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帮扶研究
2015-04-14孟繁中
孟繁中
(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帮扶研究
孟繁中
(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作为影响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与社会只有更好的解决毕业生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而本文将主要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帮扶;研究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社会总人口数量的持续攀升、整体资源能源总量的不断减少、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都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更好的利用现有资源、改善社会的就业结构,提高社会就业率等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与探索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一、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进行界定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是指由于自身或外在客观原因引起的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境地,不被用人单位接纳认可或易于遭受就业挫折的大学毕业生群体。
二、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的特征进行介绍
除了具有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基本特点之外,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还具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例如,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具有着就业困难、心理承受能力差、内心比较脆弱的特点,而且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中人的性格都比较内敛、容易钻牛脚尖、对外界的刺激等极为敏感,而毕业生困难群体最为普遍的特点是他们的社会资源都比较匮乏,社会的参与度与影响力都较低。
三、对造成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1、我国政策体制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困难造成的影响
受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就业观念的影响,现在一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还存在着等、靠、要等老旧思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并且当前用人市场中存在着地方保护与歧视现象,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毕业生困难群体由于自身心理因素与条件的影响,很难将自己推销出去,从而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困难的现状。
2、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困难造成的影响
对于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城乡“二元结构”等情况的存在,使得我国社会成员利益分化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并且,不同的学生之间,在受基础教育的阶段也由于教育资源、成长经历的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整体素质教育水平,然而却进一步加大了就业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的就业难度又进一步加大。
3、毕业生家庭环境原因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困难造成的影响
据调查,特殊群体家庭在社会上往往处在弱势地位。这些高校毕业生不是在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中长大,就是过早的失去了父亲(或母亲)。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不仅在物质上较为匮乏,在精神上也极度缺乏关爱,因此,他们往往形成了较为抑郁、压制、敏感、易情绪化的性格,并进一步影响到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他们大学毕业后,在很大程度上会面临着就业困难问题的困扰。
4、毕业生个人素质原因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困难造成的影响
毕业生特殊群体由于早期教育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如正常学生,尤其是在交往能力、文体艺术、活动组织策划、社交礼仪等就业软硬实力方面存在差距。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在就业过程中的实力发挥,并且在心理、压力、情绪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增加他们的紧张感与压力感,从而导致就业失利情况的发生,而这种情况的多次存在就会使其形成心理障碍,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这也就是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率偏低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难造成的影响
1、影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充分就业是对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尊重与体现,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特殊群体在就业中的不公平待遇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当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遭受外界的不公平待遇时,由于他们的内心脆弱,十分敏感,很可能会引发他们的攻击性,从而会使他们开始对社会失去希望,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从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稳定。
3、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就业困难不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会为教育事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使“教育无用论”理论更加猖獗。
五、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进行就业帮扶的主要措施
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就业帮扶能够有效的提升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的就业能力与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就业水平,从而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1、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经济层面的帮助
由于经济上的不宽裕,严重限制了广大高校毕业生中经济困难群体的求职就业的脚步。针对这一情况,政府与社会团体需要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资助力度,完善大学生就业帮扶资助体系,建立起较为科学的贫困学生就业资金保障体系,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校毕业生困难全体在就业时的思想顾虑和经济压力。
2、注重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精神层面的帮扶
要想有效的解决外界歧视等因素对特殊群体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就需要不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的心理辅导教育。通过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与排解,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但强化他们的正确的心态与价值观念,努力培养他们勇于挑战、主动参与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人生观念。
3、政府要制定相关的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帮扶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
政府应发挥就业政策的导向和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与完善就业岗位信息统计等多种手段,积极疏通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渠道,规范就业市场,优化就业环境。
4、高校要转变教学方式,利用多种学校资源对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之策。具体来说,高校要从以下四方面来做:首先,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努力调整高校现行的专业设置;第二,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既具有较强理论素质又具有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全面综合性人才;第三,高校应该不断加大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第四,学校应该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
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的就业扶助政策关涉到资金资助、就业能力提升、就业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协调与整合。牵涉到政府、高校、受助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调整。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既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进一步进行创新,又需要加强实证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创建一个共有、共享的贫困生就业扶助政策平台,帮助更多的毕业生特殊群体实现顺利的就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1]朱继国,杨大龙,李晶.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现状及形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04).
[2]王珏.高校特殊群体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13(05).
[3]赵志伟.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3).
C913.9
B
1008-7508(2015)03-0030-02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帮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RSHZ-2014-01008负责人:孟繁中;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志愿服务: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4030343负责人:孟繁中;2014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途径探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XDJ2014B025负责人:孟繁中;石家庄市政研会2014年立项课题“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果之一,负责人:孟繁中;2014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梦的价值取向”成果之一,课题编号:WJ1402负责人:孟繁中。
2014-09-15
孟繁中(1979~),河北枣强人,石家庄铁道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