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秧歌和广场舞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5-04-14王玲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秧歌东北主观

王玲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东北秧歌和广场舞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王玲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东北秧歌和广场舞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场舞是老年人的找回青春的生命律动,能够满足现代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需求。东北秧歌寄托了老年人的专业舞蹈梦想,更容易促进老年人的情感交流。东北秧歌和广场舞分别在不同层面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东北秧歌;广场舞;主观幸福感

东北秧歌和广场舞是我国目前最为流行的民间街头表演形式,被广大群众所热衷和推崇,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追其源头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用娱乐活动来丰富日常生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东北秧歌和广场舞之所以被老年人所选择并热衷,是由其特点决定的。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主观幸福感由三个维度组成: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感。

一、广场舞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广场舞是老年人的找回青春的生命律动

广场舞是富有现代色彩的舞蹈,以都市生活为文化背景,符合人的现代生活节奏。广场舞作为一种休闲健身舞蹈,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比如今年流行的《小苹果》就被应用到广场舞的背景音乐中,广场舞是老年人忘掉心理年龄的媒介,舞步连接传统与现代,高雅与媚俗。广场舞的表现主题大部分是欢快的内容,表演灵活,一般选取适合中老年人的简易动作,达到整体和谐的表演效果。广场舞源于生活,接近生活,一般由专业人士发起,在享受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审美判断。广场舞暂时还不能定义为一种正式的艺术形式,但它存在的客观性足以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广场舞在短时期内逐渐走向国际的现象就是广场舞适应时代需求的证明。

2、广场舞能够满足现代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需求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选择广场舞的内在原因。广场舞结合了大量的时尚元素,迎合了老年人追求现代时尚感的心理。老年人的身体需求是选择广场舞的外在原因。广场舞能够增强老年人肢体的灵活性,有助于老年人应对负钙平衡期。很少有老人选择看电视等静态运动,而爬山、游泳等运动对于老年人而言又过分激烈,广场舞对于肢体的要求刚好契合了老年人的肢体情况,广场舞有氧运动,所以很自然的成为了老年人丰富生活的必然选择。通过跳广场舞,能够使老年人锻炼左右脑和肢体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心脑血管系统更加完善,消化系统良性运行,还能够缓解肢体僵硬、静脉曲张等问题,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3、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广场舞表现为对生活美的追求。广场舞一方面可以塑造形体美,在更深层面是人的审美情趣的提高。老年人容易有三高疾病,舞蹈对于塑造形体有很好的效果。广场舞大多选取欢快的节奏作为音乐背景,欢快的音乐有助于老年人抖掉脂肪,塑造健美体型,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表现为对美的追求。广场舞比东北秧歌更为适合没有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老年群体,没有专业舞蹈知识的约束,老年人更容易沉浸在美的体味中达到身心合一的目的。

二、东北秧歌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东北秧歌寄托了老年人的专业舞蹈梦想

东北秧歌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东北秧歌最初表现了东北人民在丰收时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满足感,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东北秧歌的特点是节奏欢快,火辣,渲染节日的欢乐气氛,表达群众的内心愉悦,糅合了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加之曲调节奏等音乐艺术,配合唢呐等民族乐器,整体效果被大众审美所选择。表演形式是扇子舞和团体操的结合,用扇子的合、开、打、撇等动作组合成图案和造型,把感情凝聚在物件中,再以富有节奏感的步伐配合身体驱动,忘却烦恼,全心投入,达到艺术和感情的统一和升华,极富有艺术感染力和群众亲和力。

2、东北秧歌更容易促进老年人的情感交流

东北秧歌锻炼能够促进老年锻炼者的心理健康,减轻心理负荷,改善消极和抑郁等不良心境,缓解紧张情绪,疏解愤怒,并在集体活动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东北秧歌这种群体性组织形式有利于老年人感到惬意和满足。从表现形式看,东北秧歌手持彩扇跳民族舞,色彩鲜艳,情绪豪放,舞姿优美,老年人之所以会选择这种形式,正是主观幸福感外化的现实投射。从心理学角度讲,色彩浓烈说明心情愉悦,乐曲浓烈代表年轻新潮,舞姿优美体现审美追求。

3、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有助于老年人“移情”

在精神层面,东北秧歌具有民俗民风的表现内容,表达了老年人的情感诉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日益强烈,老年人受到自身状况限制,能够采取的娱乐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老年人寂寞的心理状态,客观上产生对户外环境的偏爱。东北秧歌的喜庆形式使老年人告别内心的孤单和对晚年价值的失意,投身于舞蹈当中,感受超越时间和年龄的大众艺术。很多共舞者都是同乡、因拥有共同的怀旧情结参加舞蹈,相互熟悉,增进情谊,在艺术感受中达到精神共鸣。

三、东北秧歌和广场舞分别在不同层面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东北秧歌和广场舞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传承和发展至今,是具有深厚的群众艺术基础。东北秧歌来说,东北秧歌植根于东北民间,尤其是东北农村,具有东北豪爽幽默的民俗风格,是东北县、乡、镇的一种“热现象”。而广场舞植根于城市,主要以社区为单位,群众由于共同爱好而自发形成组织,逐渐扩散至市区广场。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内容上被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上简易便于学习接受,风格上民间风情浓厚。

广场舞和东北秧歌都具有自娱自乐的性质,两者的目的都不仅仅是为了表演,其初始原动力来自于老年人填补精神生活空缺,使人不自觉参与。随着舞蹈动作的成熟和内心的完全接受,最终达到陶冶情操取悦自己和影响他人的双赢性互动效果。东北秧歌是挥动着翅膀的肢体美,广场舞是怀揣着浪漫节奏的都市梦。两者在审美需求上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致的,这也是这两种舞蹈形式受到推崇的重要原因。

东北秧歌和广场舞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自尊心。有研究表明,在东北秧歌表演和广场提高了老年人的自尊和生活满意程度,代表了老年人的心境状态,参加这两项文艺活动的老年人比不参加人群更容易感到生活的乐趣。老年人在社会活动的参与相对较少,难免产生社会疏离感和时代遗弃感,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身体状况和头脑灵活程度的限制,更多以视觉分享代替行为参与。东北秧歌和广场舞有助于老年人延年益寿。在身体层面,大部分老年人都有身体不适,东北秧歌和广场舞动作简易,肢体运动并不剧烈,接近于健身体操,非常适合老年人学习和表演。东北秧歌和广场舞有助于缓解疲劳和压力,抵抗衰老。老年人经历过几十年的柴米油盐,家庭琐碎,有些老年人费心于子女赡养,可能长时期生活在压抑的心境下,失眠多梦,睡眠质量低下。

四、结语

老年人参与大众舞蹈,能够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并在艺术中忘记年龄,在艺术表现形式下,能树立人生自信,加强老年人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减轻生活的压力与儿女负荷,将注意力集中到舞蹈本身,甚至可以缓解慢性疾病带来的痛苦。参与东北秧歌和广场舞,提高肺活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效解决了精神生活障碍,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东北秧歌和广场舞不需要有专业的器械和服装,也不需要有专业的舞台效果。便于随时练习,便于随场表演,是真正走入民间融入生活的大众文化,所以,东北秧歌和广场舞能够促进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1]渡部和彦.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与“外部干扰适应理论”[J].体育科学,2014,(2).

[2]高旭.身体锻炼对中老年认知功能的影响:老化态度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2).

[3]刘金利.我国城镇群众体育健身环境的综合评价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8).

[4]王振.体育休闲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2,(7).

[5]席玉宝.从体育运动的演变及休闲特征论体育休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G806

A

1008-7508(2015)03-0122-02

2014-11-26

王玲(1992~),女,辽宁省昌图人,辽宁理工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秧歌东北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富平村里唱秧歌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昌黎地秧歌
大东北的春节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