是对于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欣赏者来说,首先面对的是文学作品的形式。黑格尔在《美学》中清楚地表明了这一思想,他说: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体现出意蕴和特征的东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就借这外在的,人才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因为外在的从它本身指引到内在的。可见,形式与内容不能单纯地以孰高孰低,谁决定谁来看待,正确的态度应该不以偏概全,形势与内容不是对立而是统一,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推动文学作品的创作。

[1](美)威廉·福克纳著,李文俊等译.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福克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赵沛林.何俊杰.世界文学史论[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

[3]张敏.时间的扭曲,扭曲的灵魂——《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时序特征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4]马晓妮.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新探——对“内容决定形式论”的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8,(1).

[5](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 1970.

I106.4

A

1008-7508(2015)03-0149-02

2014-11-06

龙娟(1991~),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艾米丽玫瑰花纪念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玫瑰花
玫瑰花盛开
艾米丽的呼噜
十字路口的玫瑰花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Translations on A Rose for Emily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